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用脑,高效记忆

在很多人眼里,记忆是一件很让人头疼、苦恼的事情,毕竟好不容易记下来的知识,等到用的时候发现回忆不起来,别提多让人懊恼了。

因此,好多人问我:“王老师,为什么那些记忆大师、‘最强大脑’,总是能够快速记住内容,并且还记得那么牢固?有什么方法能够增强我的记忆力吗?”这也正是我出版此书的初衷:让更多的人通过我分享的方法,增强记忆力。

首先,我要跟大家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见过的记忆大师、“最强大脑”,他们之所以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记忆方面天赋异禀,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我本人也是一样。

我在训练大脑前也为记忆所困扰,记不住单词、记不住文章、记不住考试要考的知识点。我是在上大学后才开始真正去训练我的大脑,才拥有了现在这样的记忆力的。说实话,我当初之所以学习记忆方法,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死记硬背的先天能力不是很好,想提高我的记忆力,结果训练后发现,原来人的记忆力除了先天就有的,还可以通过后天的一些方法、训练来提高。

我是在高考之后学习记忆方法的,所以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在高考之前学习了,当年的学习或许就能够变得更轻松、更愉快。但是,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所以我现在想把我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原来提高记忆力是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的。把这些方法都掌握了以后,我们的学习、记忆过程就能够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要想提高记忆能力,首先要知道我们的记忆问题出在哪里,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记忆是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的学习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理解,就是老师上课讲的东西能不能听懂。

第二步,记忆,就是老师讲的内容能不能记住。

第三步,运用。

很多同学都是在运用环节出了问题,需要用的时候不会用。然而,我们如果只盯着运用环节,会发现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就好比医生诊断时如果只盯着病患表现出的症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去探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症状的产生,再针对原因用药。所以,当我们不会运用的时候,就要去解决“理解”和“记忆”这两个环节的问题。

高效记忆跟普通记忆在调动思维能力上的区别

记忆大师与“最强大脑”之所以能够记得更快、更牢,是因为他们会更加科学地利用自己的大脑。他们把大脑的各种功能都调动起来,让记忆变得更加高效。其实人与人的智商差别没那么大,主要的差别是对大脑的利用方法。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大脑有多种维度的能力,在我们过往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是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分析这些能力,实际上,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这些能力也能够用来帮助我们记忆,而且这些能力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更加原始的能力。

人类有文字的历史也就3000多年,也就是说人类真正去学习文字、记忆文字的时间也就3000多年。可是人类从最早的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这中间有上千万年的历史,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怎么去认知这个世界的呢?主要就是通过视觉的图像以及听觉的韵律、节奏等去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记忆图像会比记忆文字要容易许多。所以“聪明”的记忆方式是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去记忆。如何转化呢?我们在后面的案例里会具体讲到。

所以,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把我们的左脑称为“现代脑”,因为左脑拥有的这些能力是人类拥有了文字以后才逐步进化、开发出来的,它所经历的进化时间只有几千年;右脑称为“祖先脑”,因为它所存储的能力是人类更加原始的一些能力,可能这些能力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如果能够把这些能力都调动起来帮助我们记忆,那我们记忆起来就会变得更轻松。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说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0万倍。客观来讲,这个“10万倍”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因为没有哪项实验的数据表明右脑的储存能力是左脑的10万倍。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当我们把这些能力都调用起来后,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强大很多,这也是高效记忆非常重要的一点。这好比原来我们记忆是用一条腿走路,功能都被调动起来后变成了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我们就走得更快、更稳了。

当然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大脑有这么多的功能,我们每次记忆的时候都要用到吗?显然,这些能力的使用频率有高低之分,这里我帮大家总结了三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思维能力,分别是图像思维、逻辑思维、联想思维。为什么是这三种思维能力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大脑记忆的三种方式。

我们刚出生时的记忆,使用的是“形象”的那条路径,因为用这条路径记忆最直接,就是把看到的知识转换成图像记忆。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认识,父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苹果、那是一个梨,我们记住了苹果和梨的图像,当我们再次看到苹果或梨的时候,就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不光是这些实体物品,对于人脸和图标,婴幼儿时期的我们也是这样记忆的。

当我们稍大一点后,我们就会开始尝试第二条记忆路径,就是上图中“有逻辑”的那条路径。因为上了幼儿园、小学后,我们记忆知识,就会先理解再记忆。比如,记忆一个字,我们会先看它的偏旁部首,然后根据它的偏旁部首去记忆它;记忆一串文字,我们会先去分析文字内容的逻辑,然后根据逻辑记忆它。所以,针对这类知识点,我们通过找寻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把它记住。随着我们理解和逻辑能力越来越强,这条记忆路径就会用得越来越多。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知识压根不存在逻辑。比如,某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某个国家的首都是哪里……类似这样的知识点本身没有逻辑。又如,记忆英语单词,几个字母凑在一起为什么就能表达某个中文意思?当我们找不到这些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可又必须把它们记住时,死记硬背在短时间内看似是有效的,但是要记住的内容一多,时间一长就会遗忘或者混淆。所以,针对这类知识点,可以通过联想,把新的知识跟我们脑海里已有的知识建立关联,也就是“以熟记新”,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条记忆路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知识储备越丰富、基础越好的同学学习效率越高,因为一个新知识冒出来的时候,他们能够快速地将它跟自己脑海里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所以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速度就更快。

这三条记忆路径分别对应的是图像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联想思维。当我们掌握了这三种思维能力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一类知识时,都有办法把它给记住。

三种思维如何帮助我们加深记忆?

我们以具体案例一起来感受一下,逻辑思维、图像思维以及联想思维是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效率、加深记忆效果的。

一、逻辑思维

类似下面这样的知识点,大家死记硬背倒也能在短时间内记得七七八八,至于之后的记忆效果如何、时间长了会不会混淆,就因人而异了,但如果结合它们的解释,借助逻辑思维记忆,就可以加深对它们的记忆效果。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社稷:国家

3.南冠:囚犯

4.三尺:法律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布衣:百姓

15.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垂髫:小孩

18.桃李:学生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鸿:书信

22.庙堂:朝廷

比如,“桑梓”指代家乡。古时候,房子的周围经常种些桑树和梓树,所以我们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又如,“社稷”指代国家。“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会祭土神和谷神,所以用“社稷”来表示国家。

“南冠”为什么指代囚犯呢?这其实是有典故的,出自“南冠楚囚”,说是楚国攻打郑国,晋景公联合齐、鲁、宋、曹等国出兵帮助郑国对抗楚国,最终楚国大败,楚国的官员钟仪被郑军俘获,送给了晋国。一天,晋景公视察军中府库,看到了钟仪,问:“南冠而絷者,谁也?”(那边戴着南方人的帽子、被绑着的人是谁?)官吏回答说:“郑人所献楚囚也。”(是郑军献给我们的楚国俘虏。)楚国地处南方,“南冠”本来指的是被俘的楚国囚犯,只是后来慢慢泛称囚犯或战俘了。

“三尺”为什么指代法律?古代人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面,所以就用“三尺法”来称呼法律,简称“三尺”。

其余我们就不一一解释了。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类似这样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不太好记,时间长了还容易混淆,可是经过解释,我们不光可以瞬间记住这个知识点,而且很容易加深印象,形成稳固的长期记忆。这就是逻辑思维帮助我们加深记忆的表现。

二、图像思维

一图抵千言,有了图片的帮助,我们记忆知识内容就会比较快捷和深刻。关于这一点,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背英语单词。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背单词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去背字母组合、背中文意思,很容易会感觉枯燥、无聊;可若我们背诵时结合跟单词相关的图片,就比如我们最早学习apple时看着苹果的图片,学习banana时对应香蕉的图片,让每一个单词都在脑海中出现一个跟它相关的画面,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这个单词跟这个形象对应在一起,从而达到轻松记忆单词的目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就是因为图像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记得更快、更好。

其实英语国家的人也是这样学习英语的,只不过他们把英语学习放在日常生活中,但都是借助能够看得到的内容去学习,这就是我们总是提到的英语学习环境。

当然,记忆单词不止这一个诀窍。这里只是告诉大家图像思维有助于我们加深记忆,不光是英语学习,其余的学习也都适用。后面,我们还设置专门的章节向大家介绍单词记忆的九大方法,大家会发现,不光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拼读法和音标记忆法,原来还有那么多记单词的方法。

三、联想思维

对于那些没有逻辑的常识性知识点,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思维去加深和帮助记忆呢?比如,我们要记忆老挝的首都是万象这一知识点。

“万象”这两个字,我们能够想到“ 一万头大象 ”;“老挝”,我们把它处理一下,处理成“ 老窝 ”,可以想到“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联想到: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画面,这样记忆就会更加深刻、牢固。

在上面的记忆思路中,我们不光调动了图像思维,还调动了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来帮助我们记忆,这种思维模式就是联想思维。它把我们要记的知识,通过想象和创造,跟我们熟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把不好记的变成好记的,这样我们再结合画面记忆就印象深刻了。

我们再试着一起记忆《清明上河图》和它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讲比较陌生。我们如何通过联想思维把这个不好记的组合变成好记的呢?

张择端:“张”,“ 一张纸 ”的“张”;“择端”,可以谐音处理为“ 折断 ”。

我们可以想到:

这样,我们就能够记住《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

所以,对于这种没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点,我们借助联想思维,就可以把不好记的内容轻松、快捷地记忆下来。当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里有个难点,就是如何进行文字的转换。大家先不用着急,我也为大家总结了文字转化的三个技巧,也就是文字处理的“三板斧”。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按照学科分类,以案例的形式和大家一起探讨具体的使用方法。

文字处理三板斧

①替换

②望文生义

③谐音

四大记忆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前面我们举的例子都是简短的知识内容,基本上读一遍或几遍就可以当场记住,难的是长期记忆,而通过转化文字,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可是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简短的知识外还会有很多长难知识点,对于那些内容,我们又应当采取什么记忆方法呢?

其实由三大思维还可以引申出四大方法,即逻辑法、构图法、连锁故事法以及定位法。这四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记住一些长难知识点。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们都可以用来记忆什么内容,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记忆的。

一、逻辑法

通过寻找或是创建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把知识记住的方法。

我们中学阶段课本上的知识点大部分是有逻辑的,毕竟无逻辑的知识学起来难度太大了。因此,记忆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理解,只不过有些知识的逻辑很明显,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有些知识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人为梳理出一条记忆的逻辑来帮助记忆,类似这样的思路在很多科目的记忆中都能用到。

可有的时候,我们要记忆的知识点是没有逻辑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连锁故事法

运用想象力或者创造力,通过给原本不存在逻辑关系的知识点构建起一个记忆的线索,把知识记住的方法。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连锁故事法适合用来记一些不存在内在逻辑,或者我们找不到逻辑的内容。当遇到这类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连锁故事法,给这些知识点建立起一条记忆的线索,从而把它们给记住。

比如,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我们可以人为地建立一条记忆的线索:

三、构图法

通过将要记忆的内容在脑海里构建成一幅有序的画面,或是画一幅简图来帮助记忆的方法。

有一些知识比较适合通过画一幅画,或者在脑海里面想象一个画面来帮助记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构图法来记忆了。什么样的知识点会比较适合用构图法记忆呢?最典型的是古诗词。大家想想,在我们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不是“这首诗(词)记录了作者当年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想”?所以,我们在记忆诗词内容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假想成作者,想象一下他当年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这样我们记起来就会轻松容易许多。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诗情画忆背古诗”,就是通过在脑海里给每一句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构建一幅记忆的地图,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我们以李贺的《马诗》为例,一起感受下绘制一幅记忆地图对我们记忆的帮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我们首先把诗的题目、作者和内容联系在一起。《马诗》的作者是李贺,诗的第一句是“大漠沙如雪”。我们把“李贺”倒过来念,可以想到“贺礼”;《马诗》我们提取“马”字;“大漠沙如雪”提取“大漠”。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联想到: 把马作为贺礼,送去了大漠。 这相当于用连锁故事法,给《马诗》、李贺和大漠这几个原本没有直接逻辑关系的内容建立起了关联。

接下来我们看内容。我们需要在熟读的基础上,一边理解内容,一边在脑海中构建图画。古诗文的记忆都要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连读都读不通顺,就先不用考虑背诵的问题了。

诗的第一句“大漠沙如雪”,说的是大漠里的沙子像积雪一样。

诗的第二句“燕山月似钩”,说的是悬在燕山上空的月亮像钩子一样。

诗的第三句是“何当金络脑”。这里的“金络脑”指的是用金子装饰的套在马头上面的辔头,一般是有大的功劳的人,比如说建功立业的将军才有资格使用。所以,诗的第三句是借用“金络脑”来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获得皇帝的重用,给我的马佩戴上用黄金装饰的辔头。

诗的第四句“快走踏清秋”,说的是作者希望在深秋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勋。承接的是第三句,同样是作者的渴望。

这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就能够在脑海中建构起一幅记忆的地图。有人说:“我背古诗词的时候也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了,可我还是记不住。”这里他很可能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他所构建的每一句的画面都是独立的、分散的、凌乱的,这会导致他在回忆的时候没有办法按照顺序把内容逐一回忆出来。所以说,采用记忆地图的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每一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按照合理的空间排布,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记忆地图。上一页这张图,是我在记忆《马诗》时脑海中构建的记忆地图。

最左边,写了“大漠”两个字,配合着白色的沙子,表现的是“大漠沙如雪”。

往右,写的是“燕山”,配合着一道弯月,表现的是“燕山月似钩”。

接着,一个手持武器、骑着佩戴黄金辔头的战马的将军,表现的是“何当金络脑”。

最后,马脚下的几片枯叶,表现的是“快走踏清秋”。

相比传统的死记硬背、反反复复地诵读,我们这样借助脑海中的记忆地图,就能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很轻松、愉快地把整首诗背下来。构图法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记忆这类内容。

四、定位法

利用记忆宫殿的原理,把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定位记忆的方法。定位法有多种外化形式,比如地点定位法、标题定位法、熟句定位法、图片定位法以及身体定位法。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定位法来帮助记忆。

类似“货币的职能”这样的知识点,看起来就很抽象,如果记忆时只是死记硬背,很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明知是5条知识要点,但就是想不起最后一条是什么。所以针对这类知识点,我们可考虑使用定位法来帮助记忆。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4.贮藏手段

5.世界货币

采用定位法,我们首先要确定定位的核心。这里,因为我们要记忆的是货币的职能,所以可以借助一张100元纸币来定位记忆。

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价值尺度。 纸币上标有数字,如果是100,就代表着这张纸币能够买价值100元的物品,所以这个数字就代表着纸币的价值,也是衡量物品价值的尺度。在纸币上,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数字来定位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流通手段。 我们买东西,纸币就从我们手里转移到别人手里,这个过程就像水从这里流向那里一样,所以货币具有流通职能。水在水管里流动,我们在纸币左侧能够看到一个类似管子的元素,我们可以借助它来记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的第三个职能是支付手段。 我们花钱买东西,体现的就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纸币上的数字100下面有几根柱子,我们可以把它们想成“支柱”。“支柱”和“支付”都有一个“支”字,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三根柱子记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的第四个职能是贮藏手段。 我们可以直接把钱储存在银行里,也可以把手里的物品卖掉换成钱存在银行里,这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100元纸币后面的图案是人民大会堂,我们可以联想把物品藏在人民大会堂里,从而记住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货币的第五个职能是世界货币。 这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实很好理解,就以我们国家的钱为例,现在可以在很多国家直接使用,用来进行各种交易。它已经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所以货币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继续在100元纸币上“定位”,纸币上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等,可以借此联想到世界,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记忆世界货币职能。

这样,我们就在一张100元的纸币上进行了“货币职能”的定位记忆,当我们使用到这个知识的时候,只要根据纸币上的这些图案元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写出来即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条条挤出来,也不会突然卡壳后心里蓦然一慌,影响到其余内容的发挥。

关于四大记忆方法,我们这里只是借助了一些案例,跟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方法分享,后续我们会在正文中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跟大家更详细地讲解遇到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应怎样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记忆方法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了解和学习了四大记忆方法后,可能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更多“有效”“实用”的方法。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掌握的记忆方法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有些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越多越好”,理由是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记忆,方法越多,选择就越多。听起来很有道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假如我现在有100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记忆水平,先不说别的,大家想想,光是把它们全部掌握、熟练,就得花费多少时间呀。所以说,在够用的情况下,方法越少越好。大家千万不要掉进方法的怪圈里,觉得会的方法越多越好,要知道,真正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是那些我们能够吸收、掌握的方法;不然学很多方法但是自己用得不熟练,这反而是对时间的浪费。

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方法技巧,是从众多方法里进行了筛选,最终沉淀下来的。对大家来说,掌握了这些方法技巧,就足以满足生活和学习中记忆的需求。就比如“三板斧”,只要是简短的文学常识的记忆、抽象文字的转换,几乎都可以用它来解决,可以说,“三板斧”是我们处理文学常识的记忆问题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而四大记忆方法——逻辑法、构图法、连锁故事法以及定位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所有长难知识点的记忆问题,即使是语文的长篇文章记忆,也不在话下。

俗话说,“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我们没有必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只要能把这几种方法用到极致,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方法不光对记忆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有用,在记忆地理、生物等学科时也同样适用。可以说,只要是用中文写的知识内容,我们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

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会带大家将这些方法反复运用到各门学科里,直至大家熟练掌握这些方法,这样以后再面对别的知识内容,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去记忆。 9KEYesSj5MagaAytRGX/5WJVU4oSp5fXzNu80tnFazPtnkNuk20pRKi1THf5bt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