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七章 老天专罚懒惰狗

李老太抱着佳音在一边看热闹,腰板挺的笔直。

儿子多,人丁兴旺,就是她们李家最大的底气。

李老二拿着村长给他的名册和炭笔,在衙役到来之前就已经算好了每户要缴纳的粮税。

清水村人口不多,所以府衙只派了两个衙役过来。

大老远的,众人就看到村口一辆驴车晃晃悠悠过来了。

待驴车到近前,车辕的两个衙役跳了下来,一个高瘦,一个矮胖,看上去颇有些喜感。

“呦!你们村儿今年倒是痛快,没用我们挨家挨户去催。”

高瘦的衙役一脸的尖酸刻薄,说话阴阳怪气。

矮胖的衙役没说话,沉着脸走到离他最近的一袋粮食旁,抬脚踢了踢。

“今年收成不错啊,那税粮可得交足了,别仗着当过兵就同朝廷耍赖,占便宜。”

“官爷可真会开玩笑,我们村年年税粮可是交的最足了。当年我们能为朝廷流血,如今还能差几斤粮食了。”

村长听他们说话不好听,心里有气,回应也是硬邦邦。

其余村人看着衙役,也都脸色不好。

这些狗仗人势的衙役,最不是东西了。

没什么本事不说,平日里倒是打着县官的旗号欺压百姓。

而且,铁打的衙役,流水的县官。

无论县官是清是贪,这些衙役都不受影响,该怎么欺负百姓还是继续欺负。

百姓伸冤无门,也只能忍气吞声。

两个衙役自然见到村民的眼神,但他们却不害怕,眼神依旧十分不屑。

不过被朝廷抛弃的一群废人罢了,能闹出什么幺蛾子,苟延残喘活着就不错了。

高瘦的衙役嗤笑一声,拿出一本册子,上面有清水村的土地人口数目。

“你们村前阵子新落了一户人家?今年秋收没有收成,所以他家明年再开始缴纳粮税。”

高瘦衙役翻了两页,对村长说。

村长点头,望向里李家人。

李老二适时的站出来,手里拎了一筐苹果和梨子,笑着上前寒暄。

“官爷,您说的正是我们家,多谢官爷体谅。这些果子两位官爷收着,路上解解渴也是好的。”

这苹果和梨都是李老四从山上“捡”回来的。

别说是这些衙役,就是俊阳县的县官老爷都不一定能吃到品质这么好的果子。

衙役识货,看出是好东西,顿时眼睛一亮,对待李老二也有了笑脸。

“你小子倒是懂事。”

他拎过筐,颠了颠,更加满意了。

“这都是应该的,官爷大老远过来,实在太辛苦了。

我们这穷乡僻壤没有什么好东西,也只有这果子还算不错了,官爷不嫌弃,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李老二堆着笑脸,这话谄媚却不让人厌烦,听得两个衙役脸色更好。

矮胖衙役走过来,探头看了看那筐水果,喉头轻轻动了动。

李老二见状,赶紧拿出两个黄澄澄的梨子,在衣服上擦个干净,然后塞到两个衙役手里。

“两位官爷,天色还早,不差这么一会儿,先尝个梨子歇一歇。”

两个衙役自然不会拒绝,大口开吃,清甜的梨子让他们都是喜欢。

李老二趁着这个机会,偶尔闲话几句,很快就有说有笑了。

“官爷有所不知,我们一家也是逃荒过来的,一路过来看到太多饿死的灾民了。咱们这边地里还有收成,我们那边真是野菜野草都没有一棵啊。说起来老百姓要活着真是不容易…”

高瘦衙役听到这话,就问道,“你们家是哪里过来的?”

“塞外,”李老二赶紧应道,“逃荒走了一个月,幸好遇到贵人捎带着我们一家坐船,这才到了这里。”

高瘦衙役点头,叹气道。

“我舅舅家也在塞外,前些日子听到消息的时候,说是人都没了,你们倒是运气好。”

“官爷节哀,我们那边的乡亲是十不存一,活下来的太少了。”

李老二叹气,趁机刷刷好感。

“官爷以后若是想吃些什么塞外的吃食,就来我家坐坐?”

“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高瘦衙役几口啃干净手里的梨,然后起身,拍了同伴一下,“去核算一下,早点回去交差。”

矮胖衙役早就吃完了,听他这么说,起身就拿了斗子准备称量粮食。

按照往年的规矩,斗子装的满尖儿,还要踢上一脚,撒到地上的粮食再收起来,就是他们的好处了。

但矮胖衙役刚要抬脚,却被高瘦衙役拉住。

“今年就算了吧。”

矮胖差役皱眉,这“踢斗”是每年必做的。

县官老爷是个精明的,他们平日没多少好处,全凭着秋日踢斗肥肥荷包呢。

高瘦衙役没多解释,照着登记册的数目开始核算各家交上来的粮食。

村民们也不傻,都看出高瘦衙役被李老二“收买”了,赶紧麻利的称量,装袋子,摞上驴车。

待得送走两个衙役,所有人都是兴高采烈抱着节省下的余粮,纷纷像李老二道谢。

“真是多亏了雨生,否则咱们今年又要被多扣粮食啦!”

“是啊!雨生可真厉害,帮我们省了好些粮食!”

“李家这一家子都是好人啊,这几天帮了我们太多了!”

听着村民们一句又一句的夸赞,李家人都是高兴,忙活一上午的疲惫也瞬间散了。

下午时候,村民又往李家送了一波东西。

家里田地多的就给十斤二十斤的高粱,家里日子不好过的就是干菜蘑菇之类,总之都是尽了心意。

李家也都大方收下了,让村人更觉得李家实在可交。

缴完粮税的第二天,气温骤降,一场秋雨卷着凉意倾泻而下。

村民们可以在家安心躲雨,但刘家却是彻底傻眼了。

之前他们一家要应付粮税,在郭氏日夜催促下刘铁柱才不情不愿的去地里收了一部分粮食回来。

本想着粮税交完了,剩下的粮食再慢慢收。

没想到,这场秋雨直接打破了所有计划。

“我是造了什么孽啊,摊上你们这群败家玩意儿?好好的粮食不去收,全让雨拍了…”

郭氏想到地里没来得及收的粮食,坐在炕上拍着大腿哭嚎。

收的那点儿粮食全缴了税,家里一点儿存粮都没有,他们一家子冬天可怎么过啊!

“娘,你这话说给谁听的?铁柱本来就腰疼,能把缴税的粮食收回来就不错了。反倒是二弟还一直在县城鬼混,什么都没干呢!”

素娘听郭氏这么说,当即就不乐意了。 1YA/LeYsx+iV/snXjsYdFsqV1ZgdfZhyj4nEJNM7W5b5ZaGTGiOAU7idAKpI2lFc



第二十八章 关于读书这件事

刘来福的媳妇春红,一听也不高兴了。

“大嫂,来福是去县城找吴二帮着教训李家,可不是鬼混!再说,我看大哥的腰早就好了,不就是偷懒不想干活嘛,找什么借口?”

“你瞎说什么?你家男人奸懒馋滑,整日就想着从娘那里骗钱花,你还有脸说我家铁柱!”

素娘仿佛被戳到痛脚,说话越发难听。

春红一张大饼脸气得发青,她说不过素娘,索性上手,借着体重优势把素娘摁在炕边儿打。

郭氏也不劝架,反而抄起鸡毛掸子,两个媳妇一起教训。

刘家的叫骂吵嚷声传出老远,路过的村民听到,都一脸嫌恶得躲远一些。

“吵什么吵,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刘铁柱在炕头睡觉,突然被吵醒,怒骂道。

“有能耐找李家去打,要不是他们家看热闹,不肯帮忙出力,咱们家粮食能收不回来吗!”

这倒是提醒了郭氏,冲着李家的方向大骂。

“狼心狗肺的东西,连亲戚都不帮,早晚断子绝孙!”

刘家的邻居听到这话,越发厌烦刘家,到底谁没良心,这刘家真是一点儿数都没有…

李老太不知道刘家的破事儿,她正一边哄孙女一边做针线活儿。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气以后只会越来越冷。

佳音的衣服有些薄,李老太就找出前几天买的布料和棉花,想给孙女做几身小衣裳。

佳音躺在烧得暖乎乎的炕上,觉得自己像一块煎饼,这面糊了,另一面还没熟。

“咿呀呀!”佳音扔了拨浪鼓,冲自己奶奶伸手。

李老太赶忙放下缝到一半的衣服,抱起孙女轻轻晃悠。

秋收的活儿都做完了,李家人也没窝在屋里闲着。

老少都拎着斧头绳子进山,准备多砍点木柴,留着冬天烧。

之前得了李家帮忙的村民,看到李家人上山砍柴,纷纷拿了自家的斧头也跟来了。

人多好干活儿,短短一日功夫,就砍了一大垛的柴火。

家仁带着几个弟弟把有些湿的柴火,摆在空地上晾干,再整齐垛在院子外。

这一早,李老四背着弓箭准备上山打猎,下过雨后山上那些野物行动不便,更容易猎到。

“秋生哥,我们来啦!”

几个村里的小伙子也是穿戴利落,拿着弓箭柴刀的,跑来李家,各个脸上都是兴奋之极。

先前一起砍柴,李老四随手打过山鸡兔子,精湛的箭术可把他们羡慕坏了。

缠磨了很久,李老四才答应带他们一起上山。

“都吃饭了吗,没什么事,咱们这就走。”

李老四检查了一下箭筒,带着小伙子们上了山。

家喜和家安闹着要跟去,结果李老四只带了力气大身手好的家义。

家安家喜很是沮丧,结果被陶红英叫去灶间,一人塞了一个烤地瓜就哄高兴了。

李老太抱了佳音坐在炕头上,同来家里走动的妇人说闲话儿。

这妇人夫家姓张,村里人都叫她张二嫂。

说起来,她就是之前李家刚到村里,同李老太说起村里情形的妇人。

李家宴请村里人那天,李二嫂就来帮过忙,同李老太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回家。

正好今日闲着无事,她又来找李老太说话,顺便看看佳音。

“老嫂子,你们这大院子,收拾得可真齐整。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人家!”

张二嫂一边摇着拨浪鼓逗弄着佳音,一边夸赞。

李老太把佳音递给她,然后低头继续绣一朵小花儿。

“我们家人多,有活儿一起干,很快就能做完了。”

张二嫂闻言,羡慕的点头。

“你们家的小子可真是个顶个的好,别的不说前几日收税粮,有老二帮忙,可是让大伙儿省了不少粮食。老二读过书吗,算账记账真是一把好手。”

“没去过学堂,不过是在家学过几日罢了。束脩太贵,家里日子艰难,实在拿不起。”李老太随口应了两句。

张二嫂点头,“可不是嘛,我娘家有个侄儿,在县城读书,听说一年最少要花十几两。

我哥哥嫂嫂为了供养这一个孩子,天天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有一点儿银钱和吃的,都惦记着给儿子送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李老太刚要应声,抬头就见院子里来回搬木柴的大孙子一眼,心头一动。

家仁已经十二岁了,从小有他爹教着识字,平日里也最喜欢读书。

若是塞外没有兵乱,她也是打算送他去学堂的。

如今已经落脚扎根儿,倒是可以重新再考虑一下了。

“读书是好事,若是考中了,以后可以做官儿。”

李老太回过神,轻笑着对张二嫂说。

“对对,我嫂子也是这么说。”张二嫂脸上带了三分得意,显见对侄儿读书也是与有荣焉。

佳音听着两人说话,大眼睛骨碌碌转着,猜到奶奶肯定是想送大哥哥去读书了。

她一边配合着张二嫂的逗弄,伸手抓拨浪鼓,一边盘算着再从空间拿出点什么能卖钱的东西。

家里钱多了,供孩子读书也就更有底气啊。

“我家之前打了不少黄豆,现在正是做黄豆酱的时候,这几日,我就要动手了。老嫂子,你家做酱块儿吗,要不要一起啊?”

张二嫂看李老太盯着窗外,又有些走神,就唤了她一声。

李老太赶紧应道,“好啊,到时候咱一起做酱块儿,记得提前说一声,我好让红英泡豆子。”

“那敢情好,你家院子宽敞,还有两口大铁锅,我干脆拿了黄豆过来一起煮吧。顺便就放在你家院儿里一起晒了。”

张二嫂越说越觉得可行,恨不得现在就回家搬了豆子,在李家打酱块儿。

李老太倒也不讨厌张二嫂这风风火火,直来直往的性子。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张二嫂才摸了摸佳音的小脸儿,依依不舍的回家去做饭。

陶红英和赵玉茹在山脚附近采了一小筐蘑菇,回来晾好后就准备做晚饭。

佳音小嘴儿吐着口水泡泡,非要陶红英抱着,陶红英索性背着佳音做饭。

趁着陶红英切菜,佳音就偷偷往锅里放大米,最后一锅本该稀溜溜的米粥煮好后,就又浓又稠。

李老太下地,看到那锅粥,已经见怪不怪,抱过孙女就坐在饭桌前。

李家人陆陆续续回来了,大家凑在一起正式开饭。 1YA/LeYsx+iV/snXjsYdFsqV1ZgdfZhyj4nEJNM7W5b5ZaGTGiOAU7idAKpI2l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