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公平性原则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非标特性决定了它的唯一性,或者它的唯一性决定了它的非标特性。因此,艺术品的定价机制就与普通商品非常不同。由于艺术品价值要素的构成是非重复性的,那么基于价值管理,在公开性原则的基础上,就有必要从公平性角度来进一步探讨。从艺术品价值管理角度,围绕解决传统存量艺术品的定价问题,就需要用“同类横向比较”的方法来发现艺术品本体价值,建构艺术品定价机制。基于此种方法的定价机制,从理论上能够体现出公平性,突出艺术品价值管理的公平性原则。

一、认识公平性

探讨艺术品价值管理的公平性原则,事实上是基于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开性来呈现,通过建构恰当的定价机制来实现公平交易。为此就需要厘清艺术品本体价值的要素构成,对于这些要素,应该进行怎样的权重分析与选择,以及这些要素会对艺术品交易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从公平性方面进行思考。

虽然艺术品是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在市场流通,但是其本身也需要遵循普通商品的交易法则,体现商品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两者存在根本性不同。普通商品,从它的材料、工艺、设计、品质到功能性,都具有标准化的界定。换句话讲,普通商品是立足于生产工艺标准的公开性以及成本核算方式来定价的,为市场供给标准化的消费品。它从物质层面满足了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所以对消费者而言,是公平消费。

然而,对艺术品来讲,其不容易达到这样的状态。艺术品供给的是精神层面的消费,这种消费的特征是个体性的、异质化的、重复性的。也就是说,艺术品消费是反复的、多层次的,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征。因而艺术品价值及消费的公平性建构,与普通商品相比是非常不同的,不具有量化的参数标准来对应。传统存量艺术品依托媒材物表征的母题意象或人文内涵来建构价值,为市场供给消费品,是具有精神性的。艺术品的价值存在和功能释放,是基于艺术品本体价值发现文本以及“观”艺术品时的体验感知。因而消费结果的差异性非常突出,这与普通商品的价值存在和功能释放以及消费结果非常不同。

从统计学角度来讲,如果借助偏向价值分析方法来理解艺术品本体价值发现文本,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个人偏好对“关键语词”和“语言结构”的影响,并对“关键语词”要素、“语言结构”要素赋予数值来进行统计。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艺术品本体价值在非计量学基础上的数理统计分析问题,不断促使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定性术语在一定状态下转化为定量的数值,体现传统存量艺术品交易的公平性。从艺术品价值管理的角度来看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呈现,它既是管理的内容,又是价值发现的工具,也是产生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从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语境来看,艺术品价值管理必然要立足于艺术品本体价值来展开,否则就没有支撑点,也难以有效疏通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各类堵点。再者说,唯有立足艺术品本体价值来探讨公平性建构,才能充分体现传统存量艺术品的精神性消费特性,发挥精神性产品的独特价值,以及实现消费后的价值要素累积。如果对艺术品及艺术品资产进行财务核算的话,那么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数据,也就是“艺术数据资产”“资产要素价值”是在持续提升的,而折旧一栏的数据几乎是零。因为艺术品本体价值在被消费的过程中,其价值要素始终处于持续优化状态,艺术品始终处于一种增值状态,不会折旧。换个角度讲,如果传统存量艺术品资产用相适应的财务报表来呈现其价值,那么相关科目名称与普通商品的财务报表就会有很多不同。如果说财务报表给予了普通商品价值实现的公平性,那么,艺术品资产的价值呈现被纳入财务报表后,同样也是一种资产收益的公平性呈现。

艺术品的价值实现路径与普通商品的价值实现路径是相反的,其是一种反向效用。艺术品越被消费就越增值,而普通商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次数增加而贬损直至殆尽。因此,在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管理时,首先得明白艺术品本体价值存在以及价值发现的存在基础,而不能照搬普通商品价值实现的管理方式。基于艺术品市场现代化治理语境,如果忽略了艺术品本体价值公平性的理论探讨,艺术品价值管理就难以有效开展,尤其是传统存量艺术品的数字化资产建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在艺术品及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进程中,唯有对艺术品本体价值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建构,传统存量艺术品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治理下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因此艺术品本体价值建构的公平性原则就是必要条件。

二、现代化治理

事实上,笔者讨论艺术品价值的公开性、公平性,都是围绕艺术品市场现代化治理而展开的。过去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不充分要素,是艺术品市场现代化治理亟须解决的短板,而此类“不充分要素”就成为艺术品价值管理潜在的重要对象。艺术品交易对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建构,说到底是为艺术品消费群体提供了一种透明化机制,以促进艺术品价值投资者精准施策。因此,由于传统存量艺术品所处时代语境、科技发展、消费群体等因素的结构性变化,客观上要求艺术品市场的供给端要做出相适应的调整,才能构建现代化治理的艺术品交易秩序。

换个角度来看,多数传统存量艺术品,就如同没有产权证的商品房一样,是难以质押融资的。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真相”,这就需要从艺术品价值管理角度,基于公平性原则去深入剖析,发掘那些“不充分要素”,不断完善和优化艺术品本体价值要素,为艺术品交易的“确真”和“确价”夯实基础。事实上,在现代化治理结构中,需要突破传统存量艺术品在“确真”“确价”方面的惯性思维,以数字化资产建构创新路径,为艺术品市场提供系统、科学、更具解释力的方案,来解决传统存量艺术品的“确真”“确权”“确价”等问题。

由于传统存量艺术品在“确真”“确权”以及价值溯源方面存在难度,“确价”就变得异常复杂。正因如此,基于高端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品拍卖确价(定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经验意识”的定价特性比较突出,通过这种形式定价的公平性就会受到质疑。相反,艺术品流通环节中的基础市场部分(古玩商店、古玩商城、文物商店等),相对来讲,其定价基础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公平性。此种场景下的古玩艺术品,事实上始终处于一种公共状态,其价值呈现形式具有相对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在现代化治理语境下,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公开性呈现是核心基础。在此基础上,艺术品价值管理才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存量艺术品的定价问题,并建构艺术品投资消费诚信机制。如果传统存量艺术品依旧是在遮蔽状态下进行定价并进行流通交易,那就是缺失了公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的定价与交易行为,那么所有相关交易信息都会存在不确定性,难以以艺术品本体价值的要素建构形式呈现。因此,这样的价格信息根本不能纳入艺术品数字化资产体系。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呈现越是丰富,在公共空间被消费的渠道就越是多样化,产生的消费效果就越是多元化,由此输入给艺术品本体价值的要素信息就越具有实效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进而系统性地推动艺术品金融化发展。

换个角度讲,如何系统性地推动传统存量艺术品金融化发展,这是艺术品价值管理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社会进程告诉我们,大多数中国传统存量艺术品持有者的知识结构具有单一性,但是基于市场交易后,未来艺术品持有者群体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的。他们对财富的认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艺术品的价值投资与消费也会有更多渠道。因此,他们对传统存量艺术品本体价值的考察,是理性的、科学的,交易是基于公开透明机制下的,是以数字化场景为基础的交易。在这种交易形式下,同类比较的方法就显得极其便捷。比如,同为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瓷艺术品比较,或者是同一件青花瓷艺术品在不同交易层次的价值发现文本比较。在同类比较择优基础上,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共识。此时,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就会得到实时呈现。买卖双方在网络空间达成交易共识,这改变了传统存量艺术品的投资消费渠道,创新了金融资本对艺术品的投资渠道,也是艺术品市场现代化治理的一种体现。

三、要素性价值

艺术品本体价值在网络空间的公开呈现,客观上营造了传统存量艺术品交易的公平氛围,丰富了供给端的艺术品价值要素,使得需求端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公平性。传统存量艺术品价值的公平性,在艺术品价值管理范畴既有显性的价值要素状态,又有隐性的价值要素状态。进一步来讲,由于在具体的市场交易语境中,“公平”本身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无论是普通商品市场还是艺术品这类特殊的市场,在实际交易行为中,“公平”是一种无限接近公平的交易目标。笔者讨论艺术品价值的公平性,也是在这种语境中,无限趋近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诉求。对艺术品本体价值来讲,它的价值发现是动态过程,具有阶段性、实效性,还受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基本上是处于遮蔽状态,是隐性存在而不是显性存在。比如,传统存量艺术品类型中的书法、绘画、瓷器、竹雕等艺术品,其本体价值的隐性特质非常明显,即它们的要素性价值非常容易被遮蔽。因为构成此类艺术品的媒材物自身价值并不高,不同于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类艺术品。也就是说,对那些媒材物自身价值不高的艺术品来讲,其要素性价值的公平性就会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但是,这类传统存量艺术品在市场交易中,经常表现出“超高气场”,使得买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认识这种交易现象,并分析其要素性价值,需要高度关注。在传统的艺术品管理形态中,传统存量艺术品以数字化资产形式在网络空间的呈现并不普遍,因而艺术品及其要素性价值信息的披露并不具有对称性,参与者对艺术品珍稀程度的了解也就不具有对称性。然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以及参与者结构的变化,不断优化了存量艺术品要素性价值信息的不对称状态。由此推动了传统存量艺术品要素性价值信息的金字塔形传播状态向大数据扁平化网络传播状态转化。扁平化状态能够产生公开、公平的艺术品消费效用,优化艺术品的要素性价值在各消费层次的互动,带来了事实上的大众消费效用。这里的大众层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消费大众,而是对传统存量艺术品有一定兴趣爱好、价值观、传统文化修养的“大众”。他们的参与是非功利性的,是立足自我知识结构、体验感知情态和审美趣味而进行的消费,是公开、公平的要素性价值评述者,是传统存量艺术品本体价值发现的“公平性原则”践行者。

关于价值管理或艺术品本体价值的公平性探讨,其目的在于研究传统存量艺术品的定价机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市场调节中“无形的手”的效用有点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换个角度讲,中国传统存量艺术品市场是否也存在这样“无形的手”在调节呢?如果简单地判断为有或者没有,从发展的观点看,既不符合艺术品投资消费的客观性,也不符合艺术品作为非标特性商品的价值实现。因为传统存量艺术品除了具备媒材物的物质性价值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精神性产品价值。正因为艺术品体现的是精神性层面的消费,其价值的公平性与非艺术品价值的公平性诉求完全不同,所以,从艺术品价值管理角度看,就是管理对象的要素性价值完全不同。 cKgei8lCEqUak+LFLbF+x6NHgVcW+imi+PM61ksX/MNG6xd5lwrQqffLovWF2A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