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体适能概述

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对人体良好的生物效用和心理健全功能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体育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都比较欠缺,对其概念的理解也含混不清,对技术的应用更是相背而驰,这妨碍了人们对体育理论的深入了解,以及自我健康技能的运用。

一、体适能的历史发展

“体适能”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又以美国的发展最早、最为典型。1879 年哈佛大学的萨尔金特博士为使人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身体状态,专门针对人类的身体结构与功能,设计出一套个人适用的运动处方身体训练课程。他对“适能”所下的定义是:“身体能适应于工作、游戏,以及任何人类可能做得到的事。”1954 年克劳斯·韦伯实施的体能测验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体能状况落后于欧洲各国。这一统计结果令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惊,因而也使得美国政府对青少年的运动及适能问题十分关切。1955 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特别为青少年身体活动及适能问题召开会议,并促使成立青少年体适能总统委员会。1957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开发青少年适能测验,并应用于美国体育课程。

肯尼迪总统为了表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及适能议题的重视,把会议名称改为“体适能总统会议”,这也是第一次正式使用“体适能”这一名称取代过去的“适能”。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运动生理学界率先将这一名词翻译为“体适能”,中国大陆(内地)学术界近年来才开始对这一名词进行讨论。体适能从英文“physical fitness”翻译而来,也有的译成“体能”。“体适能”这一概念虽然只是在原有“体能”两个字中间加了一个“适”字,但它的意义和对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领域的影响是绝对不可低估的。“体能”偏重运动训练用语,而“体适能”可以说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简称,更侧重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如“fitness for competition and win”和“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等。

现今,“体质”“健康”“体适能”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各种体育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和应用中。因此,界定它们的概念以及弄清各自的内涵和特点,对于加强体育理论掌握和体育锻炼十分必要。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也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体适能是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旺盛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和休闲活动,能从容地应对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的能力。体质、健康和体适能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状态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动态平衡。体质是一种“质量”,健康是一种“状态”,体质与健康的关系是“质量”与“状态”的关系,“质量”决定“状态”。比如说,某两人都表现为健康状态,但他们两者的体质可能不完全相同,一个可能有良好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另一个可能有良好的耐力素质。体质与体适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两者都反映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不同的是体质的概念除反映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外,还包括心理因素和机体免疫力,体适能则强调了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静态的,就好比是制造物品的“材料”或“材质”;体适能是身体的适应力,是动态的,就如物品的“用途”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材料”决定了“功能”。体适能研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能、技能体适能和代谢体适能,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五个方面。健康是一种“状态”,体适能是一种“能力”,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就是“状态”与“能力”的关系,“状态”决定“能力”。也就是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好,身体处于非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差。

二、体适能的概念及组成

(一)体适能的概念

明确体适能的定义可以使人们在追求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效果的过程中站在更加科学、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体适能”是由西方运动生理学界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衡量人体体质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也是运动训练新思想的一个指导性的概念。“体适能”的英文为“physical fitness”,德国人称之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而我国香港地区称之为“体适能”,我国内地习惯称之为“体质”。

在体适能的研究内容方面,由于种族、文化、国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地区)的学者对体适能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和测试内容也存在一些区别。尽管理解和文字表述有所不同,定义也不尽一致,但其核心思想大同小异。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是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沛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体适能与工作、学习、娱乐和应急处理等紧密联系,我们可以把体适能概括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体适能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美国一项经过五年追踪探讨体适能水平与死亡率的研究结果显示:抛弃久坐的生活方式,并拥有“普通”体适能水平的人,可以明显降低 44%的死亡率。其中死亡率最低的是一开始就拥有良好的体适能,并持续维持良好体适能的人;而死亡率最高的为一开始就没有良好的体适能,而且也一直没有改善体适能的人。

(二)体适能的组成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运动技能体适能和代谢体适能。欧美国家的健康体适能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同时深入各个层次的学校教学,并在向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和与代谢相关的体适能方面逐渐拓展。一个健康的人需要这三方面的体适能参数至少达到适当水准,使身体能拥有一定的健康体适能、运动技能体适能,以及代谢性体适能成分。

1.健康体适能

随着体适能研究和社会的发展,体适能与健康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健康体适能与个体日常生活和从事工作的能力直接相关,受规律性身体活动的影响,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提高工作效率的身体要素。健康体适能是指关乎身体方面的健康状态,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五项要素。

(1)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指一个人持续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会显得更加重要。心肺功能越强,走、跑、学习和工作就会越轻松,进行各种活动保持的时间也会越长。

(2)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身体练习得到提高。柔韧性是绝大多数的锻炼项目所必需的体能成分之一,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预防肌肉紧张以及保持良好的体态等具有重要作用。

(3)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所有的身体活动均需要使用力量。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需注意的是,不应在强调某一肌肉群发展的同时而忽视另一肌肉群的发展,否则会影响身体的结构和形态。

(4)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与肌肉力量密切相关。一个肌肉强壮和耐力好的人更易抵御疲劳的产生,因为这样的人只需花很少的力气就可以重复收缩肌肉。

(5)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包括肌肉、骨骼、脂肪等。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脂肪过多者是不健康的,其在活动时比其他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心肺功能的负担也更重,心脏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体育锻炼是控制脂肪增加的重要手段,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吸收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2.运动技能体适能

运动技能体适能是指能成功地执行各种运动竞技的身体要素,包含敏捷、平衡、协调、力量和速度等。运动技能体适能所包括的这些素质不是每个健康人都具有的,它们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也与后天的习得有很大关系,因为拥有这些素质是一个动作学习的过程。拥有这些技能会使人更容易完成高水准的技术动作,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更多乐趣。

(1)速度

速度指快速移动的能力,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移动一定距离的能力。在许多竞技运动项目中,速度对于个人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速度表现为变速的能力,如迅速改变体位、躲避危险等。

(2)力量

力量指短时间内克服阻力的能力。许多竞技运动项目,如举重、投铅球、掷标枪等均能显示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的站立、行走等一切活动都是在肌肉力量的支配下进行的。

(3)灵敏性

灵敏性指在活动过程中,既快速又准确地变化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灵敏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来改善人的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主要指反映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4)平衡

平衡指当运动或静止站立时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滑冰、滑雪、体操、舞蹈等项目对于提高平衡能力来说是很好的运动,此外,闭目单足站立练习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3.代谢性体适能

代谢性体适能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体适能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它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与运动锻炼的效果直接相关,但并不必然与健康体适能相联系。它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通过运动锻炼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糖、提高骨密度等都能增强机体代谢性体适能,减少各种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机体整体体适能水平。

三、体适能层次划分

体适能可以是知识、技术上的传授,也可以是借竞赛、游戏而达到身体适应生活的效果,是欢悦地、自愿地、建设性地善用闲暇时间。因此,体适能拥有体育、运动及休闲活动三者的共同属性。在“体适能”的三大类别中,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是指一般人为了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各种疾病、增进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等目的所需的能力,是一般运动体适能和专项运动体适能的基础,对于任何人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能力,而对体育竞技和运动竞赛活动的适应是体适能的高级状态。体适能与以上三者各有异同,充分了解体适能,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不同的人群或个体的体适能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对于普通大学生或一般人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健康体适能。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都会有不同的健康的需求,这时的运动应该适合其健康的需要。例如,一个人在儿童、少年时期,特别需要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生长发育;在青年时期,需要体育锻炼促进肌肉形态和力量的增长,并保持体形;在中年时期,需要运动来保持旺盛的精力,预防疾患,以更好地承担工作与生活的责任;在老年时期,则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减缓衰老、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一个拥有良好健康体适能者并不一定具有优秀的技能体适能,技能体适能还涉及一个学习过程,但要拥有优秀技能体适能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健康体适能做基础。因此,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体适能可划分为以下层次:对基本生存的适应,对日常生活和基本活动的适应,对生产劳动和娱乐活动的适应,对运动竞技的适应。以上四个方面的排列顺序反映了体适能构成要素中运动技能、代谢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匹配水平。

四、大学生体适能需求

普通高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 18~24 岁,正值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这一时期是系统学习健身知识和多种运动技能、养成健身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学校体育环境而言,体适能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与学生健康有关的“健康体适能”和与学生运动能力有关的“运动技能体适能”。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在确保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尽量拓展运动技能体适能的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体适能全面有效地发展。

学校阶段的健康体适能,主要是指学生既能够适应学习,又可应付日常生活活动,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技能体适能,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活动时能够从事各项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运动能力,包括速度、爆发力、敏捷性、协调性、平衡、反应时间、准确性等要素,并有身体能力、反应能力处理突发紧急情况。运动技能体适能又可分为与一般基本运动能力有关的一般运动技能体适能,以及与特定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技术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技能体适能两者虽然形象殊异,但其强化体适能这一运行主线却是同根同源的。健康体适能体育之路的真正起点,必须得到初级强化,运动技能体适能则是强化体适能的高级阶段。

五、体适能对青少年的影响

人类科学地认识并极大地改造了自然,却没能充分地认识和改造自身,以使自己在远离自然的同时也能回归自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的体力劳动急剧减少,造成了人类的文化进化与自身自然存在减弱的严重冲突,这是产生现代文明病的根本原因所在。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官能征、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症、全身骨骼和关节代谢障碍及腰痛症等文明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良好的体适能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

学生学习、上课的精神专注程度和效率都与体适能有关,尤其是有氧能力。脑需氧量最多,儿童大脑的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 50%,成人大脑耗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 20%。体能锻炼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外界获取氧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一般而言,有氧能力较强的学生脑部获取氧的能力较强,看书的持久性和注意力也会很强。

(二)发展体适能可促进青少年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调查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平均身高高出 4 厘米以上,肺活量多出 200 毫升以上。拥有良好体适能的青少年,身体运动能力亦会较好,健康状况较佳,生病的概率相对较小。锻炼与不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大不相同,经常进行体适能锻炼,尤其是在冬季,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提高青少年儿童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三)体适能锻炼有助于青少年身心等方面均衡、全面发展

随着青少年身体、心理、道德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不断成熟,其养成了一定的饮食、生活作息和处理环境压力的方式,并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态度。青少年应该保证足够的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和活动中积累互助合作、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宝贵的经验,改善心理品质,形成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享受欢乐、活泼、有生机的生活方式,为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

六、体适能发展趋势

(一)体适能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体育的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健康概念包含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

体适能是与健康紧密相连的,个体的运动能力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一种标志,对不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是人体机能状态和体质状况的一种反应。因此,体适能研究也必然带来健康观念的变化。从欧美国家对体适能与健康的研究方向来看,研究重点已经基本转向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尤其强调心肺机能、身体成分、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对健康的影响。良好的心肺机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适宜的身体成分组成可以避免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良好的肌肉适能是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柔韧适能可以预防活动中的损伤和疲劳,防止运动器官的老化。个体只有具备以上的良好身体机能,才可能从容、安全地工作和生活,预防运动不足引起的疾病,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二)学校体育教育与体适能的结合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终身体育意识也应逐渐加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青少年健康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教育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和出发点。

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适能可以包括健康体适能和运动技能体适能。学校体育应该在确保学生掌握健康体适能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尽量拓展运动技能体适能的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体适能获得全面有效发展。因此要突破传统体育的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学校体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促进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的学校体育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青少年能够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自发、主动、积极地去获取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既能尽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又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的观念,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环境。

(三)体适能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物性的缺憾在高强度的脑力劳作和体力活动减少的现代社会加速凸显。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人们花费于生活必需的时间逐渐减少,休闲时间增多,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与休闲结合将成为健康娱乐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人体之所以能够通过训练改善其体适能,是因为人体具有很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良好的运动技能体适能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学习运动技巧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运动产生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采用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休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娱乐性、创造性、新奇性与冒险性等特点,人们将以这种休闲方式主动地、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ik91Z99OKMPpyw/ZqiBqEvS4JkpNsroiC9wBmDV/qyV7Ylc4mUG65TVoD9uaQ3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