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这一背景,梳理了农村绿色发展的基本现状,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模式探讨了农村绿色发展的多维特征,再从不同视角寻找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方案。本书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展开了实证分析,所得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农村绿色发展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视角下的农村绿色发展表现为运用有效治理体系实现农村发展的绿色化和高效化;广义视角下的农村绿色发展是指充分借助绿色生产手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农村地区安全与发展、风险与效益的有机协调,以此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品种类的高质量增加。农村绿色发展的首要目的是“发展”,根本方式是“绿色”,具体落脚点在“农村”,主要特征是坚持发展、强调清洁、力争高效、确保持久。
第二,农村绿色发展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主要得益于农业清洁能源的普遍使用、农村环境卫生的极大改善以及农民教育素质的快速提升。在2010—2020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平均增速为1.12%,但从地区层面来看,广西、贵州、重庆、甘肃和海南的增速最为明显,分别达到6.84%、6.53%、5.82%、5.82%和5.59%。
第三,农村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中,甘肃、广西和海南等地区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区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则相对较高,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特性,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此外,相邻区域的农村绿色发展也会影响到本地区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因而对农村绿色发展的特征分析,既要权衡其内部结构的权重,也要考虑其外部原因,更要分析区间要素的影响。
第四,农村绿色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寻找敏感性因子有利于加速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速度。从内部来看,绿色环境和绿色技术是主要的驱动因子;从外部来看,金融和科技是主要驱动因子;从区际来看,相邻地区地理位置决定的空间邻接关系是主要驱动因子。
第五,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方案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从衡量农村绿色发展角度来看,需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从农业技术的边际贡献来看,需要优化农村绿色发展模式;从区域发展差异来看,需要探索制定结构性驱动策略;从金融发展的影响效应来看,需要持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科技发展的影响效应来看,需要深入发展农村科技体系;从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来看,需要借鉴其好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