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

一、现代汉字学的建立

对现代汉字的研究工作,从清末切音字运动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但“现代汉字学”这一名称是周有光先生晚近时期才提出来。1979年10月周先生在《汉字声旁读音便查·后记》里写道:“汉字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历史汉字学,二、现代汉字学。”“现代汉字学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服务,尽量减少汉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不便。”之后,随着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逐渐明确,现代汉字的形、音、义、量、序五个方面的属性研究和语言文字规划、汉字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三方面的应用研究,正式确立了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地位。当现代汉字学学科确立以后,以前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又被称为历史汉字学。

二、文字学与汉字学的分野

随着学术视野的逐渐拓展,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字除了汉字以外,还存在大量的民族文字。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学者开始把研究汉字的学问改称为“汉字学”,如蒋善国先生写作《汉字形体学》(1959年)、《汉字的组成和性质》(1960年)、《汉字学》(1987年),而在此之前,他1930年写作的文字学著作名称用的是《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并且蒋善国先生在《汉字学》一书中还专门辨析了“文字学”与“汉字学”这两个术语的沿革、区别和联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应该将“文字学”和“汉字学”两个词语分开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学观念的扩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字学观念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识字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识字教育和关于识字教育的研究被称为“小学”。

第二阶段,从传统小学到传统汉字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书面语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主要包括了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到了近代,现代汉语的观念被引入,逐渐发展成为语言文字学,最终“文字学”的名称固定了下来。文字学的内容也经历了一次分离,研究音的音韵学和研究义的训诂学分别独立,文字学最终只保留了对字形及其规律的研究部分。

第三阶段,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的兴起,二者都成为了汉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阶段,文字学与汉字学分野阶段。对于研究汉字相关内容的学问,以“汉字学”称呼;而曾经的“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则包含了各个民族的文字,这门学问旨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字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各文字体系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揭示出人类文字的发生、发展、构成和运用规律。

在以上几个阶段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有三个:第一个变化是传统“小学”到科学的语言文字学的变化,这一变化所体现出的是学科的自觉性;第二个变化是音韵学和训诂学独立,这一变化意味着汉字学的理论基础真正确立;第三个变化是从汉字学到人类文字研究的变化,这是包含了所有人类文字研究的文字学的起点。

三、中国汉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2016年—2020年中国汉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总结如下:

(一)汉字材料多元利用

随着汉字研究的材料进入多元化新时代,古文字材料井喷式面世,既包括新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公布,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岳麓书院藏秦简》《里耶秦简》《悬泉汉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等;也包括公私所藏各类旧著录古文字材料的重新整理与完整刊布,如《复旦大学藏甲骨集》《子弹库帛书》《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居延汉简》等;玺印陶文是私人收藏家比较喜爱的藏品,整理出版的有《戎壹轩藏三晋古玺》《倚石山房藏战国古玺》《七砣平房藏秦私印》《夕惕藏陶续》《新出古陶文图录》等。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许多集成性的古文字材料著作,如《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中国封泥大系》《秦封泥集存》《齐陶文集成》《晋系玺印汇编》等。

除层出不穷的古文字材料外,还有两个方面的拓展:①拓展汉字材料的种类,如古代医书、宋代笔记、小说戏剧、汉文佛典、科技译著等非传统文献以及民间杂字书、明清契约文书、明清宫廷档案等手写文献材料逐渐进入汉字研究者的视野;②拓展汉字材料的界域,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字材料,域外汉籍中的汉字材料等,《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集刊》《中韩传统字书汇纂》《日本明治时代汉文辞书汇刊》等手写文献和域外汉籍得以影印出版。

研究材料的丰富,带来利用材料的有效性问题:①研究常用词演变要注意书写形式,因为一个词经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书写形式,要注意沟通;②研究汉字的古今演变,要注意利用碑刻、写本等出土文献资料。

(二)汉字发展史研究持续深化

第一,“通史”的构建。近年来,就汉字发展史而言,“通史”的构建是值得注意的成果。2019年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全景式描绘早期刻划符号到汉字的形成,以及殷商以后汉字体系的发展变革和不断完善优化的历史,涉及汉字形体、结构和实际使用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特征,属于真正意义上贯通古今的通史。其阶段性成果《古文字字形表系列丛书》(黄德宽2017b)已出版,包含夏大兆《商代文字字形表》、江学旺《西周文字字形表》、吴国升《春秋文字字形表》、徐在国等《战国文字字形表》、单晓伟《秦文字字形表》五种,客观展现古文字不同阶段字形的真实面貌和渊源流变关系。最终成果《汉字发展通史》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第二,专题史方面。有王贵元主编《汉字发展史专题研究丛书》,包括樊俊利《战国金文文字研究》、郭照川《里耶秦简文字研究》、程艳《居延新简文字研究》、刘玥《三国吴简文字研究》、路志英《楼兰汉文简纸文书文字研究》、赵晨霞《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研究》等,分别呈现了不同汉字材料的基本面貌。

第三,在断代史方面。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近代汉字的研究受到空前重视。2016、2018、2020年分别召开首届、第二届、第三届近代汉字研究学术年会,并于2018年成立了“近代汉字研究会”。

(三)古文字学逐渐热门

古文字学具有综合性,相对属于冷门。但古文字事关文化传承,在复兴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古文字学”在2016年—2020年期间蔚然成为热门。

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开展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设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课题,并于2018年成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专家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也从2018年开始设立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其中包括古文字学。2020年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也在其列。2020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座谈会,教育部、国家语委还委托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编撰《甲骨春秋——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撰《甲骨文研究120周年论文精选》、湖南教育电视台拍摄宣传片《甲骨春秋》。全国各地也围绕甲骨文主题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纪念活动。

古文字研究领域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形势较好。江苏师范大学工程语言学团队在解决甲骨文字形识别匹配问题方面进行了尝试,他们以分形几何原理和迭代函数系统为基础,研究了甲骨字形的修复,并将研究结果分析整理,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甲骨文分形特征数据库。

在专题性数据库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该库的建设由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牵头,共有数十家单位参与其中,数据库所收金石文献达30万余种;“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建设,由宋镇豪指导,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项目的启动内容,平台包括甲骨文字库、著录库和文献库为一体,以实现世界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为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单位开发的古文字材料数据库,主要开发单位有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台湾“史语所”、香港中文大学等。

人工智能参与古文字的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2018年,吉林大学李春桃“人工智能识别古文字形体软件系统研发与建设”被列为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重大项目”。2019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发布“文镜万象”出土文献智能识别释读系统之“商周金文智能镜”开启了学习、释读、研究古文字的智能化新方式。同年该技术以“计算机识别商周金文研究”为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最终成果将通过字形识别打通商周金文各类数据关联对接,盘活数字化营造的商周金文大数据系统。

(四)汉字学史研究继续拓展

汉字学史研究是传统文字学的研究重点,现代化的研究手段被引入《说文》学的研究,如王宁主持研发的“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实现了多种研究功能,并收集有历代《说文》学有代表性研究成果,是《说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除《说文》外的其他传统字书的研究也有显著推进。《仓颉篇》《急就篇》《玉篇》《类篇》《字汇》《正字通》《篇海》等字书的研究也都有一定的成果问世,如周飞、福田哲之(FukudaTetsuyuki)和白雨田、张传官等人在出土《仓颉篇》的文字释读、残简缀合、版本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张传官对《急就篇》的校理,吕浩系统清理了存世《玉篇》的版本情况,王平等编著的《宋本玉篇》标点整理本、吕浩点校本《大广益会玉篇》相继出版。

此期的汉字学史研究也逐渐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字学研究拓展,相关综述有徐正考和马建民、李运富、黄德宽、王志平等。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历经120年,有关甲骨文的学术性论著也应时而生。另外,《中国考古学年鉴》每年都有“甲骨文、金文研究综述”。

(五)汉字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重视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内涵,汉字及其研究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是多角度的,有的从具体构形切入研究,有的关注汉字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关注汉字的形体演变背后的因素等。在汉字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方面,多种电视节目和社会活动出现,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中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成果。如凤凰出版社2017年出版了一套普及性古文字读本丛书,包括曹方向《甲骨文读本》、凡国栋《金文读本》、榻健聪《战国简帛读本》、萧毅《古玺读本》四册。另有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了刘翔、董琨等《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汉字教学包括对外汉字教学的文章数量较多,特别是网络上众多的汉字教学APP也是一个亮点。

四、中国汉字学的研究发展趋势与重点

(一)中国汉字学的研究发展趋势

2016年—2020年期间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汉字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汉字学研究应在既有成果基础上,从材料的整合、理论的完善、方法的创新、应用的落实等方面拓展深入,开启文字学研究新篇章。

1.注重材料资源宏观统筹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快速发展,因此汉字文化相关材料的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应该将建设汉字大型资源库作为国家级的文化工程,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国内外公私收藏的相关材料展开普查,通过分析研究,使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相关资源。除此之外,与古文字相关的项目以及地方自行建设的数据库都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以方便管理以及资源共享。

2.注重理论方法体系性建设

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将汉字汉语研究放在基础位置,做到汉字汉语研究融会贯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将建构文字学理论体系与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紧密相连,使文字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意义更为广阔与深刻。

在2016到2020年间,疑难字考释方面成果显著。以总结历史为基础,以提炼出适合今天的汉字考释理论为任务,做到考释实践与评价有所依据,是疑难字考释领域未来的重要课题。

此外,跨文化汉字研究比从汉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汉字要更复杂,它需要站在其他文化的视角,用跨文化的方式展开研究。相比传统研究,跨文化汉字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因此,也更需要规范的研究范式予以约束,并最终提炼出“跨文化汉字学”的系统学科理论。

3.注重汉字发展史研究的全面和全程

对于断代的、单线的和局部的汉字史研究,应追求多维的、立体的、系统的、全面的呈现。一方面要呈现汉字本体的演变过程,包括字形、结构、用法等;另一方面要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如上古汉字、中古汉字、近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在描写多角度的演变现象的同时,还需要从深层次来揭示演变的规律和本质特点,对原理进行阐释,使得汉字发展的历史更加生动鲜活。

在汉字发展史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展示不同阶段汉字汉语关系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还要从理论出发解释汉字汉语关系变化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汉字汉语关系变化的历史。

4.落实汉字文化价值的推广与应用

在振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汉字研究工作也应当树立文化兴国、文化自信的积极意识。要紧密结合国家的文化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汉字文化功能做出阐释,加强本文化汉字应用,扩展跨文化汉字推广,要在实处体现出汉字文化的重要价值。因此,必须要整理出系统的汉字文化解析材料,搜集真实的汉字文化推广案例,建设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汉字文化教育工程。

未来,汉字学应更加注重对甲骨文等古文字材料的挖掘预加工,从中提取出适合今天应用的“精华”元素,使中国汉字学研究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汉字学的研究重点

1.古文字考释成果的覆验研究和理论建构研究

一百多年来,古文字考释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相关机构应该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过去的成果与经验进行分析论证,验证其优劣,同时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总结考释方法、规律和注意事项,从而构建出系统、科学、完整的理论,以进一步提高考释水平,促进古文字研究的不断发展。

2.汉字与汉语的动态关系研究

跟汉字关系最密切的是汉语。汉字如何跟汉语建立联系,用什么方式记录汉语,汉字单位与汉语单位如何对应,怎样变化,怎么描写和解释等,是汉字学应该解决的题中之义。

现在中国汉字学需要从静态字词关系的研究,转化到动态汉字与汉语关系、字词关系发展演变的研究,厘清个体字符记词职能的变化,单位语符用字历史的变化,特别是汉字系统跟汉语系统对应关系的内部调整和类别体系的发展,既从材料上展示不同阶段汉字汉语关系的实际面貌,又从理论上解释汉字汉语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构建汉字汉语动态关系变化的历史。

3.古文字的现代化研究

(1)甲骨文普查和全息性整理著录。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集中资金和人力,分类建设集成性大型资源库。2021年—2025年期间,要开展穷尽性普查和整理全国和国外公私收藏的所有甲骨文原材料。标志性成果可以有:《甲骨文材料总目提要》《甲骨文合集新编》,“甲骨文全息数据库”含考古信息、文物信息、收藏信息、研究信息及多维照片、拓片、摹本、释文等。此类工程规模宏大,任务艰巨,可分期、分类、分工逐步实施。

(2)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现实文化价值研究。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仅仅停留于文字本体上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研究甲骨文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价值,使甲骨文和甲骨文研究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汉字学未来的发展之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要求,积极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材料,从中提炼出适合当今应用的重要文化元素,让汉字学研究真正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精华。 qQ2rL9uoVhBmlVytwEk8wD8//dotjx1YxCVAtcudLk7d+ruPymlnJ7+YCZCn5k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