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学

一、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还未进入完全的工业化时代,但已经迎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信息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际往来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全球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甚至每个角落都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而联系得越来越便捷、紧密。也正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全球人民共建“地球村”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实现。全球各国借助信息化手段而相互联系,友好往来,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可见,信息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传播工具的更替和现代传媒的快捷上,它成为人类对网络社会加以构筑的重要基础,它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使得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20世纪60年代是“信息化”概念最早出现的时间,当时由日本科技研究人员提出“Johoka”一词,该词被解释为信息化。最初提出信息化时,人们将其理解为信息产业化,而社会信息化被视作信息产业化的目标。日本学者后来又对“信息化”的含义作了详细的解释,并指出构建社会信息化的宏伟目标,而当信息产业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时,才算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后来有关学者深入研究了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如信息革命、信息社会等,这些研究提高了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并对进一步研究信息化概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学者们对信息化概念研究的观点。

1.社会文明变迁视角下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便能更有效地创造一个多种文明共存共荣的新文明。

2.经济视角下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有形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它强调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视角下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通信、网络管理和计算机利用中正走向一种“趋同状态”,当今世界工业标准的发展与使用,以及电信管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增长是信息化的根本标志。这种观点认为信息化的基础就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

4.文化视角下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并推动的,人类社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一次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革。

上面对信息化概念的研究观点主要是从产业基础、社会意义、技术特征等视角出发而提出的,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而促进信息经济增值与发展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是一种新的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它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总之,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优化,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消费方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技术领域、传播领域、经济领域,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渗透,是社会变革的伟大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就,我们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以及文化意义。

(二)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1.信息传播数量多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不仅数量多而且速度快,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信息数量变得更多,信息的爆炸与饱和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在信息大量传播中,人们从多个视角理解信息,从而促进了人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2.信息传播速度更快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不仅海量,而且速度飞快,信息的飞速传播使得全世界的重要新闻在第一时间被各国人民知晓,人类进入了信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传播,五花八门的信息在人类共建的“地球村”相互整合、交汇,被世界各地的人传播、分享、评价。人类是生产信息的主体,也是接收和消费信息的主体,现代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发达,同一信息可能同时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世界人民共享,具有鲜明的即时性特征,而且如此飞快地传播也保留了信息的原貌。人类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大众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等的发明与流行使人们能够快速掌握世界各地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远程交流与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人类的时空距离正在被消除。

3.人类生存空间的网络化

人类的时空距离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而不断缩小,网络的出现使得地理上的距离限制被打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远程交流。网络使得人类过上了更加自由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生活空间因网络的出现而得到了拓展。

4.人类的交往方式多元化、交往空间扩大化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增长方式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彻底发生了改变。网络经济社会正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才形成的。人类的交往方式受到了信息化的重要影响。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人与人之间进行着越来越便捷的交往,基于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交往方式比传统交往方式更多元化、高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很多社交软件的产生,如脸书、微博、微信等,这些交往软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且具有即时性,人们时时刻刻都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分享在平台上。

全球化、电子化、智能化、非群体化等是信息化的重要属性,正因如此,全球性、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成为人们在信息化时代交往方式的典型特点,人际交往空间也因此而一步步扩大。

(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一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是由教育信息化水平衡量的。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教育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是全球性的,这场革命在世界各国被点燃,如火如荼,声势浩大。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遍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现代化。

(2)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主要面向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各大教育领域。

(3)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与推广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两大方面。

(4)教育信息化强调在整个教育领域应用与推广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必须以教学领域为重点。

(5)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前进的内驱力。

(6)教育信息化是动态发展的,而非一蹴而就。

二、网络教学

(一)网络对教育的支持

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频繁。教育领域中也越来越注重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如计算机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网络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被构建、实施,这都是网络技术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这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甚至是支撑着教育的发展。网络技术支持教育,主要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中体现出来。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有很多网络教育软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有些软件的价格和普通的书籍差不多,在相同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教学效率却可以大大提高。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便利。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师生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动画、录像、图像等基于计算机软件而设计的教学资源对传播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

3.丰富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使教师与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而形成的教学活动方式如图1-1所示。

图1-1 网络教学活动方式

下面简要解释上图中的三种模式。

(I)模式: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学生的集体信息与个人信息进行收集。

(Ⅱ)模式:教师分析收集的信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

(Ⅲ)模式:教师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应用而组织教学讨论活动,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组织者是教师。

综上分析,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不仅使学校教育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元,而且还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的重要机遇,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搞好教育事业,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二)网络对教育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现代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体现出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支持与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培养目标的要求

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尤其提出新型人才要有良好的创新素养。

2.对培养内容的要求

要求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以正确的方式和渠道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不能一味将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学习。

3.对培养方法的要求

要求突破时空限制而设计科学有效的、丰富多彩的、灵活可调整的教学方法,创造对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知识都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全面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育人环境是被动的,学生缺少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社会信息、国际信息很少,他们主动或被动与外界信息隔绝,所以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差。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对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交流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网络与课程的整合

1.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依据之上的,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系统理论等多个方面。

(1)教育学理论

①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在整个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是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当时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发展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系统中,教学过程是极为关键的程序与内容,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种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最佳方案。它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收益的结果,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适时、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第二,充分考虑教学环境与条件。

第三,制订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或计划。

第四,合理地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

第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争取获得最大可能发展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全面分析教学任务,提出建议和对策。

第二,深入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组织内容。

第三,依据教学大纲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四,分析具体的教学条件,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第五,开展差异化教学。

第六,确定最优化的教学进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②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是关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国内教育学专家主要对这一理论进行以下解释。

第一,利用经济学理论对有效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等进行阐释。

第二,有效教学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有效”和“教学”两个方面,要从这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做出界定。

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

第四,从表、中、深三个层面来阐述有效教学的结构。

(2)多元智能理论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频率比较高。 如今这一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得到了极为迅速的传播和发展。这一理论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思想与潮流,注重学生潜在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对于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及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 语言智能;逻辑/ 数理智能;视觉/ 空间关系智能;音乐/ 节奏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等九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智能对人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发展到现在,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都实现了突破式的发展和进步。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这一发展的理论和途径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的理论构想。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即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非常注重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强调在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其优势智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营造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建立一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为其构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系统理论

系统主要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小的子系统又包含诸多元素,这些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

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具备元素、结构和环境三个基本前提,只有具备了这几个要素,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①元素。系统包含多方面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动着整个系统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的元素,系统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②结构。任何一个系统的发展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一定的结构下发展,系统的结构要保持完整,如此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任何系统都有一个特定的结构,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完善这一结构对于系统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③环境。环境也是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一要素的促进下,系统才得以形成与发展。没有了环境,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建设良好的环境对于系统的发展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系统得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每一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掌握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集合性特征。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系统内元素众多,各元素组合在一起集合为一个系统,因此说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不同元素(子系统)按照一定结构有机组成的。

②整体性特征。系统内包含多种要素,每一个要素各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与功能,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需要经过优化与组合,才能构建一个健全和完善的系统。因此说,系统具有重要的整体性特征。

③相关性特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要素的发展都是为整体系统服务的,在这些要素的密切配合下,系统得以不断发展。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等都是教学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共同发展,推动着教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④反馈性特征。系统要想顺利地运转,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一能力需要通过反馈获得,通过反馈可以使系统收集到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相关信息,然后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自我调节,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可见,系统具有重要的反馈性特征。

教学系统非常复杂,主要由一个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又由诸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教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首先就要充分了解系统内各要素的构成、特点与功能。一般来说,教学系统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①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学生进行,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包括理论、体能、技能等多方面获得共同发展。

②教师。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备出色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组织与管理好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教学的发展需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逐步应用到教学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也是教学的重要因素,缺少了教学媒体,整个教学活动也是难以顺利进行的。一般来说,教学媒体主要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个部分。如今,现代教学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多考虑现代教学媒体这一方面的内容。

2.网络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一个促进教学发展的手段,这一手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人本化等几个方面。该手段在这几个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1)网络化特征

如今整个社会已进入一个网络化信息社会,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各种设备及资源得到了高度的整合,以往传统的教学从封闭走向了开放,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和进步。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实现网上学习。这样极大地扩展了学习资源的范围,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学过程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从校园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除此之外,网络化的出现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和习惯。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插上了网络这个神奇的翅膀,使得教育打破了沉寂了上千年的模式,也使得学习、欣赏、交流的渠道得以无限延伸。

(2)数字化特征

数字化是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实现数字化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数字化的特点主要是容量大,一般以M(兆)为单位。体积小,便于贮存和携带及远程传输,为网络化模式奠定了基础,网络技术的教学也是这样。如今,数字化技术不仅在各文化课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课堂上,尤其是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的发展。

(3)多媒体化特征

多媒体化也是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新式的教学手段下,各种教学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整合与利用。通过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手段虚拟现实,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都形成一定的刺激,这对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在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开展教学活动通常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发展。具体而言,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多媒体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量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②一般来说,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传输信息量大、速度非常快。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与图像压缩技术能有效地记录、重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实现这一效果的。

③多媒体化下的技术手段信息传输质量较高、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由于多媒体系统的各种技术处理都是数字化的,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能再现、还原各种教学场景,这对学生掌握复杂的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④多媒体化教学通常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整个教学系统主要以鼠标、触摸屏、声音选择输入为主,辅以键盘输入,操作比较直观,任何人都能轻松地操作,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

(4)人本化特征

人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这就是人本化特征。在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体育教学的数字化、媒体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的利用,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取得发展和进步。各种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人机交流更加密切,信息反馈更加及时和有效。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具体实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做到“因人施教”。由此可见,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浓厚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政策与法规、学习风气与氛围等几个部分。要想加强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没有这种良好的现代教育人文环境氛围是难以完成的。在构建这一环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的作用的发挥,遵循人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发展的目标。

(5)智能化特征

各种高科技手段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征,因此网络技术也具有这方面的特征。如今的各种教学设备和软件等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通过对各种先进网络技术的利用,学生与教师也能探索出具有先进性的学习模式。如最新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等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帮助。因此,网络技术的智能化特征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48Qi9zulFqxo7L36HZK6DN1STTNHLri+d3LIL+5YpiIKN2piMdTsxgBAD/k267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