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说话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说话人总是通过他们使用的句子结构、词语、语音、语调以至身体语言表现“自我”。(沈家煊,2001)

以往对离合词的研究,往往注重于离合词的性质、归属等,很少联系到离合词离析形式的语言功能。我们考察发现离合词离析形式跟语言的主观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5.1 离合词离析形式体现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aspect)。比较下面两个英语句子(转引自沈家煊,2001):

(12)John is gone.

(13)John has gone.

例(12)只是客观地报道过去发生的一个动作(约翰离去)。例(13)是现在完成体,说话人从“现在”(即说这句话的时刻)出发来看这个动作及其结果,主观上认为它跟“现在”有关系,具有现时相关性(current relevance) ,比如说,因为约翰走了,所以他帮不上忙了。因此(13)的主观性程度高于(12)。

“体”是说话人从时间的角度对事件进程观察的方式。不过,“体”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并非总是与自然时间对应,而应以语言时间(linguistic time)为框架。语言时间是指语言交际者所感知的一种“心理时间”(psychological time),带有语言交际的主观色彩。(文旭、伍倩,2007)

完成体“了”用在动词后边,在话语中除了叙述一个过去的事件,还表示说话人的视角。沈家煊(2002)指出,动词用了完成体“了”的句子表明“说话人从‘现在’(即说这句话的时刻)出发来看待这个事件,把它跟‘现在’联系起来”。他举例指出,“‘他学了英语’含有现在会英语的意思”;“‘我吃了野菜’给人以话还没有说完的感觉”。

离合词在句子中产生大量“A+了(+其他形式)+B”离析形式,看下例:

(14)他[洗了澡],换了衣,拿那涤确良衫去洗,方知没有肥皂。

(15)在弄堂口,正碰上剑虹,她[撒了个谎],便直奔秋白处。

例(14)说话人(叙述者)从“现在”出发去看“洗了澡”这个事件,把它跟“现时情境”(current situation)——“拿那涤确良衫去洗,方知没有肥皂”联系起来。这时“出发点就不再是语法主语‘他’,而是言语场景中的说话人‘我’,‘我’是主观识解的实体,是言者主语(speaker subject)”,“我”和动作完成之间的关系处在主观轴上(沈家煊,2001)。如果只有“他洗了澡”没有后文,就给人以话还没有说完的感觉。例(15)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统计了离合词离析形式,A和B之间插入“了”的离析形式都是位居第一的形式,这说明离合词最主要的离析形式是“A+了(+其他形式)+B”。这也告诉我们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体现说话人的视角这个方面。

5.2 离合词离析形式体现说话人的认识

“认识”主要跟语言中的情态范畴有关。例如(转引自沈家煊,2001):

(16)a.He must be married。(他必须结婚了。)

b . He must be married .(他必定结婚了。)

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如a句认为“He”有结婚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如b句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对“他结婚了”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作出的主观推测。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涉及说话人的指令、承诺、愿望和评价等,而认识情态则涉及说话人对命题真值的判断(一般来说,后者比前者主观性高)。语言中的情态关注说话人的主观性(Palmer,1986)。

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件的“认识”上,我们以离合词AB中插入可能补语的情况为例进行讨论。我们统计了207个离合词中前60个离合词插入可能补语的情况,这60个离合词中共有22个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可能补语,下表是各离合词插入可能补语形式的情况。

表7 前60个离合词离析形式句插入可能补语情况

插入可能补语的离析形式句表达了说话人对命题真值的判断。请看例句(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17)高松年神色不动,准是成算在胸,自己冒失寻衅, 万一 [下不来台],反给他笑,闹了出去,人家总说姓方的饭碗打破,老羞成怒。

(18)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 非得 听见电车声 [睡得着觉]的。

(19)后来慢慢也就适应了,友人出差,太太 [睡不着觉],原因就是枕边缺少了惊涛拍岸的我那友人的鼾声。

(20)等她带着大凤上街时,已经醉得 [走不动道儿]了。

以上带可能补语的离析形式在句子中表达了说话人(站在故事主角的立场上)对命题的可能性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离合词离析形式中出现表示可能语义的补语形式较表示不可能语义的补语形式少得多:以我们统计的60个离合词为例,表示可能语义的插入形式有9个,而表示不可能的插入形式却达41个,后者是前者的4倍多,看下表:

表8 前60个离合词可能补语插入形式对比

我们再对不同插入形式出现的离析形式句的数量进行统计,请看下表:

表9 前60个离合词插入可能补语数量对比

续表

由表9我们发现,前60个离合词以补语离析的离析形式中,89.4%的离析形式插入表示不可能语义的补语,而只有10.6%的离析形式插入表示可能语义的补语。

离合词大部分可以表示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意愿性,如“洗澡、见面、睡觉”等。依据人的正常期待心理,按照人的意愿发生的事情是如意的事情,如:

(21)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 非常欢喜

尽管“吃苦”是经受艰苦,但是人们觉得这是一种锻炼,所以“吃得苦”是如意的事情,因而说话人“非常欢喜”。

不能按照人的意愿发生的事情常常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人来说是不如意的事情,如:

(22)我 [帮不了你们多少忙],只好你们自己照顾自己了。

“帮不了你们多少忙”对说话人来说是不如意的事情,所以说话人“怕”

一般来讲,人总是向往好的、如意的,而不是向往坏的、不如意的。好的、如意的是正常的、无标记的,坏的、不如意的是反常的、有标记的。不好的事情具有认知凸显性,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地震、海啸、火灾、车祸、盗窃、杀人等坏事或不如意的事比好事、如意的事传播得快。就语言来讲,表不如意事情的句子总是比表如意事情的句子主观性强。所以,离合词离析形式插入表示不可能语义的补语比插入表示可能语义的补语多,这跟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特征是一致的。

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是人们所不期望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所谓“出乎意料”,是说话人觉得出乎意料,或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会觉得出乎意料,从认识上讲就是说话人认为句子表达的命题的可能性很小。(沈家煊,2002)

此外我们还发现,插入表不可能语义补语的离合词离析形式句倾向于出现表示“出乎意料”或者“可能性小”意思的字眼,如例(17)中“万一”,例(19)中“竟”,例(20)中“快”,例(22)中“怕”,等等。

插入表可能语义补语的离合词离析形式句有的也出现表示“可能性小”的字眼,以降低命题的可能性,如例(18)中“非得……才”。

这表明,插入可能补语的离合词离析形式主要表现说话人认为句子表达的命题的可能性很小。越是偶发的、出乎意料的,主观性越强。由此可见,插入可能补语的离合词离析形式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认识。

5.3 离合词离析形式体现说话人的情感

离合词离析形式在句子中除了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视角、主观认识外,还表达说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情感”广义上说一般包括说话人的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沈家煊,2001)我们以离合词AB中插入修饰性定语的情况为例进行讨论。请看例句:

(23)七妹,这一次如果没有你的帮忙,我永远不可能和希浩在一起,你[帮了我们一个最大的忙],我和希浩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

(24)现在,走路不担心流氓打,农作物不担心有人偷,能[睡个安稳觉]了。

(25)他还没看见试官,便已[鞠了三次最深的躬],因为角度太大,他几乎失去身体的平衡,而栽了下去。

(26)那会儿要[出个红差],要毙的全是人物,闹着玩呢?

(27)我找上你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28)疲倦过度的“皇后”在地下交通站特别优待的照应下,居然有机会[洗了个热水澡],再美滋滋地睡了一觉。

考察发现,插入的修饰性定语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中心修饰成分为形容词,如例(23)~(26);二是插入的中心修饰成分为名词性成分,如例(27)和(28)。

先考察离合词中主要插入成分为形容词定语的离析形式的情况。我们发现207个离合词离析形式句中有33个离合词插入了形容词定语,具体情况请看下表:

表10 207个离合词插入形容词定语情况

一般而言,形容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进行评价的词。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无所谓大小、好坏、冷热、美丑。所谓大小、好坏、冷热、美丑等都是人的体验、感觉和感受,因而人们对事物性状的判断都是主观的、相对的、因人而异的。一样的事物、情况,有的人感觉好,有的人感觉不好,所以所谓形容词主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主观反应的词。正如石毓智(2000)指出的,“实际上,形容词所代表的是具有很强主观色彩的近似值”。

不过,形容词所反映的主观色彩也不一致。我们可以将形容词分为三类:叙述性形容词,如“红”“黑”“大”“小”等;评价性形容词,如“好”“坏”“懒”“老”等;感受性形容词,如“冰冷”“舒服”“臭”等。这三类形容词反映主观性的程度还是有差异的,一般叙述性形容词客观性强而主观性差,感受性形容词客观性差而主观性强。我们按照主观性程度将其排列如下(李善熙,2003):

叙述性形容词<评价性形容词<感受性形容词

通过表10,我们发现离合词离析形式中出现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属于评价性形容词和感受性形容词。

应该说明的是,表10中一些离合词离析形式中出现的“大”“小”“红”“黑”等都不是叙述性的,而是评价性和感受性的。例(23)“帮了我们一个最大的忙”,“大”在这里并不表示物体的维度,“大”和其他成分一起表达说话人的评价和感受,因而不是叙述性的;例(26)“出个红差”,“红”也不是叙述性的,因为所修饰的成分不是具体的物体,“红”并不表示颜色。

这说明,离合词中倾向于插入主观程度高的形容词,而排斥客观性强、主观性差的叙述性形容词。

整体上看,例(23)~(26)离析形式句都是表达说话人(站在故事主角的立场上)对语句所表现的命题的主观评价、感受和态度。如例(24)离析形式句“睡个安稳觉”主要是表达说话人对“现在”情状的主观评价和感受。例(25)看似一个客观叙述句,实际上作者(说话人)用复杂的离析形式表达对“他”的“鞠躬”行为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跟离析形式的共现成分证明,如例(25)离析形式句中出现了“还”“便”等表达说话人主观情绪的副词。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个复杂的离析形式隐含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了。

再看离合词中插入主要成分为名词的离析形式的情况。例(27)是感叹句,说话人用“倒了八辈子血霉”表达了强烈的情绪。例(28)跟离析形式同现的“居然”也表明说话人在离析形式中对命题的态度。

我们发现,插入主要成分为名词的离析形式句,倾向于出现表达说话人情感的“个”(或少量的“一个”)。我们统计了CCL语料库中离合词“洗澡”插入名词“热水”的离析形式句。通过检索,共得到插入“热水”的离析形式句81句,我们发现这81个句子中含有“个”(包括少量“一个”)的离析形式句就有41句,占总数的一半多;而且插入形式越复杂越倾向于出现“个”。

(29)你喜欢[洗热水澡]吗?

(30)王眉把我领到招待所,给我吃,给我喝,还[洗了个舒畅的热水澡]。

(31)我现在想做的第一件事是[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喝一口伏特加酒……

(32)他猜想,或许是这个小妮子正在[洗个热乎乎的热水澡]。

此外,令我们感兴趣的是,不仅是插入主要成分为名词的离析形式句,插入主要成分为形容词的离析形式句,也出现这种现象:越是插入形式复杂的离析结构,插入形式中越倾向于出现“个”(包括少量的“一个”)。请看:

(33)靠兄长靠父母[结了个豪华的婚]就够意思了。

(34)“祁先生,”他[鞠了个短,硬,而十分恭敬的躬]。

我们知道,动宾结构中的“个”倾向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一个”语用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张伯江、李珍明,2002)。因此离合词中插入复杂的定语修饰成分与其说是对名词成分的描写,不如说是通过不厌其烦的描写表达说话人对语句命题的情感罢了。如例(34)“鞠”和“躬”之间相隔10个字,作者(说话人)用这样冗长的修饰成分表达了对“他”的行为的主观态度。张伯江、李珍明(2002)认为“描写性定语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复杂描写性定语倾向于跟表达主观情感的“个”(“一个”)共现就容易理解了。

以上我们从语言主观性的视角、认识和情感等三个维度分析了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倾向。应该指出的是,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不止表现在离合词插入体标记、补语和定语这几种形式上,其他插入形式也表现了不同程度的主观性。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PEzMegLKGA/AfSzckk06noo/vKu+KwpcTC6GQ5Xj2yJ7vkSLzy7hYVmxDr8VQ0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