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语篇语义学

“语篇语义学”是英文discourse semantics的汉译,是James Martin在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提出来的。这一节简单介绍其发展历程、确切含义以及和“语法”的关系。

Halliday的理论是在 John Rupert Firth 的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而Firth跟同时代其他语言学家的最大区别是强调语境、意义和篇章研究的重要性。他在Bronislaw Malinowski的影响下对语境进行过较细致的分类。同时,他强调要结合语境来研究意义。离开语境,就不可能有严肃的意义研究(Firth, 1935/1957b: 7)。他甚至点名批评Bloomfield混淆了“形式语法”与“语境意义”(同上: 15)。当Bloomfield(1933:140)在大西洋彼岸悲观地宣称“关于意义的说明是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人类知识大大超越现有水平之前将永远如此”的时候,Firth(1951:190)却在大不列颠执着地主张:“意义研究是人类学术活动的永久关注。……描写语言学主要关心的是对意义做出说明。”

Firth认为一部分词义来自搭配,因此,他提出了“搭配意义”(meaning by collocation)的概念(同上: 194)。后来,他又引用Wittgenstein关于“词语的意义来自它们的使用”的论述,主张把“篇章”(text)作为情景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Firth,1957a:96)在他看来,“恰当地记录下来的实用语言篇章是语言学家注意的焦点”(同上:114)。

Halliday全面接受了Firth重视意义、重视篇章的思想,而且从理论上、实践上大大丰富了这些思想,把语篇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在1964年首次把“衔接”(cohesion)用作专门术语,初步提出了他的衔接理论:

表1.1 衔接理论的雏形

(Halliday, 2002b:6—7)

1976年,Halliday与Ruqaiya Hasan在《英语的衔接》里把上面的非结构部分和词汇部分扩展成了一个全面的衔接理论。其语法部分中的结构部分则最终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里得到了全面阐述。从表面上看,Halliday的“句子语法”跟“语篇语义”是分开的,实际上却不然。

Halliday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表了《篇章语义学与小句语法》,专门讨论了“篇章”与“小句”的异同。他承认两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是,他认为“小句是篇章的一种隐喻”(Halliday, 1981/2002a:222),两者也有很多对应之处。他强调要从功能角度来看待语言。“任何一个篇章都可以被赋予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它完全是,至少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同上:236)而且,这些功能不仅仅是篇章的功能,也是语言系统的功能。(同上)他提出,语言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篇章功能,而小句则是所有这三项语义功能的综合实现。(同上:237)换言之,跟某些从形式出发研究语篇的语言学家不同,Halliday强调要像分析语篇那样从意义角度来分析句子,而不是像分析句子那样从形式角度来分析语篇。

Halliday不仅这么说,而且这么做。他运用自己的语法理论分析了很多文学作品、日常会话。他坚持认为:“如果要描写篇章,就一定要正确地描写;也就是说,要用语言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方法来描写。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语言是如何运作的。”(Halliday, 2002b:19)即使是他的以小句为中心的《功能语法导论》也是专为做篇章分析的人写的(Halliday,1985:x),是“从语篇语义学角度介绍英语语法”(Halliday,1994:xi)。

在Halliday上述思想的影响下,Martin在1992年出版了《英语篇章——系统与结构》,正式提出了“语篇语义学”。他在正文第一页明确指出:

就像《英语的衔接》,《英语篇章》也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来探讨篇章结构问题,并且开发了以篇章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句为中心)的新的分析方法,作为对语法的补充(下文第二章到第六章)。《英语的衔接》把这种分工看作语法跟衔接之间的对立(结构性或非结构性意义资源),《英语篇章》却有另一种分工——以层次分类,看作语法跟语义学之间的对立(小句取向或篇章取向的意义资源)。这样一种语义学以篇章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句意义为中心,所以,我们称之为 语篇语义学 。(Martin,1992: 1)

Martin在该书中提出了语篇语义学的主要内容:四个语篇系统——协商(negotiation)、识别(identification)、连接(conjunction)、概念(ideation)。“ 协商 系统涉及人际意义中的语篇语义学, 识别 系统涉及篇章意义中的语篇语义学, 连接 系统涉及逻辑意义 中的语篇语义学, 概念 系统涉及经验意义中的语篇语义学。”(同上:26)

2003年Martin与David Rose合作出版了《对语篇的研究——小句之上的意义》。在该书中,作者对语篇系统进行了调整。他们增加了一个新的人际意义系统——评价系统。“我们运用评价资源与他人协商社会关系,即告诉听众、读者自己对某些人、事的感觉(简言之,自己的态度)。”(Martin and Rose,2003: 22)他们还说,之所以一开始就讨论评价系统是为了强调语篇的互动本质——协商性。(同上)同时,周期性(periodicity),一个新的篇章意义系统,也被提高到语篇系统的位置。该书中的语篇系统有五个,分别是:评价、概念、连接、识别、周期性。(同上:7)给人的感觉是,协商似乎已经与评价融合,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过,2007年,两位作者修订了该书,增加了一章——“协商”,语篇系统也由五个变成了六个。换言之,协商系统再次正式成为语篇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学就是对这些语篇系统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PwAulvKpBvQBLrF36bxdmd501HKRmqUid+Xl8jcujSg1/Idxh8S48jUDHVvc92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