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工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各高校也采取了很多有力和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这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高教40条”)明确要求:“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新时代、新变化、新机遇、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一些问题目前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思想更为多元化,道德认知和行为存在脱节,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别是目前高校校园存在多种文化、理念的交锋和冲突,大学生的思想也趋于多元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容易发生偏差。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传媒资讯的不稳定性、不可控性和主观性,从信息源头上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带来了直接的、现实的问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长期存在,呈现出浅、简、浮的特点。

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不够先进,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或品牌活动。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够科学,实效性不够,主题班会形式单调、内容不够新颖。辅导员更多忙于繁琐的日常事务,教育中更多地采用“家长制”,工作停留在“管理”和“管住”学生层面,思想政治工作并未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技术手段严重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不够,缺乏专门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论坛。缺乏完善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科学方法,同时对于学生的舆论也缺乏导向,社会、家庭、学校合力教育的力度也还不够。五是在工作机制上,高校各部门协调不够,缺乏沟通,学院之间各自为政,很难真正发挥学校、学院的育人合力。如何有效落实《意见》和“高教40条”的要求,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书力图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系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本书的内容包括八章:第一章梳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论述了其重要意义与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包括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第四章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包括第一课堂、社会实践、学生公寓、新闻媒体等);第五章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谈心谈话、家访、榜样教育、体验教育等);第六章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第七章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第八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本书是重庆工商大学2017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由于歆统稿和总纂,黄倩、王萍萍、杨威、邵磊等共同撰写完成。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学工部、科研处、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部门及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特军编辑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于歆
2022年12月8日 58aAHd1NuXPwEfDrMgE7Dtoesa0CyIqABaCHMeI4bh4e4homA8sGOYINU0bcAz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