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数的自暴自弃,大部分拖延症患者还是有意愿、有积极性去战胜拖延症的,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就是说,拖延症的治愈,关键就在于治心。
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拖延行为的内在原因,以及拖延症类型究竟有哪些。
拖延症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类型就不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安吉拉把拖延行为区分为两种状态,一是消极拖延,二是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前者拖延是为了逃避,逃避失败,逃避责任,逃避下决定;而后者则是喜欢在压力下工作,有意图地做出拖延的决定,误认为这样才能更高效、更激发个人潜力。
具体来说,拖延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焦虑型拖延症可能由各种原因导致,诸如自我效能低、懒惰等。但不管怎样,人们都会因为截止期限的临近而越来越焦虑,坐立不安,导致更加拖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拖延症,若是不加控制与治疗,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躁、自闭等心理疾病。
自我效能低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型拖延症,因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所以迟迟不敢行动,甚至被迫给自己找借口。或许这与性格有关,或许与潜意识情结有关——小时时常被贬低、被打击,平时或许表现不出来,但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
可惜的是,拖延不仅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而让其自卑心理更严重,于是在拖延后备受自卑、焦虑的煎熬。
盲目型拖延症就是时间管理能力差,有高效做事的意愿,却缺乏高效做事的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
这一类人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盲目自信——对自己能力没有清晰准确的认知,且时间观念差。明明知道拖延不对,但是因为长久的盲目自信,导致拖延成了习惯。
不懂规划——做事缺乏规划能力,不能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类,以至于把时间精力花在不重要的事上;或者混乱没条理、管理无方难统筹,这都是不懂规划导致的效率低下。
盲目从众——自控能力差,时常受他人的影响。大家玩,我也玩;大家休息,我也休息。殊不知别人已经高效完成了工作,而你还盲目地拖延着自己的工作。
追求完美——内心追求完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事实上,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目标。于是,盲目地追求完美,与能力不足形成强烈反差,导致自己无所适从,只能拖延。
享乐型拖延症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表现就是贪图拖延而得到的愉悦、快乐,逃避工作的痛苦。那些喊着“再睡五分钟就起床”“玩完这把游戏,我就开始工作”“我先休息半天,下不为例”等的拖延行为都属于享乐型。
拖延时,他们没有焦虑感,更多地表现为控制不住地想及时行乐,同时,他们很难从休闲娱乐状态迅速地切换到工作状态。一项任务完成后,明明想好了休息五分钟,可是一旦休息了,就很难再迅速回到工作状态。
选择型拖延症与以上其他类型不同,它是一种主动的、有意的拖延,也是一种积极的拖延。制定了截止日期,但是选择最后期限之前的两天才行动,就是为了在压力下激发自己的潜能,让时间发挥最大效用。
他们普遍认为:“灵感,在最后一刻才迸发出来!”“高效,都是被逼出来的!”的确,他们的工作实现了高效,灵感与潜能也得到了激发。然而,这种拖延是浪费时间的,对于长期高效工作是无益的。
以上,就是四种拖延症类型,各有各的成因,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评估一下,看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果还不清楚,也可以根据以下题目自测一下,弄明白自己的拖延症类型,之后才有利于“对症下药”。
A.我会在最后期限开始工作
B.是的,我会按时完成工作
A.当然,有压力才有动力
B.我不能承受压力
A.我是个勇敢者,从不怕下决定
B.算了吧,还是让别人下决定吧
A.不,爱谁谁吧
B.是的,我怕别人议论
A.我的工作非常重要
B.我更喜欢享受
A.是的
B.不,我按时完成
A.不分主次,一项一项地完成
B.确定轻重缓急,按时优先级来完成
A.非常愿意与你合作,多多夸赞你
B.面露难色,不愿与你合作
A.是的,我觉得工作让我快乐
B.我对工作不满意,因为没达到完美
A.是的,我不想一无所有
B.不做,就不会失败
自测结束,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