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周平王东迁之后四十九年,就是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入春秋,直到公元前479年止(孔子卒的一年),其间凡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时代,列国的事情都有可考见,和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一个王朝的历史”大不相同了。咱们现在要讲春秋时代的历史,就得先把当时几个大国提出来讲讲。春秋时代的大国,是晋、楚、齐、秦,其后起的就是吴、越。咱们现在且略讲他的起源和情势如下:

齐 齐国的祖宗,叫做吕尚(四岳之后)。这个人,大约是文王、武王的谋臣。武王定天下之后,封于营邱(山东的昌乐县)。后世迁徙到薄姑(在博兴县境),又迁徙到临菑(如今的临淄县)。《史记》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货殖传》也说“故太公望封于营邱,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繈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大约是临朐县南大岘山的穆陵关),北至于无棣(在孤竹国境,如今直隶的卢龙县),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大概齐国的强,由于奖励工商业;周初东方未定,要想借重他,畀以大权之故。

晋 晋国的始祖,是成王的兄弟,叫做唐叔虞。封于唐。他的儿子燮,因地有晋水,改称晋侯。后世迁徙到曲沃,又迁徙到绛。(《诗谱》:“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尧始居此,后乃徙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穆侯又徙于绛。”案叔虞所封的唐,在如今山西太原县,以为在平阳,是误谬的,详见朱右曾的《诗地理征》。曲沃,是如今山西的闻喜县。绛,就是翼,如今山西的翼城县。曲沃灭翼之后,仍居于此。春秋时候,晋景公又迁新田,仍名曰绛,就把曲沃叫做故绛。新田,也在闻喜县境。)徙绛的穆侯,有两个儿子:大的是太子仇,少的名成师。穆侯卒,仇立,是为文侯。文侯卒,子昭侯伯立。封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受封之后67年(公元前745年至公元前679年),桓叔之后灭翼。灭翼的叫做武公。武公卒,子献公诡诸立。灭霍(如今山西的霍县),灭魏(如今山西的芮城县),灭耿(如今山西的河津县);又灭虞(如今山西的平陆县),虢(如今河南的陕县)。《史记》说“当此时,晋疆西有河西(陕西大荔县一带),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河南的沁阳县)”。晋国就成了一个强国了。

楚 楚国是帝颛顼之后,受封的叫做熊绎,居丹阳。(见章第五节)熊绎之后,五传而至熊渠。《史记》说“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集解》:‘张莹曰:今江陵也。’),中子红为鄂王(《集解》:‘骃案《九州记》曰:鄂今武昌。’),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楚蛮之地”。熊渠之后,七传而至熊仪,是为若敖,若敖再传而至霄敖,是为蚡冒。蚡冒卒,蚡冒的兄弟熊通,弑蚡冒的儿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随(如今湖北的随县)……曰:我无弟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于是始辟濮地而有之。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如今湖北的江陵县)。文王二年,伐申。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按:宋翔凤的《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考定丹阳在丹析入汉之处,已见节。他又考定越章便是春秋时候的豫章,在如今的当涂。(原文:“越章,亦作豫章,越豫声之转。《左传》定二年,桐叛楚,吴子使舒鸠以师临我,我伐桐。秋,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诱楚人曰: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按:桐国,在今安庆府桐城县治;舒国,在今安徽庐州府舒城县治;巢邑,在今庐州府巢县治;其地并在江北,与汉豫章郡在江南者,相去六七百里。吴人必不设疑兵于六七百里之外,知豫章当与舒巢桐邑相近。疑汉丹阳县在今当涂,乃是春秋之豫章。……《左传》昭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如越劳楚于汉豫章郡今南昌府,既非楚子入吴所经;若指章水入江之处,则为今九江府湖口县,中隔广信饶州,皆为吴地;知豫章之汭,是越境之北界,断在当涂之地。盖越之故地,熊渠伐而有之,乃称豫章。秦以其地置鄣郡,鄣与章通用,盖以豫章名之。汉复改鄣郡为丹杨,或取杨越之名,亦未可知。”)他又说:“鬻子后数世至熊绎,始南迁荆山,不通中国,而壹用力于蛮夷;故至熊渠而西连巴巫,东收豫章,江汉小国,靡不服从;楚能雄长荆州之地,当时称之曰荆;故《郑语》,史伯称荆子熊严;《春秋》于桓公之世,楚并称荆。至僖公初,渐以名通国,乃还其始封号曰楚子(原注,“用《穀梁》语”)。昭十二年《左传》,右尹子革言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此言荆山而不言丹阳,知熊绎是居荆山而非居丹阳者。荆山,在今湖北襄阳府南漳县西八十里。……《左传》昭四年,晋司马侯称荆山为九州之险;盖居荆山则汉水环其东北,足以北阻中国,东控汉东诸侯;既与诸夏为限,遂能壹用力于蛮夷;是熊渠之强大,由得荆山之险也。……郢又在荆山南三百余里;楚武王时,中国无伯主,迁郢则不但据汉水之固,并可俯瞰江滨。……《郑语》: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韦注,濮,南蛮之国。《书·牧誓》《孔传》:濮在江汉之南。盖楚蚡冒时已拓地于江南武王遂迁郢,俯江滨以逼之。江南蛮夷诸国,尤畏楚之逼己而不敢叛,而后专力从事于汉东诸侯。”按:楚国受封的,究竟是鬻熊,还是熊绎?所谓“熊绎辟在荆山”的“荆山”,是否定在如今的南漳县境或者其范围还可稍广?我还未可断定;然而楚国的受封,必在汉水中游流域。到后来沿汉而下,以达于江,他所征服的地方,西至如今的川楚,东至如今的苏皖交界,然后从事于汉东。是的确不错的。读了这一篇文字,于楚国盛强的原因和春秋时代长江流域开拓的历史,可以“思过半”了。

秦 秦国之先,《史记》说也是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生大费……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业《史记正义》据《列女传》,说就是皋陶,柏翳就是益,已见第三章第三节。他的后世,有一个叫做造父的替周穆王御而西游,周穆王封他于赵城(如今山西的临汾县),便是七国时赵国的始祖。又有一个叫做非子的,替周孝王主马,周孝王邑之于秦(如今甘肃的天水县)。为附庸,便是秦国的祖宗。非子的曾孙,叫做秦仲,周宣王以为大夫。叫他去伐戎,为戎所杀。有子五人,宣王召之,与兵七千再叫他去伐戎,破之。五人之中,最长的叫做庄公。宣王依旧给他做西垂大夫,居于犬丘(如今陕西的兴平县)。庄公的儿子叫做襄公。当犬戎弑幽王之时,发兵救周,战甚力;平王东迁,襄公又发兵送他;于是“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戎,即有其地。……襄公于是始国。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公元前766年)。襄公的儿子,叫做文公。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5年),“以兵伐戎,戎败,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于是周朝初兴时候的形势,就给秦国人占去了。

吴 吴的先世,《史记》说:“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先也。……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按:断发文身,是粤族的风气。太伯当时,实在是逃到粤族里去的。当时江南一带,全然是未开化之地。所以当春秋的半期,吴国还是寂寂无闻。参看第六章第五节自明。巫臣的输入文明,实在是吴国开化的大助力。

越 越之先,《史记》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如今浙江的绍兴县),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按:越国的开化,比吴国更晚,所以从允常以前,简直连世系都无可稽考了。

综观以六国,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例。就是“当时诸国,接近于异族的都强,其居于腹地的都弱”。(齐近莱夷,晋近狄,秦近戎狄——当时的戎狄,是一族,都是所谓犬戎。楚近黎族和粤族,吴越皆与粤族杂居,参看第六章自明。其实商周的先世,也是如此。商灭夏,周灭商,都是从陕西用兵于河南、山东,和秦的灭周,正是一样。所以太史公《六国表序》,把“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连类并举,可惜禹兴于西羌其详不可得而闻了。)近人《中国之武士道》序,说这个道理,颇为透彻,可以参看。我说接近异族,因竞争磨励而强,固然是一个道理;还有“接近异族,则地方荒漠,而拓土易广”,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此外可称为二等国的,便是:

鲁(都曲阜,如今山东的曲阜县)。

卫(康叔封于朝歌。春秋时为狄所破,迁于楚丘,如今河南的滑县)。

曹(武王弟叔振铎,封于陶丘,如今山东的定陶县)。

宋(微子封于商丘,如今河南的商丘县)。

郑(宣王的弟友封于郑,如今陕西的华县。后来东徙于虢郐之间,如今河南的郑县)。

陈(陈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如今河南的淮宁县)。

蔡(蔡叔度之子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蔡县,平侯迁新蔡,如今河南的新蔡县。昭侯迁州来,如今安徽的寿县)。

许(伯夷之后。封于许,如今河南的许昌县。灵公迁于叶,如今河南的叶县。悼公迁于夷实城父,如今安徽的亳县。又迁于析,实白羽,如今河南内乡县)等。

此外小国还甚多,限于篇幅,不能尽列。要通知春秋时代各国的形势的,把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做参考书最好(因为它很完备周密)。

春秋时代的大势,咱们且略讲如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会诸侯于鄄(如今山东的城濮县),创霸。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齐桓公伐山戎以救燕。公元前660年,狄人灭邢,又灭卫。齐桓公合诸侯的兵,迁邢于夷仪(如今山东的聊城市,邢的本封,在如今直隶的邢台县),封卫于楚邱(见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合诸侯伐楚,盟于召陵(如今河南的郾城县)。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诸子争立,国内乱,齐国的霸业就此告终。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定了齐国的内乱,要想图霸。公元前638年,和楚人战于泓(水名,在如今河南的柘城县),大败,宋襄公受伤而卒。宋国的霸业只好算未成。

宋襄公死后,北方的诸侯,都折而入于楚。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和楚人战于城濮(如今山东的城濮县),楚师败绩。后此北方的霸权,在晋国手里。

晋文公返国时,秦穆公与有力焉,所以秦晋甚睦。城濮战后二国尝合兵围郑(以其贰于楚)。郑国派一个大夫,夤夜缒城去见秦穆公。秦穆公听了他的话,不但撤兵解围,而且还派三个将官,帮同郑国人戍守。晋文公死后,这三将暗中差人招呼秦穆公,叫他潜师袭郑,自己做内应。秦穆公听了他,发兵东来。晋襄公袭而败诸崤(在如今河南的永宁县),获其三帅孟明视等。旋又放了他。秦穆公引咎自责,仍用孟明视。公元前624年,伐晋,破之。《史记》说他“遂霸西戎,辟地千里”。然而终春秋之世,秦国始终不能得志于东方,所以崤的一战,关系是很大的。

晋襄公死后,继立的是晋灵公,颇为无道,而楚庄王日强。公元前597年,晋楚战于邲(如今河南的郑县),晋师败绩,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79年,宋臣华元,因为和晋楚两国的执政都要好的,出来合二国之成,盟于宋西门外。然不久,楚共王就背约,构郑叛晋。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和楚共王战于鄢陵(如今河南的鄢陵县)。楚师败绩,共王伤目。然而郑国毕竟不服晋。晋厉公旋亦被弑。晋人立了悼公,又和楚争逐久之,到公元前562年,才算把郑国征服。

悼公死后,晋楚都衰。公元前546年,宋臣向戌,再合晋楚之成,为“弭兵之盟”于宋,从此时局一变。大抵从晋文公创霸以后,到弭兵之盟以前,北方的鲁、卫、曹、宋等,是常服于晋的;南方的陈、蔡、许等,是常服于楚的;只有一个郑国,叛服于晋楚之间。晋楚争霸,大抵所争的就是郑。弭兵之盟,说“二国之从交相见”,把这个藩篱打破了。于是楚国的灵王,出来合诸侯,北方诸国遂纷纷奔走于楚。然而从弭兵之盟以后,直到春秋时代之终,因晋楚争霸而起的战役,可以说是没有,这个究竟也是向戌的功劳。

晋楚皆衰以后,就是吴越的世界。吴国的强盛,起于公元前584年巫臣的适吴,已见前。从此以后,吴国时时同楚国交兵,楚国不利的时候多。公元前506年,楚相囊瓦好贿,辱蔡昭侯,蔡昭侯如晋请伐楚,晋国人为他合了北方的诸侯。这时候的晋国,是六卿执政,腐败得很,大合了诸侯,以求贿而罢。蔡昭侯再请于吴。吴阖闾为之出兵,大破楚师于柏举(如今湖北的麻城县)。就攻破了楚国的都城,楚昭王逃到随国。幸而有个忠臣,叫做申包胥,到秦国去请了救兵来,吴师大败,昭王才得复国。

这时候,越国也强起来了。吴人在郢的时候,越人就乘间入吴。公元前496年,允常卒,阖闾乘而击之,败绩于檇李(如今浙江的嘉兴县),阖闾受伤而死。公元前494年,阖闾的儿子夫差,败越于夫椒(如今江苏吴县西边的西洞庭山)。越王勾践,以余兵栖于会稽的山,遣大夫种卑辞厚礼以求和。夫差许之,勾践归国,卧薪尝胆,以求报仇。而夫差从破越之后,就骄侈起来,沟通江淮,北伐齐鲁,与晋国人争长于黄池(如今河南的封丘县,公元前482年)。公元前468年,就给越国人围了起来。公元前466年,越国人把他的都城攻破了,夫差自杀,吴国就此灭亡。于是勾践带兵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如今山东的滕县),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大抵春秋时候,可以分做几个时代:

从公元前679年到公元前643年,是齐桓公称霸时代。

从公元前642年到公元前633年,是宋襄公图霸不成,楚人强盛时代。

从公元前632年到公元前547年,是晋楚争霸时代。

从公元前546年到公元前530年,是楚国独盛时代(明年,楚灵王被弑,平王立,不复事诸侯)。

从公元前529年到公元前527年,是晋楚皆衰,吴越尚未强盛的时代(权力未及于中原)。

从公元前528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吴国强盛时代(其间吴国虽已败于越,然对于北方,威力还在)。

从公元前475年以后,是越国强盛时代。

大抵长江流域的开辟,是从春秋时代起的。(五帝时代,三苗左洞庭,右彭蠡,其与黄河流域竞争的实情,已无可考。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美化行乎江汉之域”,固然也利用南方的形势,去包围纣,然而不是长江流域的国能独立和黄河流域竞争。)而其开辟,又先从中游流域起,次到下游流域。(因为文化从北方来,由汉域入江域,所以开化从中游起。)至其游流域的四川,则直到战国时秦灭巴蜀,才算入中国的版图。南岭以南的闽粤二江流域,入中国版图,更在秦并天下之后。于此可以见得中国本部开辟的早晚了。

第二节 战国

春秋以后,又二百五十七年,天下才归于统一。就是从公元前478年起,到公元前222年止,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形势,便是春秋时代号称大国的晋,分为韩(周同姓,后裔事晋的,叫做韩武子,封于韩原,如今陕西的韩城县)、赵(见节)、魏(周同姓毕公高之后,名毕万,事晋献公,献公灭魏,便把魏地封他。周威烈王令魏斯、韩虔、赵籍为诸侯,事在公元前403年。这时候,晋君还在,到公元前478年,三国才废晋君而共分其地。战国时候的齐国,也为田氏所篡。田氏是陈国公子完之后——田陈同音,就是一个字。——周安王令田和为诸侯,事在公元前686年)。越灭于楚(公元前334年);而直隶北边的燕(召公奭之后。封于蓟,如今的京兆),渐渐地强起来;于是齐、燕、韩、赵、魏、秦、楚,并列为七个大国。

七国之中,除燕最小,所处的地方又偏僻,无足轻重外。(《燕世家赞》:“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在七国之中,燕国其实只算得二等国。)楚国自然最强(因为春秋时代,晋楚本强于齐秦,而这时候,楚国又没有分)。齐国的形势,和春秋时无甚出入。韩、赵、魏似乎力分而弱,然而“晋国,天下莫强焉”,他强国的资格,究竟还在。只有秦国,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河西的地方,为魏国所夺。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到孝公的元年(公元前362年),《史记》还说“河山以东强国六。……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如今陕西的华县)滨洛(如今陕西的北洛水。伊洛的洛,正字应当作雒)以北,有郡(如今陕西榆林肤施一带);楚自汉中(如今的汉中道),南有巴(如今四川的保宁县)、黔中(如今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之处)。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国势可谓凌夷极了。(秦孝公的元年,已是入战国的一百十七年,所以战国的前半期,列国的势力,是平均的。秦国的独强、六国的破灭,全在从公元前362到公元前478这一百四十一年之内。)

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变法之令,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了。秦国的攻六国,可以分做两截看:其第一截,是“自完主义”,就是要全有如今陕西的地方。公元前340年,商鞅出兵伐魏,大败魏兵,魏入河西以和。于是魏惠王弃安邑(如今山西的夏县),徙都大梁(如今河南的开封县)。秦国既除了肘腋之患,又开了一条渡河而东的路。公元前328年,秦国人又伐魏,取了郡,于是如今陕西地方,全入秦国的版图。公元前316年,秦国又灭了蜀。蜀的地方,本是最为富饶,而且因山川之险,从战国以前,从没和别国交过兵。秦国得了这一块“处女的富源地”,更其“富厚轻诸侯”。(汉高祖和项羽相持,就是用的关中的兵、巴蜀的饷。战国时代的秦,想必也有这种情形。所以《战国策》,说他得蜀之后,“益富厚,倾诸侯”。)

它进取的兵,可以把它分做三路看:公元前313年,败楚,取汉中。到公元前380年,司马错伐楚,取黔中,楚献汉北之地。明年,白起伐楚,取鄢(就是春秋时的鄢陵)、邓(如今河南的南阳县)、西陵(如今湖南的东湖县)。又明年,白起再伐楚,拔郢,烧夷陵(在东湖县,楚先王坟墓所在)。楚东北徙都陈(如今河南的淮宁县,后来又迁到寿春,如今安徽的寿县)。这一支可以算是“出长江流域的兵”,攻楚的(其中又分为两支,从江汉游,顺流而下)。其“出河南的一支兵”所走的,便是如今从陕西出潼关的一条路。公元前311年,伐韩,拔宜阳(如今河南的宜阳县)。从此以后,韩和东西周,都入秦人掌握之内。他却又“出一支兵于河北”:公元前262年,伐韩,拔野王(如今河南的河内县)。于是党(如今山西的晋城县)路绝,党的人不愿意归顺秦国,就降了赵。秦国的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如今山西的高平县),坑降卒40万,就攻破了党,北定太原。于是过娘子关到直隶,出天井关到河南的路,都在秦国人手里。公元前257年,秦国就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如今直隶的邯郸县)。这时候,列国救赵的兵,都不敢进,幸而有一个魏国的公子无忌,夺了晋鄙的兵,击败秦军于邯郸下,三晋才算苟延残喘了几年。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又伐韩,取荥阳(如今河南的荣泽县)、成皋(如今河南的氾水县),地界直接大梁。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立。立后19年,就是公元前228年,灭赵,赵国的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和燕国人合兵,驻扎在谷(如今直隶的怀来县)。秦始皇派王翦驻扎在中山(如今直隶的定县),以图燕。燕国的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到秦国去,要想刺杀秦始皇,事情没有成功。秦始皇大怒,发大兵围蓟,燕王奔辽东。公元前225年,秦灭魏。明年,攻楚,又明年,把楚国灭掉了。公元前222年,大发兵攻辽东,虏燕王喜。还灭代,虏代王嘉。明年,就把灭燕的兵南攻齐,虏齐王建。于是六国尽亡,秦国就统一天下了。(周赧王的灭亡,在公元前256年。先是敬王从王城〈洛邑西城〉徙居成周〈洛邑东城〉,考王时,封弟揭于王城,是为东周桓公,桓公的孙惠公,又自封其少子于巩(如今河南的巩县),是为东周惠公。赧王时,又徙都西周。赧王入秦,西周君也同时灭亡。东周君又奉周祀七年,到公元前249年,才给秦国灭掉。其余诸小国,许亡于郑,郑亡于韩,曹亡于宋,宋亡于齐,鲁及陈、蔡皆亡于楚,只有卫国,到公元前209年,才给秦国灭掉。)

秦国所以能灭掉六国,下列三条,大约是最大的原因:(一)秦国和戎狄竞争最烈,以磨砺而强。(晋在太原时近狄,迁绛之后,距敌较远。和楚竞争的“黎”“越”二族,和齐竞争的莱荑,都不是强敌,比不犬戎。参看第六章。)(二)秦国所据的地势,和商周先世是一样。(参看第四章。从这地方出函谷关攻山东,出武关攻南阳、襄汉,都是流之势。秦国攻楚的路,和楚国先世拓土的路,也是一样。参看节自明。)(三)秦国开化较晚,所以风气朴实,国力较六国为充足。(试看李斯《谏逐客书》。列举当时淫侈的事情,秦国竟没有一件。大抵文明进化已久的国,往往不免于暮气;文明程度太浅的国,因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强盛的元素都太缺乏,又兴旺不起来,就暂时强盛,也不能持久,吴越就属于这一种。战国时代的六国属于前一种。只有新进于文明的野蛮国家,最为可怕,秦国就属于这一种了。)

秦国吞灭六国,我国的封建时代(实在应当说是分立时代,但是封建这名词,通行已久,现在姑且沿用他)就此告终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我国的分裂时代从最早可考的时代起,到底共有若干国,后来怎样渐次吞并,归于统一的”呢?这一个问题,我请在第七章里头解答。 iURUMIdM0t3irngtCQx1VTmUzvCxuxn6r8LLIZNftZhOhpigZB3YK4XXVz3nl2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