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伏生授经图 执着的学者伏生

[唐] 王维《伏生授经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25.4厘米 横44.7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原为阿部氏藏)

我们来认识一位特别的老者,他叫伏生。请看,右图就是他的画像。看上去他年纪已经很大了,瘦得皮包骨头,如果只从外貌来看,他不过是一个“其貌不扬”“衣冠不整”的老头儿罢了。

然而,我国非常重要的史书《史记》记载过他的事迹,而且,画这幅画的人据说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老人呢?这要从两千多年以前的大秦帝国时期说起……

《伏生授经图》(局部)

伏生脚部细节

焚书

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曾下令焚书,把他不想让人们看到的书都烧掉。

《史记》中记载,“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弃市”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的一种刑法。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焚书令的意思是,如果有谁敢谈论《尚书》这类书籍,那就要杀之于市,与众弃之。

连谈论一下都不行,要是私藏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有一个人冒着被杀的危险,把一本《尚书》藏在墙壁内。

这个人就是伏生。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汲古阁版)书影

上图框内文字为: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

伏生做过秦朝博士。这个“博士”跟现代的博士不同,是一种给皇帝做顾问的官职,由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担任。焚书令颁布后,伏生冒死把《尚书》藏在了墙壁里。

后来,战乱大起,伏生出走流亡。再后来,秦朝灭亡了,汉朝平定天下。伏生回去找到他藏的《尚书》,却发现丢失了数十篇,只有二十九篇保存下来。于是他就在齐鲁一带教授《尚书》。

《尚书》是什么书,为什么值得冒死保护呢?《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自汉代以后,《尚书》既是帝王的教科书,也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的必修课,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还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这么重要的典籍却要被焚烧,有识之士肯定都会痛心疾首。尽管如此,冒死保存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并不是谁都能做到。伏生的做法,就像保存火种一般。

汉孝文帝时,朝廷征召研究《尚书》的人,但秦时的焚书令使《尚书》遭到毁灭性打击,想要找到这样的人才,实在太难了。终于,朝廷听说伏生会讲授《尚书》,就打算召用他。可是当时伏生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不能远行到京师去,于是汉文帝就下诏派掌故 晁错前去向伏生学习。晁错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明] 杜堇《伏生授经图》(局部)

明代画家杜堇也画过《伏生授经图》,画中袒露上身的老者就是伏生,他正在向书写者口授《尚书》的内容。

伏生旁边的女子是他的女儿羲娥。因为伏生年纪大了,口齿不清,伏生就让自己的女儿在一旁代为解释。这样,伏生的女儿羲娥就成了传播《尚书》最早的女学者。

正在案前书写的那个人应该就是晁错。

王维的《伏生授经图》

现在我们回到王维的《伏生授经图》。

我们所熟知的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其实,他还是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很大的画家。王维一般还被看作中国“文人画”的鼻祖。

[明] 杜堇《伏生授经图》轴 绢本设色 纵147厘米 横104.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伏生脸部细节

“鼻祖”可不是随便说的。王维凭什么获得这样的尊崇?因为他画了不一样的人。唐代有不少画人物的名家,比如阎立本画高贵的帝王将相,张萱、周昉画美丽的宫廷仕女,吴道子画非凡的神仙,很少有人想去画不高贵、不美丽、不神奇的人。

可是王维画了伏生。

你看,他笔下的伏生,别说华贵的衣服了,就是身上这件薄衣,也是随意搭着,给人一种很不在意外表形象的感觉;他半裸的上身,也尽显老人之态,皮肤松弛,肌肉松软,给人强烈的瘦弱衰老之感;他连鞋也不穿,光着脚,随意地盘腿坐在蒲团上。他对自己的关注可谓少之又少。可是,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他面部的神情,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你看,他的眼神多么专注。他的表情既凝重又宽和,对画外的学生充满了关切和期待。他对自己的关注少到极点,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又大到无以复加,这样一位老师,怎不令人感动?

复兴的火种

书能影响人,改变人。正是因此,古代统治者希望人们不要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而要只读对帝王统治有益的书。比如秦始皇,当他认为某些书不利于他的统治时,就干脆把这些典籍都烧掉,以此来管控人们的思想。然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如果只允许一种思想的存在,就像森林里只有一种树木,怎能指望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呢?

王维是一位有志之士,深知表达的艰难和精神的可贵,伏生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也许在他看来,伏生本人就像火种一般,所以他笔下的这位老人,极具精神性,有着超越时间的意义。

因此,画中这位瘦弱的老人,直到今天仍然能带给我们感动和启示。 fTGh9VPti71CwPtySHWkmVRh3Tw6Eeiy1qpvqNBtzlPF3UCahtLI/1Dpdl32Ou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