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融合教育形成正确理解,是培养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关键。融合教育理念需要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结合。融合教育知识不是对学前教育知识的全新构建,而是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许多普通幼儿园教师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奠定了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在现有知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融合教育方面知识的培训,而不是要求教师重新学习特殊教育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提高其融合教育素养。
从调查结果(见表4.5)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的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了解不足。具体来说,占样本总数54.4%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不太了解特殊幼儿,18.1%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完全不了解,只有10.8%的幼儿园教师(其中1.7%表示非常了解,9.0%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对特殊幼儿有一定的了解。这表明目前普通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的特点和教育方法还存在较大的知识盲区,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以提高其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
表4.5 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发展及教育策略的了解程度
1990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儿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8类。在国务院有关特殊教育文件中,还具体分为盲、低视力、聋、重听、弱智、肢残、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等特殊儿童。
从调查结果(见表4.6)可以看出,对十类常见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选择了“一般了解”(49.31%)或“不太了解”(30.72)。其中,相对而言,幼儿园教师对学习障碍特殊幼儿(16.2%选“十分了解”)、言语和语言障碍特殊幼儿(15.0%选“十分了解”)、情绪和行为障碍特殊幼儿(16.2%选“十分了解”)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其他类型的特殊幼儿。这表明普通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整体了解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对较少见的特殊幼儿类型了解不足。今后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对各类特殊幼儿的认知,以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
表4.6 幼儿园教师对不同类型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 单位:%
表4.6(续)
本次调查发现,32.9%的教师表示班上有特殊幼儿。在这部分教师中,61.8%表示班上特殊幼儿障碍程度较轻,较为常见的障碍类型是言语和语言障碍(22.2%)、情绪和行为障碍(17.8%)、孤独症(15.6%)。这表明目前班级中特殊需求较轻的幼儿居多,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孤独症等类型较为多见。教师需要加强对常见障碍类型及轻度障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策略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展班级的融合教育。
从调查结果(见表4.7)可以看出,在特殊儿童五类常见问题行为中,教师对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的了解程度分别主要选择了“一般了解”(49.3%)和“十分了解”(35.8%)。相比较而言,教师对强迫行为(16.2%选择“十分了解”)、退缩行为(15.0%选择“十分了解”)和重复动作(16.2%选择“十分了解”)略有更多的了解。这显示出普通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存在知识盲区,需要加强对各类问题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处理方法的学习,以提高其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
表4.7 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情绪与行为管理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见表4.8)可知,大多数(71.3%)教师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特殊幼儿的个案管理。但在进行了简要介绍后,81.4%的教师表示可以接受并实施特殊幼儿个案管理。这说明教师对个案管理存在知识盲区,但通过解释介绍后,教师可接受并掌握个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今后应加强对教师个案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提升其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
表4.8 幼儿园教师有无接触或听说过特殊幼儿个案管理这一理念
对建构学前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见表4.9)显示:16.2%的教师表示不了解建构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49.1%的教师表示部分了解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建构;29.9%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及建构方式;4.8%的教师表示很了解如何建构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
整体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建构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知之甚少,仅少数教师对此比较熟悉。今后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构建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建构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表4.9 幼儿园教师对建构学前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见表4.10)来看,40.8%的幼儿园教师赞同为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求而建立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对所有儿童都是有益的,而34.8%的幼儿园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这表明教师对建构知识支持系统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近半数教师对建构知识支持系统的效果存在疑虑。今后需要加强宣传,让教师明确知识支持系统的意义,并在实践中体会其效果,以消除教师的疑虑,增强她(他)们在这方面的专业自信心。
表4.10 “建构融合教育知识支持系统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普通儿童均有益”样本看法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幼儿园教师目前在融合教育知识的多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具体来看,近2/3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策略不太了解,对特殊儿童需求类型的了解程度集中在“一般”和“不太了解”上。超过一半教师对融合教育教学不熟悉。但教师普遍认可建构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对特殊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1/3的教师也看好其对普通儿童的影响。总体来说,普通幼儿园教师目前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尚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各类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特殊儿童的特征和教育策略方面,以提高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的能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普遍支持融合教育,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对融合教育的理解还比较感性和肤浅。通过采访已在融合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我们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她(他)们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背景,并且未曾有实际与特殊儿童互动的机会。她(他)们现有的融合教育知识主要来自入职后的自主学习、参与培训以及实践经验。这表明,要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仅依靠岗位培训和经验积累是不够的,需要把融合教育相关知识纳入师范院校的培育体系,并在教师入职后持续加大培训力度,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以扎实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能力。
融合教育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和态度,因此,教师的融合教育理念与态度一直是融合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在对融合教育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时,我们也注意到,教师们认为“融合教育理念和态度”是目前最为关键和需要强调的融合教育素养。这再次表明,想要推进融合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态度的培养。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端正融合教育思想,养成积极的融合教育态度。只有理念到位、态度正面,教师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4.11),约有45.5%的教师认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非常重要和有必要,而35.4%的教师表示愿意在自己的班级中接纳特殊儿童,反对实行融合教育的教师占比仅有3.6%。然而,还有约50.9%和40.7%的教师对融合教育和接受特殊儿童持中立态度。这说明教师对融合教育还不是非常积极主动。但是如果获得足够培训和支持,57.5%的教师认为在对特殊儿童和融合教育有一定了解后,自己能胜任融合教育。这表明加强培训是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积极性的关键。未来要通过专业培训、理念引导、配套支持等多方面努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使其由消极中立转为积极主动,成为融合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表4.11 幼儿园教师对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统计
对幼儿园教师特殊幼儿安置意见的调查结果(见表4.12)显示,主张将特殊幼儿安置在普通幼儿园的普通班级的意见在“言语和语言障碍”“弱病”“学习障碍”以及“情绪和行为障碍”“孤独症”等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仍有约1/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应该将这类特殊幼儿安置在普通幼儿园的特殊班级或专门设立的特殊幼儿教育机构。对于“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和“多重障碍”这五类特殊幼儿,超过半数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应该将这类特殊幼儿安置在专门设立的特殊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学习。
表4.12 幼儿园教师对不同种类特殊幼儿的安置意见 单位:%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不愿接受特殊儿童入学的主要顾虑在于自身缺乏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以及担心无法兼顾所有孩子。具体数据(见表4.13)显示,72.1%的教师认为自己特殊教育知识不足,70.5%担心无法照顾好所有孩子。在访谈中,教师也表达了类似担忧,认为特殊孩子的出现会影响班级工作,但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够,面对特殊孩子存在困惑。这表明加强教师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以及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是消除教师顾虑,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我们理解一个普通班级接纳特殊孩子,对教师和班级的日常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照顾每个孩子的需要,专心备课,因材施教。对那些特殊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一对一指导方式,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对其他普通孩子,我们也要关爱备至,让普通孩子学会包容、帮助特殊孩子。管理一个多样化的班级可能很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互相支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让所有孩子在温暖友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表4.13 您不同意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班级的理由
从调查结果(见表4.14)来看,53.3%的教师认为,如果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需要额外收取一定费用。这表明,近半数教师持有“特殊儿童入学需额外收费”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教师担心普通班级不具备接收特殊儿童的条件,需要投入额外资源予以支持。但这种观念也有可能导致教师对特殊儿童入园设置门槛,不利于融合教育的开展。今后需要通过培训,消除教师的顾虑,使其明白在加强班级条件、提供必要支持的前提下,特殊儿童入读普通幼儿园不应收取额外费用。还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真正为融合教育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特殊儿童敞开胸怀,与之共同成长,而不是设置额外的门槛。
表4.14 对幼儿园是否有必要对特殊儿童额外收费的态度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理念上,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表现出对融合教育的认同和支持,近一半的教师明确认为融合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必要性。约一半的教师对融合教育的开展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同时,超过半数的教师表示,在得到充分培训和支持的前提下,能够胜任融合教育工作。同时,其他学者对重庆、北京、上海等地的教师进行的调查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即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传播,幼儿园教师的观念和认知正在经历积极的演变。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培训和支持不足等困难,这种积极态度还面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今后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消除教师顾虑,使其理念转化为行动,真正成为融合教育的实践者。这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融合教育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存在差异,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的高度认同还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特殊儿童教育安置问题上,大多数教师仍选择专设机构。这表明当前教师的融合教育意识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与实践还存在明显脱节。今后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供支持等措施,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使其从认同融合教育的必要性转变为主动接受和实施融合教育的行动,真正将积极态度体现在具体实践中,让更多特殊儿童得到公平教育机会。我们通过对一位资深教师的访谈和案例观察发现,即使在专业知识不够的情况下,教师的态度也可以对融合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位在幼儿教育界工作了30多年的教师所在的一个普通班级里有一个孤独症孩子,该教师自己并没有给这个孩子过多的特殊关注和学习指导,但是会主动引导普通孩子,让普通孩子感受到孤独症孩子也是孩子们当中平等的一员。这表明仅通过调整态度和班级氛围,教师就可以对融合教育的发展发挥正面促进作用。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认同并理解融合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开展融合教育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如何根据不同儿童的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握开展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以及与特殊儿童家长和相关部门有效沟通的技巧。要做到这一切,教师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参加专门培训。
调查结果(见表4.15)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教师有信心对特殊幼儿进行评估和监测。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表示自己有能力对特殊幼儿进行评估与跟踪监测的占53.9%,这意味着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能。但还有46.1%的教师对此缺乏信心。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应加强对专职教师这一领域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她(他)们评估和监测特殊幼儿的技能。这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融合教育的重要一环。
表4.15 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幼儿进行评估与监测能力的自我评价
这项调查结果(见表4.16)显示,为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与提供支持,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能力差异。略过半数的教师(53.9%)认为自己具有这个能力。但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占比12.6%。这反映出目前幼儿园教师在服务特殊儿童方面的专业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方面,部分教师已经逐步掌握了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从未接触过这一工作内容。显然,我们还需要持续推进教师培训,以提升所有在职教师根据孩子不同需求制订教学计划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有效实施融合教育,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利都至关重要。
表4.16 幼儿园教师个别化支持与辅导能力的自我评价
这项调查结果(见表4.17)显示,当被问及为特殊儿童组织教学活动是否顺利时,仅有35.9%的幼儿园教师表示活动顺利。相比之下,有31.7%的教师坦言自己在这方面并不顺利。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在为特殊儿童设计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困难。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针对不同需求儿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经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特殊教育知识培训。同时,教师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顺利地为所有儿童组织适合儿童个性化需要的教学活动。
表4.17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自我评价
这项调查结果(见表4.18)显示,在对特殊儿童开展融合教育时,仅有20.4%的幼儿园教师表示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和协调。相比之下,有38.9%的教师坦言她(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调只是偶尔发生。这说明,目前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还较为缺乏,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形成常规性的团队合作机制。然而,融合教育需要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与协调,教师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与交流,整合资源,互相支持,共同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最佳环境。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各方协同工作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
表4.18 幼儿园教师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自我评价
这项调查显示(见表4.19),大多数幼儿园教师(59.3%)认为,为了达到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通过持续学习,将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持续专业成长。这反映出幼儿园教师对持续学习模式的认可度较高,期待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但同时,也有部分幼儿园教师(26.3%)对这种持续学习的可行性还存在怀疑。显然,我们还需进一步推广成功的持续学习案例,消除幼儿园教师的怀疑,让更多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开展持续学习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帮助。同时,也需要为幼儿园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只有这样,持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表4.19 幼儿园教师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能力自我评价
这项针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技能的调查,主要考察了教师在评估监测、教学设计、个性化支持、团队协作和持续专业成长等方面的能力。当然,大多数教师没有实际接触过特殊儿童,评估主要通过自我判断。结果显示,过半数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为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的能力,这一点令人欣慰。但对比来看,在实际与特殊儿童互动过的教师群体中,表示教学交流顺利的仅占35.9%,这表明教师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不少障碍和困难。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她(他)们面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教学能力,而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充分的实践锻炼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具备开展融合教育所需的技能。从与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在与特殊儿童的交流和指导上,教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大多数普通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特殊教育知识,面对这些孩子时,教育方式非常有限,主要给予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虽然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也适用于特殊儿童,但在具体的沟通和学习指导上,教师缺乏特殊教育技能,常感觉手足无措。显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技能,使她(他)们能够与这些孩子进行有效互动,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帮助。加强教师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掌握开展融合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既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通过与融合教育幼儿园的教师交流可以看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普通教师不必因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而感到手足无措。所有儿童都具有学习的潜能和动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性远大于差异性。面对特殊的孩子,比起专业的训练技能,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观察力、友善态度、耐心倾听,以及不断积累的相处经验。提供有效帮助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所有的孩子都能进步。教师需要做的是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所在,以积极和包容的心态,根据不同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提高,但同理心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才是拥抱每一个孩子的基础。“完全融合教育”,即要求所有特殊儿童全部入学普通幼儿园的做法,实际上遭遇了很多反对意见,被认为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目前,大多数家长、教师和专家都更支持“部分融合”的理念,即在“最少限制环境”下开展融合教育。这需要专业特殊教育教师和幼儿园普通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教师通过一对一的训练弥补特殊儿童的发展差距,而幼儿园普通教师提供情感支持,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和同伴氛围。专业人士与普通教师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实现针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而不应坚持不现实的完全融合教育模式。正如一位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的教师所说,在专门机构接受的训练往往是机械而单一的,例如只让孩子重复练习发音。而在普通幼儿园,教学内容更丰富,如让孩子了解飞机的全貌,有翅膀可以飞翔,大家分享坐飞机的经历,学习过程更加快乐。训练特殊孩子非常辛苦,被训练的特殊孩子也非常辛苦,特殊孩子其实更喜欢去普通幼儿园,那里没有刻板的训练任务。因此,幼儿园普通教师不必掌握专业化的训练技能,她(他)们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正常的、丰富的环境,专项训练可以交给特殊教育教师来负责。普通教师与专业人士各有分工,共同为特殊孩子提供融合教育,才是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