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把军队退到十多里以外驻扎下来,张梁也不出去跟他交战。这几天他正为着他哥哥忙着呢。天公将军张角因为劳累过度,打败了董卓,从下曲阳回来以后,就病倒了。这三天来,病得更厉害。人公将军张梁接连三夜没睡觉。他劝慰张角安心治病,可是张角发高烧,老说梦话,愣要出去跟敌人拼命。他说天下八州的老百姓都称他为大贤良师,家家户户谁不咒骂朝廷。大伙儿都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三十六方农民同时起义,不到十天工夫,天下响应。万没想到半年多来,各地的黄巾军都遭到了贵族、官僚、地主、豪强的屠杀,情况越来越坏,他的病也越来越厉害。他气呼呼地嚷着说:“我真不明白,天下怎么能有这么多吃人的狼啊。”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他对张梁和站在跟前的几个人说:“苍天是死了,可是狼还活着。”大家都知道他又在说梦话了,只好愁眉苦脸地看着他,听他说。不一会儿,他突然笑起来,像哼着歌儿似的说:“苍天已死,黄巾不灭!万众一心,天下大吉!”说了这话,这位首先起义、希望天下大吉的大贤良师就咽了气。
张角一死,跟他一同起义的农民哭得比死了爹娘还伤心,兄弟张梁更加难受。又因为他几天没有睡好,这时候,只是有气没力地叹着气。广宗的黄巾军一听到他们的领袖死了,好像天塌了一样,不由得全都哭了。天性朴素的农民军根本就没想到“秘不发丧”这套玩意儿。张角病死的消息很快就给皇甫嵩知道了。他立刻布置了进攻的计划,下了命令,当天晚上三更造饭,四更出动,拿公鸡打鸣儿当作记号,一齐进攻。黄巾军正打算替他们死去的领袖报仇,大家就抹去眼泪跟官兵拼了。张梁尽管身子不好,他一咬牙,提起精神,跑在头里。双方的军队从鸡叫开始一直打到中午,死伤了无数人马,各不相让。到了下午,黄巾军开始有点乱了。张梁毕竟因为几天没睡觉,疲劳得精神恍惚,一不留神,被官兵刺了一枪,从马上掉下来,当时就给一个军官砍去了脑袋。霎时数不清的敌人好像后浪推前浪似的涌进了城。
皇甫嵩的大军进了城,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每一条街,每一个角落,都展开了血战。残暴的官兵又杀了三万多名黄巾兵。其余的黄巾兵只好往城外跑。城里的老百姓怕遭到官兵的屠杀,也都跟着往城外跑。他们逃到河边,官兵追到河边。因为逃难的人太多了,车辆挤得没法动。黄巾兵和老百姓站不住脚,被挤到河里淹死的就有五万人。黄巾军的辎重被烧毁三万多辆。烧毁了这么多车辆,屠杀了这么多人,官兵还抢了不少财物,抓去好多妇女和小孩。他们把那些妇女和小孩都当作女黄巾和小黄巾,全都做了俘虏,没收为奴隶。
皇甫嵩到了城里,进了公署,就瞧见大厅上搁着一口棺材。张角死了以后,黄巾军把他的尸首入了殓 (liàn) ,还来不及给他安葬,左中郎将皇甫嵩就想到北中郎将卢植和东中郎将董卓都败在张角手里,自己可还没跟他交过手。这会儿死人的棺材搁在这儿,挺老实地搁着,他要怎么着就怎么着。他就勇气百倍地劈开棺材,把死人的脑袋割下来,连同张梁的人头送到京师去。这是一件莫大的功劳。
皇甫嵩屠杀了广宗的黄巾,接着就率领着打了胜仗的大军赶到下曲阳,满想马到成功,活捉张宝,没想到这位地公将军穿着孝、披散着头发,好像受伤了的老虎似的来跟皇甫嵩拼。皇甫嵩打了几阵败仗,下令退兵,退到十里以外的地方驻扎下来。他约了巨鹿太守郭典,把所有的官兵和地主武装都用上,两路夹攻,夺取下曲阳。黄巾军的人数比官兵多,上阵又不怕死,可就是一件吃了亏:他们只会打老实仗,不会作假。皇甫嵩跟张宝两队人马打上了,皇甫嵩假装打败,把张宝的人马引到包围圈里,四面埋伏着的官兵一齐上来,把张宝团团围住。张宝打得筋疲力尽,跑又跑不了,就自杀了。张宝一死,这一路的黄巾军没法守住下曲阳。他们四散奔跑,大多都被杀了。皇甫嵩和郭典下令屠城,同时扫荡农村。在他们看来,老百姓跟黄巾是一路货。反正老百姓是头上没裹黄巾的黄巾军。因此,光在下曲阳一个地区,前前后后被杀的黄巾兵和没裹黄巾的老百姓,一共有十多万。这么多尸首埋都没地方埋,挖坑也挖不了这么多。皇甫嵩就出了个主意,他要在南门外留个纪念,夸耀自己打黄巾的功绩,就下令把十多万尸首堆成一座山,外面封上土,这种又高又大的尸首堆,叫作“京观”。
北路的捷报到了京师,汉灵帝很是高兴。他认为既然张角、张宝、张梁都死了,天下就不该再有黄巾军了,怎么南路的朱儁还没把南阳的黄巾军消灭?他就想把朱儁调回来,另派别人去。可是皇甫嵩立了大功,总该先赏他。汉灵帝就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让他当冀州的州牧 (州牧是官职,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又封他为槐里侯 (槐里,今陕西兴平一带) ,给他两个县一共八千户的赋税作为俸禄。皇甫嵩上了个奏章,要求两件事:第一件,要求皇上免去冀州一年田租;第二件,要求皇上赦免卢植。这两件事都准了。这么着,冀州的地主们都歌颂皇甫嵩替他们镇压了农民,还免了一年田租。卢植官复原职,又做了尚书。
汉灵帝加封了皇甫嵩,就打算把朱儁调回来。司空张温替他说情。他说要消灭黄巾军也不能太心急,朱儁准有他的高招儿,只要给他个方便,不要限定日期,他准能打胜仗。汉灵帝总算听了张温的话,没把朱儁调回来,只是催他加紧攻打宛城 (今河南南阳) 。
南阳的黄巾领袖叫张曼成。他率领着好几万农民,杀了当地的郡守和地主豪强,占领了宛城城外一大片地区,跟城里的官兵相持了一百多天。后来张曼成中了埋伏,被南阳太守秦颉 (jié) 杀害了。黄巾军另推一个领袖叫赵弘的,继续抵抗官兵。四乡的农民杀了地主恶霸,纷纷到宛城来投军,人数突然由几万增加到十几万。赵弘就率领着这十几万农民打下了宛城,黄巾军的势力比以前更大了。
朱儁到了南阳,马上跟南阳太守秦颉、荆州刺史徐璆 (qiú) 联合起来。可是三路兵马合起来,还不到两万人,怎么能跟十几万的黄巾兵对敌呢?因此,朱儁到了南阳两个多月,一点也占不到便宜。可是他究竟是个懂得兵法的将军,他使个计,把赵弘引到城外,打了一会儿就逃,让赵弘追他。赵弘当然不肯把他放过,紧紧地追着。朱儁看准机会,突然回过马头来,杀了个回马枪,把赵弘刺落马下。黄巾军打了败仗,逃回城里。他们另推一个首领叫韩忠的,守住宛城。朱儁他们还是没法进去。
朱儁叫士兵们在城外筑了个土山,从这上头可以看到城里的动静。他们又造了不少云梯,准备攻城,把军队布置在西南角上,云梯也搬到西南角上来。南阳黄巾军的领袖韩忠没有作战的经验。他一看到敌人集中到西南角,马上把主要的力量都用来防守西门和南门。哪儿知道人家使的正是“调虎离山”计,黄巾军主要的力量放在西南角上,东北角的防守力量就差了。朱儁亲自带着四五千人,偷偷地绕到东北角上,突然竖起云梯,一齐向城头进攻。其中有一个少年军官带领着一班小伙子,特别勇猛。他首先从云梯上跳到城头上,杀散了守在那儿的少数黄巾兵,让他手下的士兵都上了城头。他们很快地开了城门,把官兵都放进城去。韩忠一听到东北角失守,马上离开西南角来救东北角。韩忠曾经碰到过朱儁、秦颉、徐璆他们,而且有一回曾经把这个南阳太守秦颉打下马来。秦颉面向地、背朝天,摔了个狗吃屎。可是跟这个少年军官一交手,就没法儿打。他到底碰上了谁呀?
那个首先跳上城头的少年军官是吴郡富春 (今浙江杭州一带) 人,叫孙坚,字文台。他在十七岁那年,跟着他父亲坐船到了钱塘江,瞧见江边有十几个人抢了客商的行李什么的,正在那儿分赃。孙坚对他父亲说:“这几个强人,我可以打他们一下子。”他父亲说:“人家人多,你一个人怎么行啊?”可是孙坚已经拿着刀,跳上岸,大喊大叫地东西指挥,好像叫唤别人一齐上来一样。做贼的究竟心虚,以为官兵到了,慌里慌张地撒腿就跑。孙坚赶上去,杀了一个,提着人头回来。他父亲吓了一大跳,可是孙坚从此出了名,郡县推举他做了校尉。公元174年 (汉灵帝熹平三年) ,会稽 (今浙江绍兴) 许生割据地盘,自称为阳明皇帝。孙坚招募了一千多名勇士,杀了阳明皇帝,立了一个大功。过了几年,他被调到下邳 (pī,今江苏睢宁一带) 。下邳的一班小伙子跟着他练武练兵。后来张角起义,朱儁做了右中郎将,他推荐孙坚为佐军司马。下邳的一班青少年就跟着孙坚一块儿来了。这会儿他带着这班青年人首先进了宛城。韩忠不是孙坚的对手,他连忙下令全军退到内城。
韩忠守住内城,可是几天下来,粮草不够,特别是没有水。朱儁知道了这个情况,对他手下的将军们说:“万众一心,已经不好抵挡了,何况他们还有十万人呢?逼紧了,反倒不好。咱们得使个计,引他们出来才好消灭他们。”他就下令退兵。官兵纷纷地离开外城,往城外散去。韩忠仔细一看,官兵并不是好好地退去,而是慌里慌张地逃跑。他认为那一定是官兵发生了什么意外,真退出去了。他就率领着大军出来追击。朱儁边打边退,韩忠边打边追。黄巾军追到一个地方,突然见到朱儁的伏兵一齐起来,四面围攻。韩忠知道中了计,赶紧退兵,后面的归路已经被截断了。黄巾军四面突围,死伤了一万多人。韩忠已经没法冲出去了。
朱儁叫人劝告韩忠投降,保证不杀他。韩忠原来是个怕死鬼,到了紧要关头,他背叛了起义军,放下武器,投降了。朱儁怕他有口无心,假投降,就叫官兵把他绑上。韩忠认为已经投降了,还怕什么呢?绑就绑吧。韩忠被人绑着,押到大营里去见中郎将朱儁。南阳太守秦颉也在那儿。他曾经败在韩忠手里,吃过亏,摔了一个狗吃屎。这次一见韩忠绑着,他就大胆地走到他身旁,猛一下子把他砍了。朱儁心里有些怪他,可是人家秦颉也是打黄巾军有功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黄巾军一听到韩忠被人杀了,不管是投降的或者没投降的,又都起来反抗官兵。他们公推孙夏为领袖,还想夺回宛城。孙夏率领着召集起来的黄巾兵,又跟朱儁打了几仗,死了不少人。末了,他们只好化整为零,跑到深山里去了。
朱儁镇压南阳一带的黄巾军,立了大功,拜为右车骑将军,封为钱塘侯,增加食邑五千户。朱儁把孙坚的功劳也报了上去。打黄巾军立功的都有赏。不但孙坚由佐军司马升为别部司马,就是上次由涿郡的校尉邹靖报上去的刘备也得到了赏赐,让他去做县尉。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张角领导下,头扎黄巾,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揭竿而起。各地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黄巾起义最终虽以失败而告终,但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