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连锁故事法之文学常识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三板斧”对文学常识进行记忆,大家或许会发现,那些知识点都是两两相关联、相匹配、相对应的,可是我们平时记忆的文学常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问题下有五六条,甚至七八条信息(要点),并且这些信息间相对独立,没有逻辑关系。比如: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五谷是哪五谷?又如: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十二时辰对应的是哪十二种动物?针对这样的知识内容,“三板斧”就有些不太适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连锁故事法来帮助记忆。

连锁故事法,就是把那些不相关的信息中比较容易组合在一起的,两两优先组合、连锁在一起,再把这几个片段综合成一句话或者编成一个故事,来帮助我们记忆的一种记忆方法。而连锁故事法的第一步“组合连锁”,又需要用到我们的“三板斧”。

小贴士

连锁故事法的适用范围:题干下有多条要记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彼此间没有联系、没有逻辑关系。这个时候就适合用连锁故事法来进行记忆。

连锁故事法的思路是连锁+故事。

如何使用连锁故事法?

如何在记忆过程中运用连锁故事法的思路和技巧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习题来做个范例。

选一选

杜甫的“三吏”是()。

A.《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B.《新安吏》《临潼吏》《石壕吏》

C.《长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D.《长安吏》《临潼吏》《石壕吏》

杜甫的“三别”是()。

A.《离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B.《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

C.《离家别》《新婚别》《将老别》

D.《无家别》《新婚别》《将老别》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著名的“三吏三别”是我们中小学学习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具体是哪些作品呢?

“三吏”分别是《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石壕”“新安”其实是三个地名,但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们当作地名,用连锁故事法把它们变成一句有意义的话或是编成一个故事时,我们会发现不太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我们可以变换一下思路。在这三个地名中,“潼关”读起来更像是地名。而我们编一句话或是一个故事时,最好是围绕着一个主人公展开。其中,“石壕”更像是人物名。借助之前讲解的“三板斧”中的望文生义,我们可以将剩下的“新安”联想到“新安排”。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变换为:“石壕”(人名)、“潼关”(地名)、“新安排”。我们根据连锁故事法把它们编成一句话,就得到了:

这样,我们就将“三吏”跟这三个名词建立起关联了。

我们也可以借助“三板斧”中的谐音方法,将“新安”转化成“心安理得”的“心安”。这样,我们又可以得到:

所以,借助连锁故事法,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名字很好地组合、连锁成一句话,从而记住“三吏”分别是《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安吏》。

“三别”分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婚”“垂老”“无家”,这三个词借助连锁故事法,很容易组合连锁成:

通俗点说就是:你结婚(新婚)了,买不起房,你都还没有家(无家)就快老了(垂老)。虽然很现实,但是我们记住了《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

当然,这三个词也可以有别的组合,比如“无家新婚垂老”,就是“ 没有家去结婚就垂老(将近老年)了 ”,我们同样也可以记住《无家别》《新婚别》和《垂老别》。

小贴士

连锁故事法的核心点:把主要信息变成一句好理解的、有意义的话,或者一个故事。至于这些信息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调整。

通过以上方法帮助记忆,我们就可以准确而快速地选出答案:“三吏”一题的正确选项是A;“三别”一题的正确选项是B。

连锁故事法的应用

学习了连锁故事法的思路和记忆技巧,我们可以试着记忆一下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三皇五帝以及五谷。

Q 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是什么?

A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依照刚才的思路,我们同样把这四部作品中容易组合的优先关联在一起。《牛郎织女》我们取“牛郎”;《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可以取“梁山伯”,也可以取“梁祝”,具体取哪一个我们稍后做分析;“孟姜女”本身就是一个人物;而《白蛇传》我们取“白蛇”。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牛郎”“梁山伯(梁祝)”“孟姜女”“白蛇”。如果将“孟姜女”跟“白蛇”关联在一起,我们可以想到的是:“ 孟姜女怕白蛇 ”。这条白蛇从哪里来?看其余的词,“牛郎”“梁山伯”或者是“梁祝”,这里显然“梁山(伯)”更合适。这样,我们的这句话就可以扩充为:“ 孟姜女怕梁山上的一条白蛇 ”。还有“牛郎”我们未关联,“牛郎”出现的话会如何?会帮助孟姜女把蛇赶走。如此我们最终就得到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关联组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记忆习惯出发,选取更适合自己记忆的关联组合,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Q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A 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太皞(hào)、炎帝、黄帝、少皞、颛(zhuān)顼(xū)。

自古至今,三皇五帝有很多不同说法,这里我们不做学术探讨,只把它作为我们的一个记忆素材,讲解记忆此类文学常识时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思路。

三皇是哪三皇?我们分别从“伏羲”“女娲”“神农”中取一个关键字,得到“伏”“女”“神”。我们可以把它们组成一句话:

这样,我们就轻松记住了三皇指代的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又是哪五帝呢?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对于这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名字,我们该如何去记忆呢?根据连锁故事法的第一步,我们将其中容易组合的优先组合在一起,“炎帝”和“黄帝”,我们容易联想到“炎黄子孙”。“太皞”跟“少皞”组合在一起,我们取“太”字和“少”字,就组合成了“太少”。剩下的“颛顼”怎么记呢?我们需要借助“三板斧”来处理一下。替换对于这个我们不熟悉的“颛顼”显然行不通,望文生义也望不出什么来,那只能采用谐音的方法了。“颛顼”,我们能够想到“专需”,专门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五个人物名字中得到“炎黄”“太少”“专需”,试着将它们组成一句话: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路,把“炎帝”和“黄帝”借助“三板斧”的谐音方法处理成“黄炎(黄岩)”,可以联想到黄色的岩石。结合“专需”和“太少”,我们可以这样想:这种专门需要的黄色岩石太少了,它有一定的特殊价值。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

于是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记住五帝指的是:颛顼、黄帝、炎帝、太皞、少皞。

Q 五谷是哪五谷?

A 稻、黍、稷、麦、菽。

有一句古话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本是说那些不参加劳动的人分辨不清五谷,但是很多现代人也分不清五谷是哪五谷,甚至连黍、稷、菽都不太认识。

黍,读shǔ,我们学过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就有这个字。黍其实就是黄米,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故人具鸡黍”,就是故人准备好了鸡和用黄米煮的饭,邀请孟浩然到他家。我们要怎么记住“黍”这个字呢?“黍”,“黄米”,我们将“黍”和“黄”组合在一起,很容易想到“ 黄鼠狼 ”,或者是“ 数黄米 ”,这样我们就可以记住“黍”对应的是“黄米”。

稷,读jì,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粟,俗称小米。稷在我国的栽种历史非常长,有七八千年,是古人由野生稷驯化而来的。稷也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称作百谷之长,后演变为五谷之神,和土神合称“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可见稷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我们要怎么记住稷指的是粟,也就是小米呢?把“稷”和“粟”组合在一起,根据谐音,很容易想到“技术”, 种小米需要技术 ,这样我们就把“稷”“粟”“小米”这三者关联在一起,从而记住:稷,又称粟,俗称小米。

菽,读shū,是豆类的总称。“菽”和“豆”怎么关联?我们可以用“三板斧”中的谐音将“菽”转换成“叔叔”的“叔”,由此联想到: 有一位叔叔喜欢吃豆子。 我们也可以把“菽”转换成“输赢”的“输”,那样我们可以得到: 输了一些欢乐豆。 这样我们就记住了:“菽”是豆子的总称。

稻和麦,就是我们现在很常见的水稻和小麦,就不做具体分析了。

我们知道了五谷分别指的是什么,那如何记住五谷就是稻、黍、稷、麦、菽呢?还是要用到我们的连锁故事法,优先把能够组合的组合在一起。

“稻”跟“黍”组合,我们能够想到“倒数”;“稷”跟“麦”组合,没有想到什么特别的词语,暂时搁置;“菽”跟“稷”组合,可以想到“书记”。书记干什么会倒数?“麦”可以谐音成“卖”,“卖东西”的“卖”。现在网络直播卖货很火,我们可以据此联想一下:书记在网络上直播卖五谷,但是因为没有经验,销量倒数。简单记作:

书记卖五谷倒数。

借助这样一句话,我们就能把五谷很好地记下来了。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一些没有逻辑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用连锁故事法把它们穿在一起记忆。连锁故事法的使用思路:

第一步,把能够组合在一起的词优先组合、连锁。

第二步,把组合、连锁在一起的片段合成一句有意义的话,或者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第三步,反复练习记忆,最终将知识内容牢固地记下来。

其中,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组合连锁”需要借助之前学到的“三板斧”。当熟练掌握连锁故事法后,我们会发现记忆那些看似无逻辑、无关联的知识内容还挺有意思的,它们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背。 1yEh3lGFw+tjHEpt8JbzXP9uiWYnBJDo/e3qVrmtwND3gNfnvQpo2MsnqniVfG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