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称“五斗”,因为非常爱喝酒

他热爱自由,性情旷达,一言不合就“提离职”;他因爱喝酒,嗜酒如命,故称自己是“五斗先生”;他写诗奇好,创作了大唐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五言律诗《野望》。从“神仙童子”到“无功酒仙”,他是一位努力将自己边缘化的“逃跑冠军”!

王绩

闻一多

王绩的诗可说是渊源于陶渊明的。

陶渊明何以在文学史上有如此大的势力,值得仔细研究。凡是大作家必然有他特殊的风格,文学风格的形成,在于反映时代和作家个人的生活态度。大家的风格,看似独创,其实是表现了前人未有的生活态度,这并不是创新,而是从遗产中选择合于个性的接受过来,再加入个人的生活经验,便形成所谓特殊风格。陶渊明是门阀中衰时代的诗人,所以他把诗的题材内容由歌舞声色改换为自然景色的歌咏。当时门阀贵族并未全倒,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趣味还支配着那个时代,因之陶诗便不被时人所看重,他走的路跳过了同时代人几百年,非等到白香山(居易)、苏东坡(轼)出来,不足以看出他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等到门阀贵族全部倒掉,一般人的生活态度改变,反映这种生活态度的诗的风格也有了改变,然后才看出陶渊明是诗坛的先知先觉者。这正如中唐以后,士风大变,大部分读书人为了生活出家为僧,便产生了歌颂僧侣生活的诗歌,贾岛应运而生,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陶渊明死后,他那种诗的风格几乎断绝,到王绩才算有了适当的继承人。在王绩那个时代(隋末唐初),流行的诗风一面是病态的唯美主义,如陈子良、上官仪等人的作品;一面是有些人为功名而作诗,如虞世南、李百药等人作诗的态度。当时只有王绩一个人是退居局外,两条路都不走,独树一帜,这似乎是出于傲世。王绩兄即文中子王通,也是独行其志的学者,专心学孔夫子,在龙门讲学,唐初功臣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他门下的高足。王绩的另一兄弟王度,曾作《古镜记》,内容在当时也算是影射李唐的“反动”作品。可见王氏兄弟是一股劲儿以遗民自居,这也是六朝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因此他们都终于贫贱,默默无闻,后来的《唐书》甚至没有为王通立传,这就是王绩的家庭情况。他的思想似乎和这个家庭环境有关,王绩自己的那首《野望》诗,尽管也具有和李唐对立的思想,不过就整个时代来看,仍不愧是初唐的第一首好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诗得陶诗之神,而摆脱了它的古风形式,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自然处渊明亦当让步。王绩的侄孙王勃曾写过一首五绝《山中》,有两句是“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炼句取意,都可看出是受了叔祖《野望》诗的影响。

在陶渊明以前,疏野的诗很少见,《诗经》、“汉乐府”之美,在粗野质朴,而不是疏野。

陶渊明是以士大夫身份乔扮作农夫,对农民生活作趣味的欣赏,拿审美的态度来看它,正如城里人下乡,见乡村生活有趣,于是模仿起来,比原来实际的乡村生活更显得新奇可爱。这种审美观念是纯粹的主观成分,把一切实用观点摆开,而陶渊明能够长期保持这种欣赏的生活态度,因而难得。陶诗的特点在于诗人对大自然长久作有趣的看法、天真的看法,表现出一种小孩儿似的思想感情。王绩就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

从现有记载来看,王绩被当代人所称道,只有韩昌黎(愈)在《送王含秀才序》中曾提到他的《醉乡记》(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又别有《五斗先生传》,因绩曾官五斗学士,都是仿陶作品,由此可看出陶渊明对王绩的影响),此外,白香山在《九日醉吟》中有两句:

无过学王绩,惟以醉为乡。

据此推断,王绩被人重视,当从中唐开始。真的,要没有中唐人那种深邃的生活经验,是不容易了解和欣赏王绩的。事实上,在初唐那些后于王绩的年轻诗人中,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模仿过他,不过由于时代潮流所趋,还没有人明目张胆地赞扬他而已。如刘希夷的《故园置酒》: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这首诗的主题和字面显然都是从王绩的《赠程处士》一诗蜕化而来,那首原诗是: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

把两首诗对照来看,说当时绝对无人受王绩的影响,倒也是不尽然的。 g22x0Yg4F3tGpN0Ehmvtqb7rNUYFRRPYlEJM20vn+QZfSzSeC5qPITZL2rK2btE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