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公文的语言

一、公文语言的表述要求

写作公文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注意语言的表述。

(一)准确

准确是指用词要切合语体,语言要准确、连贯,逻辑性要强,造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的规范。例如,在公文的写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字、概念,在运用时就不能含糊不清,一定要准确、恰当,切忌使用“可能”“大概”等词语。

(二)简练

简练是指语言的简洁和精炼,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但简练要以明白为前提,如果只是为了简练而压缩字句,将应该用的词不用,弄得语气不连贯,意思不好懂,那就是错误的。

(三)质朴

质朴就是不用夸张性的语言,杜绝虚妄不实之词,保持写作的严肃性。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它的用语不追求华丽深奥,而强调朴实得体。质朴的语言用得恰当,也能产生很好的语言效果。

(四)规范

规范就是指公文不宜使用文学语言,也不宜使用口语、方言、不规范的简称等词语,要使用公文专门用语。规范的语言词义严谨周密,而不规范的语言能导致理解歧义,影响工作的进行。

二、公文的语言运用

(一)公文常用的专用语言

1.称谓词

称谓词指表示称谓关系的词。

在公文中,涉及机关时,一般应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涉及个人时,要直呼对方的职务或“××”同志、先生。在表述指代关系的称谓时,一般用下列专门词语: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的简称,如院、部、厅、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的简称,如院、部、厅、局等。

第三人称:“该”,可用于指代人、事物或单位,如“该同志”“该税种”“该笔会计分录”等。

2.引叙词

引叙词指用于引出公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公文具体内容的词。

公文的引叙词多用于文章的开端,引出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做依据,或引出事实做根据;用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衔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借助引叙词可以使公文写得开宗明义。常用的引叙词有:根据、按照(依照、遵照)、为了、现将、兹因(兹有、兹定于)、经研究、鉴于、接……、悉、近悉、惊悉、……收悉、为……特……、前接……、近接……等。

3.经办词

经办词指用来说明工作处理过程的已然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

在使用时,应注意这类词语在表述次数和时态方面的差异。常用的经办词有:兹经、已经、业经、前经、即经、复经、均经等。

4.承转词

承转词又称过渡语,即承接上文转入下文时使用的关联词、过渡用语。

承转词用于在陈述理由及事实之后引出作者的意见和方案。常用的承转词有:为此、据此、故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提出如下、答复如下等。

5.期请词

期请词指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和希望的词语。

使用期请词的目的在于营造机关之间相互敬重、和谐合作的氛围,从而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常用的期请词有:即请查照、希即遵照、希、敬希、希予、请、拟请、报请、恳请、烦请、务求等。

6.征询词

征询词用于征询对方的意见和反映,具有探询的语气。

这类词语一般用于公文的上行文、平行文中。在使用时要确有实际的针对性,即确需征询对方的意见时才使用。常用的商洽词有: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是否同意,等等。

7.受事词

受事词指向对方表示感谢、感激时使用的词。

受事词属于客套语,一般用于平行文或涉外的公文有:蒙、承蒙。

8.命令词

命令词指表示命令或告诫语气的词语。

命令词的作用在于增强公文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引起受文者的高度注意。常用的命令词有:着令、着、特命、责成、着即、切切、毋违、不得有误、严格办理等。

9.目的词

目的词指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词语。

人们撰写公文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简洁的词语加以表述,以便受文者正确理解并加速办理。

用于上行文、平行文的目的词,还需加上期请词,常用的有:请批复、函复、批示、告知、批转、转发。

用于下行文的有: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

用于知照性的文件有:周知、知照、备案、审阅。

10.表态词

表态词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在使用表态词时,应对公文中的下行文和平行文严加区别。常用的有:照办、同意、可行、不宜、不可、同意、不同意、遵照执行等。

11.结尾词

结尾词指置于正文最后,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

使用结尾词,有助于使文章表达得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文章庄严、严肃的色彩。常用的有:“此”(复、令、布)、“特此”(报告、通知、通告、公告、函复、函达、函告)、“专此函达”、“为”(要、盼、荷、感)、“希”(研究执行、贯彻执行、遵照办理、参照执行)、“以上报告,请审查”、“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敬请函复”、“此致”、“敬礼”、“谨致谢忱”等。

(二)恰当使用模糊词语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其语言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公文所用的词语并非都是表意精确的准确性词语。公文写作中,在表达某些模糊概念和不便准确表达的对象的时候,而又需要保留某些内容,使问题阐述有回旋余地,或高度概括以避免冗长的文字,恰当地运用一些模糊词语能收到积极的表达效果,是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环境,表意不精确的词语不但经常使用,而且是非用不可的。如:“有些单位,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相当”一词,就是模糊词语。在对一些单位的挥霍浪费现象进行表述时,无法用一个表意精确的词语来表述,如果那样,反而让读者对其可信度产生怀疑。

模糊词语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模糊语言,是公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形式,它具有弹性,在本质上具有中介性,在表意上具有模糊性,是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语言形式。

公文需要模糊语言,是因为它具有相对明确性的作用和特殊表达意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模糊语言不仅不是模糊的,反而是明确的。如“择机出台×××××方案”“择机”是什么时候?这是个模糊的、不明确的时间概念。“择机”,即为出台的时间,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不便具体指明。采用模糊词语,既符合事物本身需要,也符合实际。

在公文里使用模糊语言是必然的,但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模糊语言变成了语言模糊,从而造成概念不清并产生歧义。

公文中常用的模糊词语主要有以下六类:

(1)表示时间的,如现在、正在、将来、将要、同时、曾经、有时、最近、适当时候、一直、一度、一段时间等。

(2)表示范围的,如有关、各部门、上下、左右、国内外、个别、有的、部分、少数、一些、某些、某种、许多、以上、以下等。

(3)表示数量的,如许多、多数、广大、一些、某些、个别等。

(4)表示程度的,如很、一般、更加、极、特别、显著、逐步、有所、普遍、比较、相当、十分、进一步、大体上、基本上等。

(5)表示频率的,如经常、有时、不断、反复、再三、多次、往往、一再、三令五申等。

(6)表示条件的,如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等。

(三)因文而异,精选妥帖的词语

汉语中,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尽管它们的意义很相近,但在公文的语言环境中,常常不能相互替代。比如“妻子”和“爱人”,在一般语言环境中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但法律文书中表述“某一男性的合法配偶”时,只能用“妻子”,而不能用“爱人”。“责成”和“责令”是近义词,都有强烈要求对方做某件事的意思,但“责令”带有更明确的强制性,往往用于被管制的对象或对立面的一方,而“责成”一词程度上比“责令”一词轻微,因而常常用于上级对下属提出某种较强烈的要求的语言环境。

公文写作中,选用词语要因文而异。政策性、指导性强的公文,如命令、决定、通知等,多选用概括性词语。公告、通告等公布性公文,选用说明性词语,语言力求简明扼要、通俗化。报告、请示等报请性公文要选用陈述性和说明性词语,做到恳切明白。用于单位之间联系工作、沟通信息的函,要选用商洽性、征询性词语,不卑不亢,措辞得体。

(四)选择规范周密的句式

根据公文内容表达的需要,以及公文事务语体的特点,公文多用陈述句、判断句,不用或少用疑问句、感叹句,多用长句少用短句。采用介词结构作修饰语的长句,能够使句子表意更为严密。 SAe4EIZajvRmgh31rEBN9AnUSO64gBmEuv25/u5vUwdN0NVkaUN4TQFsX/MJOf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