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孕产期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

孕产期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性很大,不同的个体差异可能会比较大,从而会造成诊断及识别困难,总体而言与发生在其他时间段的心理问题并无本质上的差异。目前对心理问题的症状学诊断是构成疾病分类学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了解孕产期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特点并能够加以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期特有压力问题

当孕妇面对相关压力源无法正常承受孕期特有压力问题时,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1)生理方面:常出现心悸和胸痛,头痛,掌心发凉或出汗,消化系统症状(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失眠、嗜吃或厌食等。

(2)认知方面: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做事优柔寡断等。

(3)情绪方面:出现情绪低落、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崩溃等。

(4)行为方面:出现做事拖延、日常事务无法顺利完成、感到无力等。

当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程度较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孕产期心理问题。

(刘艳 王苏立)

二、产后心绪不良

产后心绪不良尽管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的适应不良状态,但也会出现诸多症状表现:

(1)情绪改变:最突出的症状是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愁苦、无精打采、疲劳、易流泪和哭泣。产妇常用“闷闷不乐”“凄凉”“孤独”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敏感,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但程度一般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产妇能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异常,但往往归咎于他人和环境的改变。

(2)认知改变:很难集中注意力,自感记忆力下降,常常丢三落四;做事犹豫不决,对于小事也很难做出决定;常常感到自信心下降、自责,遇事往往看到消极的一面,感到前途黯淡渺茫。

(3)意志与行为改变:对日常活动或曾经感兴趣的事物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者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感,包括与自己孩子的互动也往往兴致不高。

(4)躯体症状:患者可出现多种躯体不适的症状,但易与产后的生理症状相混淆,主要有:①睡眠质量不佳,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或睡眠不规律;②食欲明显增加或者减少,体重增减变化较大;③非特异性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背痛、胸部不适、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多变,常无明显加重或缓解。

(王苏立)

三、孕产期焦虑

孕产期焦虑为一谱系障碍,从焦虑症状到各种亚型的焦虑谱系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孕产期焦虑的临床表现中,核心症状包括紧张、恐惧、不安、担心、烦躁、不能停止或无法控制担心,躯体症状则包括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生殖泌尿系症状、自主神经症状等。具体各亚型临床表现如下。

(一)孕产期广泛性焦虑障碍

孕产期广泛性焦虑障碍起病缓慢,可能与孕产期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具体表现为: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可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有的孕产妇不能明确意识到她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有的孕产妇担心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将会发生的事情,如担心胎儿健康,但其担心、焦虑和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称为预期焦虑(apprehensive expectation)。警觉性增高可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入睡困难、早醒;情绪易激惹等。

(2)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可表现搓手顿足,静坐不能,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的细小动作增多。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有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时常发生,有的孕产妇可出现肢体的震颤,甚至语音发颤。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跳加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或尿频等多个系统症状。

(4)其他症状:可同时存在疲乏、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二)孕产期惊恐障碍

孕产期惊恐障碍的特点是孕产妇莫名突发惊恐,随即缓解,间歇期有预期性焦虑,担心再次发作,部分孕产妇有回避行为。具体表现为:

(1)惊恐发作:孕产妇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害怕、恐惧感,甚至出现惊恐,此时孕产妇常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发疯感、大难临头感;孕产妇肌肉紧张、坐立不安、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常常有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痛、头昏、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部分孕产妇可有人格或现实解体。孕产期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一般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但不久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

(2)预期性焦虑:孕产妇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不过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虚弱无力,需数小时到数天才能恢复。

(3)回避行为:绝大多数孕产妇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并出现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等。部分孕产妇置身于某些地方或处境,可能会诱发惊恐发作,这些地方或处境使患者感到一旦惊恐发作,则不易逃生或找不到帮助,如独自离家、排队、乘坐交通工具等,继发为场所恐惧症。

(三)孕产期社交焦虑障碍

孕产期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孕产妇出现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的社交行为,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孕产妇就更加紧张不安,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尽管孕产妇意识到这种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仍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孕产妇自我社会隔离,对必须参加的社交充满预期性焦虑,并承受着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来经历必需的社交活动,在尽可能完成必需的社交行为后就匆忙离去,这些回避行为可严重影响孕产妇的个人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会关系。社交焦虑障碍是孕产期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四)孕产期特定恐惧症

孕产期特定恐惧症指孕产妇对孕产期间特定情形的病态恐惧,如孕产妇对孩子出生、生产过程等的病态恐惧。临床表现为对可能要面对“恐惧刺激”的预期性焦虑,面对时的恐惧,为减少焦虑的回避行为。这些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和持久的。研究发现孕产期特定恐惧症是产妇选择性剖宫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勇)

四、孕产期抑郁

孕产期抑郁是一种异质性很大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发生在其他时间段的抑郁症基本类似,主要分为情感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认知症状群和其他症状群四个方面。目前对抑郁发作的症状学诊断是构成孕产期抑郁疾病分类学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了解孕产期抑郁的临床表现特点并能够加以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感症状群

1.情感/心境低落

患者感觉心情压抑、悲伤,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整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常无缘无故哭泣,对自己的婴儿、家人和朋友冷淡,或感觉很空虚。典型的病例有晨重夜轻的生物节律性改变,即情感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下午或晚间可有所减轻,有的患者甚至在晚间能基本恢复如常。患者心境改变的本质内容在于,对于那些特别值得开心的事情也并不能使患者的心情好转,这种情绪反应性的缺乏也是孕产期抑郁的一个关键特征。

2.兴趣及愉快感丧失

患者往往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对照看孩子也毫无兴趣。典型患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丧失兴趣,离群索居,不愿意见人。即使被别人强拉去参与对其身心有意义的活动,如去公园散步、看电影、聚会等,患者依旧兴致索然。严重者对食欲、性欲等本能活动也丧失了基本的兴趣。

愉快感丧失,又称为乐趣丧失或快感缺失。患者常常无法从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获得乐趣,体验不到照看婴儿的快乐,对婴儿的关注较少,缺乏与婴儿的互动,母婴联结困难,不能正常地给婴儿喂食,对婴儿的哭声反应不敏感,把养育婴儿当作是一种负担。部分患者也能看书、上网、看电视,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毫无快乐而言。

3.焦虑、激越

孕产期患者的焦虑、激越症状比发生在其他时间段的抑郁症患者更常见,经常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甚至是惊恐发作。焦虑症状经常是孕产期抑郁患者的首发症状。产妇常无缘无故感到恐慌、烦躁、坐立不安,无来由地担心自己、婴儿及家人的健康及安全,担心一些还没发生的事。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口干、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有时这些躯体症状可能掩盖情绪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4.易激惹

患者也常表现情绪不稳定,易起急,即对小小的要求和挫折容易表现出不恰当的烦躁,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琐事与丈夫或是婆婆有分歧,因为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就表现出强烈不满,烦躁,发脾气,甚至冲动,摔东西等。

(二)躯体症状群

1.精力下降或易疲倦

患者感到自己整个人已经垮了、散了架子,觉得四肢沉重,活动困难,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懒得动,甚至个人卫生都需别人催促,否则就根本不想动,完不成喂奶、换尿片等基本任务。多数产后抑郁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与体力。很多患者想当然地将这种易疲劳或精力下降归因于躯体疾病,从而辗转于综合医院进行各种检查来查明原因。

2.睡眠障碍

患者大多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早醒、睡眠感缺失等。其中以入睡困难、易醒最为多见,但最具有特征性的睡眠障碍是早醒,即比平常早醒2个小时以上,患者醒后感觉头脑不清晰,无法再入睡,躺在床上悲观地思忖着即将来临的一天,反复思考过去的失败,对未来忧心忡忡,继而感到不安和烦躁。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在此时间段的自杀风险最高。同样,临床上也可见到少数患者出现睡眠过多,但她们醒来时仍诉说尚未解乏,头脑不清醒,有昏昏沉沉的感觉。患者即使有安静的睡眠环境,不受婴儿干扰,不用为婴儿哺乳,也可能依然不能正常睡眠。

3.食欲及体重改变

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下降,没有胃口,进食少,导致奶水稀少,或质量不好。由于进食量少且消化功能差,常常出现体重减轻(近一个月体重下降5%以上),甚至会出现营养不良,有些患者甚至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也出现体重下降,而且体重下降似乎通常比患者所述的食欲下降应有的结果更为严重。也有些患者表现为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和体重增加。

4.晨重暮轻的生物节律性改变

典型病例有晨重暮轻的特点,即情感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患者清晨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拔,到了下午和晚间则有所减轻。这可能与患者神经内分泌昼夜分泌节律紊乱有关。但也有不少患者在晚间加重。

5.性欲减退

患者常出现性欲下降,乃至完全丧失。有些患者勉强被动维持有性行为,但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也毫无兴趣可言。

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包括头痛或全身疼痛、头晕、胃肠功能紊乱、心慌、气短、尿频、尿急等,患者可以出现身体各个系统的不适症状。患者常常将其归因为“月子里受凉,没有养好,得了月子病”,并因这些症状到综合医院反复就诊,接受多种检查和治疗,不仅延误诊断治疗,而且还浪费医疗资源。

(三)认知症状群

孕产期抑郁女性常存在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功能下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导致不能承担孕育孩子的母亲角色,也不能完全恢复产前具备的社会角色及功能水平。认知受损症状常表现为:

(1)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谈话时注意力下降,所以对问题的回答缓慢,有时需数问一答。有时因为注意能力不足,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如忘记关煤气,出门总忘记带钥匙、手机等。

(2)记忆力下降:神经心理学测验一般显示她们有很多这方面的缺陷,其中受损尤为突出的是对最近新学知识的提取和识别。患者常自感记忆力下降,做事常丢三落四。可能出现情景记忆功能的减退,进而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工作记忆也经常受损。有时抑郁障碍患者的记忆受损很严重,以至于临床表现类似于痴呆,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3)其他认知功能受损症状异常:指整合感觉输入和记忆以便完成任务的能力,即执行功能受损。此外,判断力、决策、计划及组织能力下降等。

(四)其他心理症状群

1.“三自”症状:自责、自罪与自杀

患者经常会过分自责,她们有时拒绝给孩子喂母乳,认为自己的奶水不好,会影响孩子健康;认为自己是家庭的包袱、社会的累赘,甚至认为自己罪大恶极,应该进监狱。患者经常表现为对小事情不合理的自责,以前患者从未在意过的一些小事,但当她处于孕产期抑郁状态时,这些事情就会像洪水般在记忆中泛滥,并产生强烈的自责甚至是自罪的体验。患者的记忆往往集中在不愉快的事情上,反复回忆悲伤、失败或运气不佳等负性事件,有时会有思维反刍的表现。严重者觉得生无可恋,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出现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有时会出现“扩大性自杀”,即在杀死孩子后再自杀。所杀的对象往往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最羸弱的家人,绝大多数是自己的婴儿,导致极严重的后果。对于一个有主动或被动自杀观念的产后抑郁患者,在患病初期,孩子和家庭是患者不采取自杀的有利的保护性因素,但当病情恶化后,患者可能会产生“自己是坏母亲”“孩子没有她会更好”“自己拖累了这个家庭,自己是家人的累赘”等这样的错误认知,产妇认为自己的死会对孩子及家庭有利。此时,孩子和家庭会转变成自杀的危险因素。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患者在决定了结自己生命之前,往往会安排后事,把孩子托付给家人,留下一些遗嘱或纪念品。一旦发现患者有这样的言行,要高度警惕,加以密切看护,并尽快带其去精神专科医院诊治。

2.“三无”症状:无望、无助与无用

无望(hopelessness),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悲观失望,认为前途是灰暗的,看不到光明,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悲观绝望,有的患者甚至认为活着也没什么希望。认为自己不能做个好母亲,不能胜任妻子的职责,是个没用的人。这种无望感在很多研究中被认为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无助(helplessness),患者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认为自己生育及喂养孩子的艰辛无人理解,总觉得家人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帮助。生病后更是无力照顾孩子,感觉自己的现状无法好转,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少患者不愿就医,她们确信医生及其他人对自己的病情爱莫能助,谁也救不了自己。无用(worthlessness),患者认为自己生活的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自己不能当个好妈妈,连正常喂养孩子都做不好,简直一无是处。认为自己只会给别人添麻烦,家人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自己,而自己对任何人都没用,什么也干不了,就是一个废人、累赘。患者的无价值感使她认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失败。她觉得别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失败者。

3.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指幻觉、妄想和木僵。幻觉与妄想症状可能与抑郁心境相关,如出现谴责性的幻听、自罪妄想、贫穷妄想等;或与抑郁心境无关,如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多疑、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等。有时还会出现感知综合障碍,认为孩子的体形、大小、色泽发生了改变,甚至像个小怪物,因而产生伤害婴儿的行为。孕产期抑郁患者如出现妄想,其妄想内容多与新生儿有关,如相信新生儿被魔鬼附体、有特殊的能力或注定命运不好等,患者受命令性幻听、妄想的支配也会出现伤害婴儿的行为。抑郁严重时会出现木僵,患者缺乏任何自主的动作和要求,反应极其迟钝,可能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且缄默不语,甚至不吃不喝。在反复劝导或追问下,有时对外界刺激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或摇头、低声回答。但患者的情感活动与内心世界仍具有丰富的抑郁体验。具有晨重暮轻节律性改变特点的患者,到晚间可能会起床活动,能进行洗漱、进餐等复杂活动。

4.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在孕产期抑郁患者身上并不少见。有研究发现,60%的孕产期抑郁患者会出现有伤害婴儿内容的强迫观念。产妇往往会因此回避与婴儿的接触及照顾工作,如,产妇会拒绝为婴儿洗澡,担心自己会控制不住把孩子扔到水里淹死,也不敢抱孩子到阳台,担心自己会控制不住把孩子扔到楼下。产妇对自己产生的这种伤害孩子的强迫表象或观念感到羞愧或罪恶感,使得产妇不愿主动对别人,包括医生谈及此种想法,因此,医生对孕产期抑郁患者要常规询问有无此方面的症状。

5.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患者常表现为与实际状况不符的自我评价下降,缺乏自信心,自感一切都不如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以前能干的事情现在也做不了了。事情不顺利时总是责备自己,从而会加重对自己的负性评价。孕产期抑郁患者往往对任何自己所取得的成功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只是凑巧而已,自己毫无功劳,对自己照顾婴儿的能力也持续产生怀疑。

6.伤婴的想法及行为

孕产期抑郁患者经常会有伤婴的想法,惩罚婴儿行为也不少见,超过一半的患者会有伤婴想法,尤其在产后头3个月更易激惹和具有敌意,更少对孩子付出感情。患者往往会采取更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如打婴儿耳光,用物品打婴儿屁股等。

(陈林)

五、孕产期强迫性障碍

与普通人群强迫性障碍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主要是表现为重复出现而又缺乏现实意义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者是行为。强迫症状的内容也经常会涉及孩子。

(一)强迫思维

(1)强迫表象:在头脑里反复出现过去感觉到的体验(如一些恐怖的画面、表情、声音等),常常是令患者不愉快或令人厌恶的内容。如:讨厌的人的脸或与其发生口角的场景。

(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日常琐事,虽知无任何意义,但无法摆脱、挥之不去。如与同事因小事而产生的矛盾。

(3)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反复思考、刨根问底,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控制。如会反复思考:为什么1+1等于2,而不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

(二)强迫行为

(1)强迫检查: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紧、煤气是否关好;发信息时,反复检查是否有错别字等,因而重复检查验证,严重时检查数十遍也不放心。

(2)强迫洗涤:患者为了消除受到脏物、细菌等的污染而反复洗手、洗澡、洗衣物,明知行为过分,但无法自控,有些人不仅自己反复清洗,也要求与其一起生活的人进行彻底清洗。

(3)强迫计数:反复数电杆、数地面砖、数高楼大厦的层数或门窗等。

(4)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程序化。如患者在进家门前必须说一遍家庭住址,有次因故未能说家庭住址,患者会焦虑不安,再次返回门口重复说出家庭住址后才进门平静下来。

(三)强迫意向

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明知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又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这种冲动,如产妇抱着自己心爱的婴孩想往地下摔,患者不会将其转变为行动,但这种冲动不止,欲罢不能,很是痛苦。

(四)强迫情绪

强迫情绪主要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过分担心和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如看到狗即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

除上述常见的强迫症状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性整理、强迫收集、强迫注视、强迫询问、强迫性的对立思维、强迫怀疑等。

对于孕产期女性而言,有研究报道,相当多的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发作和恶化与生殖周期事件相关,尤其是初潮和产后,而且强迫症状与生殖事件相关的患者也更容易有情感障碍病史,如经前期抑郁或重度抑郁发作。既往无强迫性障碍的患者在孕产期可能会出现强迫症状,或既往存在的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发生变化。一些研究发现,孕产期强迫症状会加重,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此阶段,强迫症状会有所改善。

(肖艳霞)

六、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此外还存在非典型进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刻意控制进食量和增加消耗,造成明显的低体重和(或)营养不良。对体重、体形的先占观念是该类患者的核心症状,患者对瘦的无休止追求和对胖的病态恐惧,其设定的理想体重往往明显低于按照自身身高计算的最低标准体重。神经性厌食的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往往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①限制进食:严格限制每餐进食的数量和种类,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几乎不吃任何含有高营养的食物。②过度锻炼:患者以减轻体重为目的,强迫性地进行过度的体力活动。③催吐:主要为进食后催吐,有时患者吃的不多,仍然要催吐。因患者长期反复诱吐,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松弛,常导致患者在进食后自发呕吐。④滥用药物:神经性厌食患者常盲目滥用各类泻药、利尿药、抑制食欲的药物,且不计后果。严重者致机体功能紊乱,甚至短暂出现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

神经性厌食的患者除上述主要临床表现外,还常有一些伴随症状,主要有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稳、易激惹等。因患者营养不良,常伴相关的躯体症状有①明显的消瘦、皮肤干燥苍白、无弹性。②进食后患者易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不适。③内分泌紊乱以及一系列相关问题:患者低体重时,垂体对内源性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失去反应,血浆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基础水平降低,分泌峰值降低,从而导致卵巢释放的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女均可出现性发育停止和第二性征消退、性欲减退甚至消失;女性还可能会出现子宫萎缩、萎缩性阴道炎、乳房萎缩等,影响生育;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增多,这些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由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和进食症状的特点决定的,如妊娠剧吐、贫血、流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进食障碍的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升高;对胎儿而言,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多见,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不良、患进食障碍的风险增高,而且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也增高。④营养不良性贫血、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低血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病也很常见。⑤患者因滥用泻药、利尿药、催吐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二)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每个患者发作的频率不等,轻者几天一次,重者每日一次或数次。暴食发作时进食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进食速度很快,而且所食之物多为“发胖”食物,如蛋糕、面食、含大量脂肪的食物等。患者无论在发作后有多痛苦,但在发作时有强烈的失控感,难以控制这种反复发作,且常常掩饰自己的暴食行为。暴食后患者会采取抵消行为,如呕吐、使用减肥药物或过度运动等。大多数贪食症患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情绪波动性大,易产生不良情绪。患者还可以伴有一些急性胃扩张、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以及代谢系统、心脏系统的疾病。贪食症患者体重偏低时也会出现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月经紊乱、生殖能力下降等。

(三)非典型进食障碍

非典型进食障碍是一类缺乏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贪食的一个或多个关键特征的进食障碍。暴食障碍非典型进食障碍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性暴食,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暴食、无规律的采取神经性贪食特征的不恰当的补偿行为,该类患者易出现肥胖。

(肖艳霞)

七、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躁狂发作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一)躁狂发作

典型的躁狂发作呈现“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属于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

(1)情感高涨:表现为兴高采烈、轻松愉悦、热情乐观、无忧无虑,患者的情绪常有感染力,自我感觉良好,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有的患者情感高涨不典型,以易激惹为主,表现为因细小琐事或轻微挫折时激动不安,甚至大发雷霆,严重者可出现冲动、攻击性言语或行为。

(2)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内容丰富生动,语速明显加快,滔滔不绝,患者感觉说话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严重时语句结构不完整,只是概念的堆积,有时表现为音联、意联。

(3)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整日忙碌、活动增多、爱管闲事、行为鲁莽、不计后果;有的患者表现为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摆阔、不负责任;有的患者做事情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因缺乏深思熟虑,常造成不良后果。

(4)伴随症状:躁狂发作时患者常有精力充沛、没有疲倦感、睡眠需要减少;有的患者表现性欲亢进、对配偶的性要求增加,严重者出现不良后果的性行为。

(二)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表现较轻者称轻躁狂发作,表现为情感高涨、活动增多、精力充沛、夸大、易激惹。如患者自我评价高、自我感觉良好、睡眠需要减少、言语比平时增多、思维联想快、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增多等;有时易激惹、行为莽撞等。轻躁狂时患者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轻,不易被识别。

(三)抑郁发作

典型的抑郁发作呈现“三低”症状,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悲观、意志行为减退,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1)情感低落:是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从轻度的闷闷不乐,严重到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终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有的患者感到“活着没意思”。典型抑郁发作常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

(2)思维迟缓和悲观: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思考问题迟钝、困难,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变慢、声音低沉。看待问题悲观、自我评价低、常有无望感、无助感、无用感、无价值感,感到前途渺茫。在悲观思维的基础上可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

(3)认知功能损害: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事记忆下降,抽象思维能力减弱,语言流程性差、学习困难。

(4)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甚至不修边幅,生活需他人督促和照顾,多独处,疏远亲友和朋友,不愿工作或参加社会活动。严重时表现缄默状态或木僵状态,表现为不语、不动。

(牛雅娟)

八、应激相关障碍

孕产期出现的应激相关障碍,同样也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一)孕产期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孕产妇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大多数孕产妇初期为“茫然”阶段或“麻木”,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范围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偶尔会有片言碎语,但是言语零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有些孕产妇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回避,目光呆滞,表情茫然,呆若木鸡,情感迟钝、少语少动,甚至可达亚木僵或木僵状态,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这是常见的临床相。有些孕产妇会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激越,喊叫,行为过多或情感爆发,甚至出现冲动伤人及毁物行为,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这些症状往往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不超过一周。如果症状存在时间超过4周,应该考虑诊断为“孕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还有一种临床亚型,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指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而与个人素质因素关系较小。一般在1个月内恢复,预后良好。

(二)孕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

临床中,当孕产妇曾暴露于某一创伤性事件,长时间反复的体验创伤性事件,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处境和事件,或有普遍性反应迟钝或麻木(创伤前并不存在),警觉性增高,病程超过1个月,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即可诊断为孕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1)闯入性再体验:指创伤性经历、分娩过程等体验反复频繁地闯入到孕产妇脑海里,构成重新体验,叫症状闪回(flashback)。此时,孕产妇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经历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也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有时孕产妇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孕产妇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孕产妇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警觉性增高: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睡眠困难,难以控制自身情绪和躯体不适等症状。

(3)回避行为:在创伤性事件后,孕产妇对引起创伤的活动、人或事物、地点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尤其是回避与分娩相关的场所及相关人物、回避与丈夫的性生活等。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孕产妇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另外,在创伤性事件后,抑郁症状是很多创伤后应激障碍孕产妇常见的伴随症状。许多孕产妇难以对事物产生兴趣,与外界疏远、隔离,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思考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多数孕产妇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此外,少数创伤后应激障碍孕产妇还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如性功能障碍、要求终止意外妊娠、要求绝育、回避与孩子及伴侣的接触、使用暗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症状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三)孕产期适应性障碍

孕产期适应性障碍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孕产妇多见情绪症状,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些孕产妇可出现激越行为。以焦虑为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

(杨勇)

九、产后精神病

产后精神病常发生于产后最初的1~2周,但很少见于产后开始两天内。产后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分布较广,除了常见的幻觉、怪异的妄想、思维紊乱、行为与情感症状及失眠等,患者还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以及以烦躁不安为突出表现的躁狂。据观察,产后精神病主要有三个类型的临床相:谵妄、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样障碍。过去常见的谵妄现在已明显减少,其原因在于现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产后感染的发生率。目前最多见的是心境障碍,或者是双相障碍,或者是分裂情感性障碍。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在产后较罕见。普遍认为这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非产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极其相似。产后精神病全面发作前,产前数天常出现前驱症状,如烦躁、失眠、紧张、乏力、头痛、心境波动及易激惹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视为分娩前后的“正常”现象。需要予以关注。

临床上如发现产褥期妇女出现类精神分裂症、类抑郁综合征和类躁狂综合征等较为混乱的精神症状,同时各类型精神症状变化多样,又不典型。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相关项目结果正常。需要对产妇进行精神专科评估,主要包括注意力、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自知力等。

1.一般情况及自知力

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注意力受损较为常见,同时可有定向力受损、人格或现实解体等,食欲下降,进食较差,主被动接触差,个人生活需督促,对疾病毫无认识,自知力障碍。

2.感知觉及思维活动

患者表现出妄想信念、无条理的思维,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及强迫观念。幻觉妄想多为负面内容,罪恶妄想、被害与关系妄想较常见,内容多聚焦于自身及新生儿,如患者认为自己生了女孩而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抛弃,自己是家族的罪人,被置于万劫不复的绝境等。疑病观念或妄想,患者常常怀疑自身多病,不可治愈。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跟踪评议性幻听较少见。

3.情感活动

患者情绪以不稳定为主要特点。抑郁症状较为常见,情绪低落,焦虑,少语少动,抑郁症状严重的产妇认为自己无力抚育婴儿,为了不让婴儿在人间“受苦”,先杀婴儿然后自杀,临床中称为“扩大性自杀”。有些则表现(轻)躁狂症状,情感高涨,激越,兴奋躁动,激惹性显著增高,易激惹比例显著高于心境高涨,语速加快/言语量增加,有时则表现为情绪紧张,惊恐不安等。部分出现明显情感淡漠,缄默不语,自身缺乏情感反应,对新生儿不闻不问,不喂养。

4.意志行为活动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意志消沉。出现躁狂症状时多表现为行为紊乱及快速的心境波动,时有兴奋冲动、行为紊乱表现,言语与活动显著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有时会出现冲动与攻击性行为,如无端与人吵架或伤人等。严重时情感极度不稳,出现木僵状态,激情性“扩大性自杀”行为等。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评估与干预,会危及新生儿和母亲的安全,尤其是母亲本人自杀及杀婴风险均不容忽视。此时患者可能刚刚出院,新的生活正在开启,充满着变化及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困惑及痛苦,也可能导致就诊的延迟。

(杨勇) qgDwo0u17uTt5a6/9np47WvdVfvztOgSGFeoZaZZm9Rt0DP5iXS8ZFiSuTJ8Ma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