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政治和军事:从争霸到兼并

变动的第二个方面,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由春秋到战国是从争霸到兼并的变化。

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特点。王权衰微的典型表现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若干个霸主,被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还有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共有的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春秋争霸最主要的线索,可以视为晋楚之间的争霸,即一南一北两个政权之间的争霸。张荫麟《中国史纲》对春秋国家之间的战争模式做过概括,称之为“晋楚争霸的公式”。意思是说,晋楚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决出了胜负,如果甲方胜了,那么原来依附于乙方的小国,都依附到甲方去;乙方经过一定的休整、发展以后,又打这些小国,一些小国被打击以后,有可能又依附于乙方。一来二去,甲乙之间再来一场大战,再分胜负。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图2.6,图上是一辆战车。春秋时期,一辆战车称为一乘,故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战车就是春秋战争中最主要的武器或者叫作战平台,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主战坦克。一辆战车上有甲士三人,分别是车左、中御和戎右。中御或称车御,是驾车的,车左掌管射箭,也是车的首领,还有一个戎右或叫车右,掌持戈、矛应战。连同战车旁的步卒,一共30人,他们共同构成一乘。 这时候的战车是单辕的,驾两匹马或是四匹马。据学者研究,要用单辕驾驭两匹马或四匹马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这个时代,战车相当昂贵,一个国家所能配备的战车数量也不是特别多。此外,这时候的士兵不是平民,而主要是贵族。这些因素都使得当时国家军队的数量不是很大。图2.7展示了战车的作战方式,一个战士站在车上,使用戈作为兵器,这也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兵器,其他的兵器还有矛、钺、斧、戟等。图2.8是一杆戈的示意图,可以看得更清楚,戈头加上杆大约有3米长。格斗的方式,主要是在战车相错的时候用戈的头啄击或者钩击。后来戈与矛相结合,就构成了戟(图2.9),戟在当时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兵器。后来耳熟能详的小说《三国演义》里,吕布、典韦、太史慈都是用戟的。从先秦到三国时期所使用的戟,都是这种戈与矛的结合体。

图2.6 春秋时期的一乘战车

图2.7 战车的作战方式

图2.8 戈

如前文所言,春秋时期,一个国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其配备的军队和战车的数量不是很多,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霸,这些使得春秋时期战争有如下特点:首先,由于战车比较昂贵,军队是贵族构成,决定了战争的规模不是特别大,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其次,讲究礼节和程序,这是因为西周分封七十一国,姬姓有五十三,其中很多国家都是有亲属关系的,所以在战争中要讲究礼节。例如,一次战争中,晋派军队去攻齐,已经攻到了齐的国都附近,这时候传来了齐灵公去世的消息,在现代战争中,这或许正好是打击对手的绝佳机会,但是在春秋时代,有所谓“礼不加丧”的原则,晋就主动撤兵了。再如,一场晋楚之战中,晋军将领几次在战车的交错中见到楚王,都会下车给楚王行礼。另外,在讲究程序方面,当时的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约好时间和地点,排好阵势,双方互相射箭后,再驾车互相冲撞,剩下的就通过谈判来解决。

图2.9 戟

如此战争,现在来看会觉得相当奇怪。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是宋襄公的例子。《史记》卷三八记载,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还没有过河的时候,有人就向宋襄公提议说,敌人数量多,趁他们没有过河正好攻击他们,宋襄公不听。楚军已经过河还没有排好阵势,有人又劝宋襄公说,这时候可以打了,宋襄公说要等人排好了再打。等楚人阵成,宋人击之,大败,宋襄公还负了伤。国人都埋怨宋襄公,但宋襄公说:“君子不困人于阨,不鼓不成列。”宋襄公虽然比较迂腐,但只有在当时战争特点的背景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宋襄公的行为,并不仅仅是愚蠢而已。

图2.10 战国七雄示意图

春秋时期国家比较多,大国崛起而兼并小国,到了战国时期,就剩下了所谓的战国七雄(图2.10)。这时期各国之间的无主荒地越来越少,各国相互接壤,战争目的从争霸逐渐变为兼并,战争形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军队数量扩张,原来的贵族兵变成了大量平民兵。其次,军事行动范围不断扩大,并不是仅仅是约好了地方和时间进行战车的冲击而已,军队主要是由步兵和骑兵构成。原因在于:第一,战车比较昂贵,难以扩大军队规模,所以更多地通过增加步兵以扩军。第二,从战争方式来看,《孙膑兵法》曰“易则利车,险则利徒”,如果在比较开阔的平原地带打仗,车战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在险要的地方布阵、据守、伏击,就需要步兵进行野战和包围战。步骑兵替代了车阵,车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后来主要用于辎重运输。第三,新武器的发明,特别是弩的发明也对战车的衰落有重要的作用。图2.11中的三张图分别是战国弩臂、秦始皇陵出土铜弩和西汉的弩机。弩相对于弓来说,力量更大、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更重要的,是弩可以延时发射,便于以更密集的射击对付战车。弩的发明和使用,加速了战车的衰落。

图2.11

骑兵也在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借鉴了当时游牧族群的装备组建了骑兵。骑兵的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战国策》对当时各国军事实力有如下记载:“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反映出当时步骑兵的兴起,而且步兵的数量要远多于骑兵。士兵的防护装备也有进步,当时的皮甲胄主要是用水牛皮、犀牛皮来做的。据记载,一套好的甲胄可以用上百年。有的甲胄上也附着青铜组件加强对身体重要部位的防护。

从春秋到战国,士兵的防护、进攻装备,军队兵种构成,包括战争的方式都有所演变。战国时代,战争的惨烈程度也大为增加,春秋时期具有一定竞技色彩的、文质彬彬的战争荡然无存,代之以《孟子·离娄上》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秦国在统一道路上所经历的一系列战争,动辄斩首万人以上,可以显示出战争的惨烈程度。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破赵于长平,双方参战人数多达百万。《史记》所谓“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近年在山西高平地区发现了一些古战场的遗址,而且发现了白骨坑,学者分析认为死者是被杀后乱葬的赵军亡卒。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的演变,就是由争霸到兼并,军队规模大大扩展,以平民为主的步骑兵成为军队的主体,战争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目的,其残酷程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战争的思考、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并为各国诸侯所重视。最著名的两部著作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它们是先秦时代兵家思想的代表作。《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军事视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军事专著的出现,是由战争推动的军事思想方面的发展。《孙膑兵法》是否真实存在,原来曾经被怀疑,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竹书,其存在得到证明。随着战争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到了战国,文职与武职逐渐分离。 TEZscT57d3LdrLkpWn6eLvJgxy8g3GmNXG8YLdSd4djlAFJFUc7VUGyfHjpioK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