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问题与对策
——以清莲村为例

2020级护理13班 李媛媛

一、研究目的

在实践调研中,笔者从多个角度把握清莲村的发展现状及变化,分析该村的政策体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人口流动等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发展提出对策,以促进该村因地制宜发展。

二、清莲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本次社会实践地点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宕梁街道清莲村,该村距离巴中城区8千米,耕地面积1200亩(1亩≈666.67平方米),林地面积3300亩,辖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基数1803人。

该村属于摘帽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73人。2016年,全村脱贫68户231人。2017—2021年,该村全面致力于脱贫攻坚。在此期间,全村建设了2个易地搬迁扶贫点,共安置67户237人,随迁非贫困户45户167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和比重持续上升(在2021年之前,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就业面不断拓宽,文化设施建设、政策支持、村民期待都有利于该村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与发展。由于人口外流严重,此数据主要参考前几年该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搜集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些出入,但是总体来看相差不大。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部分路面由以前的泥土路改造成了铺装路,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例如,巴中南环线建设、省道302线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乡村道路建设。

(2)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组就近安装了自来水,从水井取水在该村已经少见,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3)传统的烧柴方式被煤、气、电代替,村民生活更加方便,生活方式与观念也得到改变。

(二)农村基层治理建设与政策落实情况

(1)该村党务、村务制度,队伍治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积极参与集体事务,为清莲村建设建言献策,促进政策落实。村委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民意,经常进行入户走访调查。清莲村社情民意走访入户调查表详见附件一。

(2)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73人。该村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根据贫困户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发展潜能、变化趋势等因素,明确具体标准,把贫困户划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列入扶贫开发对象,无劳动能力的农户则通过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确保农村低保户、困难户得到精准救助。党中央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全村贫困户家庭脱贫攻坚工作也有序推进。贫困划分标准详见附件二。

(3)积极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工作,让该村群众由分散居住到统一居住,全村建设了2个易地搬迁扶贫点:中心村1个,小组团1个,共安置67户237人,随迁非贫困户45户167人。2017年建成统规联建的集中安置点,村民自治委员会集中统一管理,配套饮水、用电、电视、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

(三)经济发展方式及农民收入情况

1.农业转型发展:由分散走向规模化集聚

清莲村以往以单种果树(柑橘)为主,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少,外出务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以该村某社为例,人口143人,水田面积48.76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大约占70%),至今仅5户耕种少量土地,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其余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均外出务工。通过对清莲村在外务工人员的大致调查,笔者发现,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工资待遇不高,收入差异大且不稳定。

近年来,该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从单一形式转变为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农业种植规模由零零散散走向规模化基地与农民合作,在农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当地农户也从参与企业农业种植工作中获得收入。

2022年,当地村委会邀请巴中市巴州区农技站专业人员对村民大豆—玉米袋装复合物种植技术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现场教学,传授因地农业种植技巧,农业发展更加具有科学性。

2.发展第三产业——旅游资源的初步开发

巴中市南环线与省道302线过境公路的修建为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交通条件,吸引了旅游投资公司来此打造多植物生态农业园。当地有地势原因形成的天然纳凉洞——清凉洞,独特的资源构成其旅游的优势,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经济增长点。

(四)人口流动情况——由外出务工到返乡发展

由前面的经济发展方式可知,以往发展单一农业生产时,该村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人口外流严重。近年来,随着该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城镇化的发展,人口不断回流,出现了“返乡潮”。

三、当前清莲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1.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缺乏

清莲村只有一个诊所,该诊所仅配备了1名乡村医生,以满足该村村民小病就医和一些慢性病的辅助治疗。遇到较严重疾病,村民一般自行乘车30分钟左右前往市内医院治疗。

总的来看,由于清莲村医疗条件薄弱,医生医疗水平低,许多病人患有重大疾病拖延不治,导致疾病恶化,进而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育资源缺乏,青少年教育问题突出

该村学校已停办多年且无实际教学设施修建。在此次农村调研实践中,笔者得出阻碍清莲村教育建设的四个原因:第一,经济发展不好,人口外流严重;第二,该村无办学条件;第三,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福利待遇差,教师任职意愿低,师资缺乏;第四,上级政府减少了对农村教育的资助。

该村留守儿童多,缺乏父母与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各种问题突出。在此次调研中,笔者了解到一位青年,他是自小被人领养的,由于父辈缺乏教育与引导能力,无力管教孩子,此青年自小缺乏教育与引导,导致此青年从小辍学,并开始从事不良活动,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用电仍受制约且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与观念在逐渐转变。农村用电量增多,但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频繁停电。现在电力线路虽已普及,但其质量不高。该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与小孩,其用电安全意识淡薄,用电安全知识匮乏,且用电设备质量较差,容易发生触电、火灾事故,危害村民人身与财产安全。

(二)该村村民收入增长不快且不稳定

近年来,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明显且受疫情影响而极不稳定。在疫情影响下,该村将近70%村民又走上进城务工道路以挣钱贴补家用,导致人口再次大量外流。

该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成熟且模式单一,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工业缺乏,创新能力弱,乡村发展缺乏独特性。

(三)该村文化传承断裂

7年前,该村每到春节时会举行文化活动,在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了邻里关系。但近几年该活动逐渐消失,邻里关系不如以前。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

(1)改善医疗设备与医疗环境,设置专门医疗地点,引进相关专业人员。建议申请区、乡政府财政拨款或呼吁社会资助,优化该村医疗卫生条件。

(2)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改善办学教学条件,建议申请义务教育财政资金,修建专门小学,吸引相关教育人员。

(3)加强用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线路维护次数,进行用电安全知识宣传,保护村民人身与财产安全。

(二)提升村民收入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拓宽增收领域,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村民增收。

(3)引进企业,解决该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实现科学化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三)加强文化传承

当地村组织应积极举办相关活动,促进邻里团结,在交流、宣传中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五、附件

附件一 清莲村社情民意走访入户调查表

附件二 贫困划分标准

注:根据实际考察情况,结合相关图表进行贫困分类。

参考文献

[1]梁健,张小虎.分类治理:乡村振兴视域下贫困治理新机制探索:基于西部C村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21(5):130-143.

[2]马天恩.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研讨[J].中国医院管理,1996(3):10-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中国民族,2017(11):1. Jua9IKS/GzuUZew+DnybXPu79X/SUGZPv5KlPOcGv3CfSzxclhSmUurAr97Otn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