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意义

重庆和成都作为西南地区两大国家级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创新力、人才资源集聚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推动人才协同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工作基础,更是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优化区域人才发展布局的迫切需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而人力资源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人才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基础支撑。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水平进行系统测度与现状研究,从而提出推动人才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发展规划,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作为我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参与新一轮全球合作与竞争。2021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 7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为 30.8%。但是,无论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等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还是与国内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规模与之都有很大差距。测算表明,如果成渝“双核”保持 6%以上的增速,其有望在 2032年前后接近或赶上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经济规模。成渝地区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一流的创新资源特别是一流人才的高度聚集,加快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迈入高端。

二、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是赢得区域人才竞争战略主动的必由之路

2019 年,川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含汽摩)产业规模分别达到 1.5万亿元、1.4 万亿元,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先进材料产业规模接近 1 万亿元,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主导、在细分领域又各有擅长的产业体系。截至 2021 年9 月成渝地区现有普通高校 189 所,其中重庆 69 所,四川省 15 个城市共120 所 ,科教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加强川渝合作形成整体优势,有利于共同争取国家投入支持,推动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平台、政策落地川渝,促进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加快融入,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三、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是提升区域人才发展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1997 年川渝分治之后,两地深度合作不够甚至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成都、重庆均以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为支柱产业,能够形成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在产业协同上还缺乏有效布局,人才需求存在竞争关系,人才政策相互博弈甚至激烈竞争。受市场驱动的成渝地区区域间人才流动已趋于常态化,但由于体制障碍、服务分割等问题,区域内人才流动的制度性成本较高,影响了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发展绩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成渝地区需要借鉴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完善区域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促进人才资源在区域内高效配置,以人才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MRuuwrfAOOokjZ+FvnUOR0RpE7ijisD0D7d3XHX9tW7E5XmV3jpaojplaUiUfg8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