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索罗斯旺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是植根于新古典经济理论之中的用于解释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该理论正式出现于1956年由索罗(Solow)和斯旺(Swan)所分别发表的《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Solow,1956)和《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Swan,1956)两篇文章之中。其中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之中,通过物质资本的投资、劳动力的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对长期的经济增长进行解释。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认为所有投入生产的要素都受到边际报酬递减作用的影响,即在其他要素不变时,新增要素所得到的报酬会随着要素已有投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且要素之间存在正的平滑替代弹性。按照其假设就使得其模型蕴含了两个重要的经济学含义。其一,伴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速度会逐渐减慢,这是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其二,穷国和富国之间存在条件趋同效应,这同样是由于资本报酬递减规律使得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而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索罗斯旺模型中,劳动力的平均资本和平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取决于外生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函数的形式等因素。但是上述的结论与之前100年中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数据并不相符,因此备受质疑。例如,根据16组统计数据比较完整的发达国家的数据,其经济增长率虽然在1970年有所下滑,但是仍然显著高于1870年以来的早期水平。而1960年到1985年的世界经济统计数据,也未能观察到穷国对于富国的赶超,甚至当时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更慢。但是索罗斯旺模型所开创的经济增长分析范式却仍然成为经济增长研究的事实准则,各类经济增长分析多以索罗斯旺模型作为研究的起点,即使与索罗斯旺模型有较大的不同的模型,往往也会与索罗斯旺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以便于他人理解。
之后的1965年为了解决索罗斯旺模型中储蓄率外生的问题,卡丝(Cass)和库普曼斯(Koopmans)分别发表了《资本积累总量中的最优增长》(Cass,1965)和《论最优经济增长概念》(Koopmans,1963)对索罗斯旺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将拉姆塞的消费者最优化决策分析引入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家庭对于消费行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将储蓄率内生入了模型之中。该研究的完成可以说基本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形态。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以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最为典型。
其中1986年罗默提出的知识溢出模型,强调的是整个经济规模收益的递增效应,其认为知识外溢所带来的效益会抵消物质资本的边际递减,从而为经济带来增长。之后其于1990年,通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将技术进步内生入模型,从而使得模型由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由此其模型得出的均衡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和研究部门的研究效率,较为有效地解释了低收入国家的增长困境。
卢卡斯则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与索罗斯旺模型的技术进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理论之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溢出模型。其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可持续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脱离生产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和边干边学从实践之中积累经验两种方式实现。而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提高而带来经济增长。由于卢卡斯的理论中假定资本收益不变,并将技术内生化,这其实就与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一样隐含了规模递增的假定,这在讨论不完全竞争状态下的经济增长时,与已有经验更加符合。尽管该模型中关于“人力资本”的度量存在一定困难,但其所强调的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分析之中将人力资本纳入考虑范围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