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致亲爱的小读者

亲爱的小读者,在这里,我先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我在苏州听一位年轻的琴师弹琴。她弹的是古琴,琴声像溪水一样流动。我安静地坐在对面听着,手抚在膝盖上,大气也不敢出。阳光照进屋内,光线中微尘浮动。琴案上有一小盆“绿草”,有一会儿,我觉得那丛植物似乎也在听。

一曲终了,我说:“真好!”

我的赞叹是真诚的,也是拘谨的。真诚是因为真的喜欢那琴声,而拘谨,是因为不知道怎样说出琴曲的意蕴。

琴师微微一笑,素手轻抚琴案上的那丛植物,要我凑近去闻。

“真香啊!”我说。

“这是兰草。”琴师轻轻地说。

啊,原来兰草的清香那么好闻!

这位琴师虽然年轻,却因热爱古琴、修习传统文化,而有了使人敬爱的品格。她不忍心见到别人不安,于是,像是不经意似的,借兰草转移了话题,好让我不致陷于窘境。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琴赋》中写的话。那次听琴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了些许体悟。

另一个小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叫“列子御风”。列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能乘风飞行。

话说,当初列子练成御风术后,请众人观看他的仙术。那天刮着大风,列子趁着风“嗖”地就飞上了天。在天空中,风吹着他的头发和衣带,飘飘扬扬,好不潇洒。就这样,他在众人的仰望中酷酷地飞走了。

可惜,风总有停的时候。列子飞着飞着,没有风了,他就落在了地上。他苦苦地等风再来,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一点风也没有。没有办法,他只好独自走回去。御风飞行,一会儿就飞出老远,可是走路回去呢,需要十天半月!长途跋涉后,列子的头发也不飘飞了,衣服也汗臭了,整个人灰头土脸,一点也不酷了。

你觉得列子的御风术怎么样?在我们凡人看来,也还不错,是吧?会飞总比不会飞强。但庄子却认为不怎么样。在他看来,别说列子的飞行还依赖风,就算他想飞就飞,也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人的行动自由只是初级自由罢了。

这两个小故事都与传统文化有关:一个关于人的修养,一个关于人的自由。有修养的人,幸福感会多一些;追求自由的人,人生会更有意义。正因为传统文化有这两大好处,所以我写了《给孩子的传统文化课》这套书。

说到“传统文化课”,我心中总会燃起一堆篝火。我想象自己是原始先民,白天出去采集果实,夜晚就在火堆旁给大家分享我的“收获”。我喜欢的“传统文化课”就该是这样的,与篝火相伴,既有理想的光明,也有人性的温暖。而我的分享,不只是分享知识的果实,也是呼应最原始的好奇,传递最重要的经验。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化课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它与我们成为怎样的中国人有关。

数千年来,我们积累的文化成果非常丰厚,我满怀热爱、精挑细选,用简单的语言将关键部分讲给你听。我还特意为你做了什么呢?我用了很多古画来配合讲述,使传统文化不仅听得懂,还能看得见。我甚至还虚拟了两只小狗的形象,一只小狗蠢萌蠢萌,一只小狗古灵精怪,说不定什么时候它俩就会冒出来发表对文化的“高见”,让你开怀大笑,或大吃一惊。

你会不会喜欢这套书呢?我满怀期待。

致亲爱的大朋友

文化是什么?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也许可以试着通俗地来解释。文化,就跟生孩子差不多。人类的生育是肉身的繁衍,而人类的文化就是精神的繁衍。“文化”可以当作动词来理解:一个人把他心里所想所感表现出来,这就是“文”。“文”的形式,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不拘,只要能抵达别人的感官就行。别人听到、看到、感受到了,把那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是“化”。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抱着他,亲着他,哼着儿歌,说着各种充满爱的话语。孩子接受了爱,也用爱的心去面对世界。这就是一种文化。等孩子长大些要到学校去,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文化,或者说,集中了各种挑选好的主流文化。孩子通过一系列学习,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成年后会比较容易融入主流社会。

再长大些,有些人开始想要选择文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好的文化。再后来,有人甚至试图放弃文化,因为他可能认为,文化就像套在他心上的壳,一层一层,裹得越来越沉重。于是,便有了文化的革新。

中华传统文化曾使无数人获得内心的稳定与自由,但也混入了不少糟粕,固化为束缚心灵和人性的硬壳。我们绝不能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把沉重的硬壳套在孩子心上,也不能用味同嚼蜡的讲述、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孩子连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也一同厌倦。因此,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符合人性的价值观去拣择传统文化,多讲述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领孩子走近真正有益于他们成长的传统文化宝藏。

在第一册《古人的生活·衣食住用》中,我带孩子们了解古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今天习惯讲衣食住用,但民以食为天,所以这一册我们先讲“食”,再讲“衣”。我会借着《耕织图》讲古人怎样耕种、怎样养蚕纺织;讲宋朝人的菜谱,特别讲到宋朝最长寿的皇后爱吃的菜,建议小读者也试着做给自己的妈妈;还讲到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床;甚至还讲到了古人如何上厕所。这本书,不仅能满足孩子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好奇,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

在第二册《古人的礼乐·节日礼仪》中,我带孩子们了解古代文明的“礼乐”精神。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我从“弟”这个字的本义入手,讲解人伦的要义。在“孟母教子”一组故事中,对“孟母断织”所用的刀是不是剪刀,也有仔细的探讨。讲到“节日”时,除了常规重要节日,还结合古画讲了今人已淡忘的“社日”,带孩子去体会古人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对公共生活的重视以及朴素的结社精神。“礼乐”所蕴含的古典纯朴精神,至今依然在滋养道德,使人完善自我,因此这本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雅品格。

在第三册《古人的艺术·琴文书画》中,我带孩子们了解古人艺术作品的细节。讲书法时,以“永”字为例,细讲“永字八法”,借以阐述一切艺术的机密。讲唐诗时,细的方面,会细到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饮”“催”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而大的方面,会梳理出唐诗简史,为孩子提供理解唐诗的通透视角。可以说,这本书是为了带孩子一窥古典艺术的奥秘。

在第四册《古人的思想·神话经典》中,我带孩子们了解古人思想的细节。讲老子,会从老子的耳朵讲起,讲到孔子和老子路遇日食的故事,直至讲到听变的智慧。讲孔子,会从别人说他是丧家犬来阐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我还给孩子们讲了《周易》这部中国最神秘难懂的经典。除此之外,还讲了中国孩子都该知道的若干典故和神话故事,我谨慎地依据原始出处加以整理,尽量让孩子看到故事本貌。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一本亲近经典之书。

这四本书统称为《给孩子的传统文化课》。在给孩子写的序言中,我写到文化、课与“篝火”的关系。我希望,这套传统文化之书如同篝火,给孩子带来光明、温暖和爱。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呵护孩子的心灵,让这篝火照亮长夜,直至孩子心中群星璀璨。

zXFCPYZh2+ZLP8DkHyCerx1ZVMTmtfEiDd450fBveLY93cpLVTblqGcqEW6ICO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