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天下苦秦”:秦国的暴政和速亡

对秦二世而亡的讨论,自古就有。唐代柳宗元《封建论》说,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大体上是说秦的灭亡,不是由于秦始皇奠定的这套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官僚帝国体制,而是因为秦的暴政。

柳宗元认为秦的速亡和其暴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的分析是有见地的,史料也确实揭示出秦国在民力上的巨大滥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参与劳作的人数量很大,工程很多,牵涉的地域范围也很广。“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段文字是对秦始皇陵墓的描述,他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规模巨大、豪华无比的工程。虽然目前并没有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挖掘工作,但据探测,始皇陵地宫范围内的汞含量是相当高的,和文献记载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吻合。 图3.7为2001年在始皇陵区的7号坑发现的铜仙鹤,与动物本身一样大,十分精美,也从侧面反映出始皇陵的奢华。

图3.7 秦始皇陵铜仙鹤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有两种:一种叫作覆土为陵,就是在地面上建一个坟包。还有一种是依山为陵,从山上挖进去建造墓室,著名的唐高宗、武则天之乾陵,就是依山为陵的。而在覆土为陵的陵墓当中,规模最大的就要数秦始皇陵了。规划中的秦陵封土高度不低于115米,受战争影响并没有完成,却也已经达到了50多米,是中国古代封土墓葬中最高的。封土堆下发现墓圹周围有一组环绕墓圹周边、上部高出地表30米左右、体量巨大、夯土厚约6—8厘米的台阶式夯土台,可以想象始皇陵是规模多么浩大的工程。工程都是由刑徒完成的。与浩大工程相应的,是在秦始皇陵以西赵背户村发现的32座秦代墓葬。这里共发现了骨架100具,基本上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M41出土的一仰身直肢葬者,头骨上有刀伤痕迹,腰部残断。M33出土的8具骨架中,有1具有刀伤痕迹,俯身作挣扎状。M34出土骨架5 组,计11 具。其中第二组的3 具骨架身首异处,四肢骨与躯干骨分离,堆置叠压,显系肢解。始皇陵的奢侈,赵背户墓葬群的悲惨,可以说是秦代社会的一幅缩影。

秦对民力的过分压榨,是造成秦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淮南子·汜论》记载道:“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适戍。入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由于秦对民力榨取的苛酷,百姓疲于奔命,有的死于奔赴的路上。对秦的人口以及刑徒的数量,历来学者的估计有比较大的差别。有估计1000万、2000万者,而葛剑雄推测有4000万左右 ,他是结合前人研究并参考相关史料后做出的审慎判断。李开元认为,仅阿房宫、骊山陵、长城、南越两疆的人力动员就已经达到900万,按一家五口计,连累家属就已超过了4000万。因此他说,秦的这些大的工程,包括战争,几乎牵动帝国的全部人口。 这是对秦滥用民力的一个直观认识。

秦要实施大的公共工程,加上对外战争,对百姓经济上的汲取也是比较强的。《汉书·食货志》称,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从暴政角度、滥用民力角度理解秦的速亡,是有道理的。近些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推进了对此问题的认识。比如对区域文化差异的揭示,有利于从更为广阔的时空来思考这个问题。这实际上回到了秦与六国的差异问题上来。前文已述,在六国人眼中,秦是虎狼之辈,其文化面貌和六国的差异较大。秦统一全国,需要统一制度,其中就包括法律的统一,还致力于移风易俗的工作。《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语书》说:“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间令下者。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语书》是在秦统一六国的大局已定时发布的,这里“乡俗”被斥为“恶俗”而加以否定,让地方官做移风易俗的工作,清除各地原有价值体系下存在的风俗习惯,目的是彻底贯彻秦的法律。

如此,就引发出了新的问题。秦在政治上统一了全国,但各地在文化上的差异仍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把适合在秦地实施的法律强力推行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法律在秦国实施已久,使秦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最终完成了统一,但同样的制度推行于六国,却造成了秦的速亡。对于这个问题,代表性论著是陈苏镇的《〈春秋〉与“汉道”》,陈苏镇指出,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存在距离,特别是与楚俗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由文化差异与冲突引起的楚人对秦人的反感,及齐、赵等地人民对楚人反秦战争的同情,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文化的因素是有解释力的,不仅能够解释天下苦秦和秦速亡的问题,而且和随后的汉初历史也有密切联系,能够帮忙我们理解汉初的历史。 +OspgeymStu1t6DqgEPkp920IBucBeELYnDE3Tx/VHmJNznyA8uoonRlpenP/J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