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一拖再拖,我们就会陷入安逸和懒惰的旋涡,之后便是恶性循环:拖延—享受安逸、懒惰—自我效能感降低—失去自信—拖延……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件事的推测与判断,也是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有的人,自我效能感强,所以能在工作时充分地发挥智慧与努力,完成任务,做得出色;有的人,自我效能感弱,所以在工作时不自信、表现差,就算有能力,也无法做得出色。
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自我效能感是比较弱的,不愿走出舒适区,不想要压力,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而且,他们的毅力变差了,心态变差了,行动力也变差了。
具体表现:
不愿意努力工作,觉得自己处理不好问题;
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没有信心;
认为自己不能应对突发事件;
在压力事件后,不能迅速恢复;
遇到问题时,认为自己无法想出解决方案;
发现某件事看起来很困难,不愿意或者不敢继续努力;
面对突发事件,时常惊慌失措;
容易被待完成的事情压垮;
看着堆满的工作,焦虑不已;
担心自己的努力工作得不到回报。
可以说,自我效能感弱,就是一个人不自信、拖延、懦弱的关键动机。想要成功,摆脱拖延,我们就需要培养和加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韧性。
我们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设立合理的目标,可以量化,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努力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可以让我们有成就感,建立自信心。有了信心,对于自我评价与判断自然积极起来,进而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当我们有了一些成功,不管是大是小,都应该庆祝,且给自己夸奖。即便是一次很小的成功,比如邀约到客户、做的PPT得到上司肯定,也需要为自己庆祝,这有利于树立自我信念,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同时后续会伴随愉悦的情绪,让我们的行为受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观察他人,看他们相似的成功经验,这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效地得到正向反馈。比如,不去说自己能力不行、智商不够,而是检查一下是否被客观原因限制了、不够努力、条件限制等。这不是找借口,而是转移注意力到解决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