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是从1992年开始正式在书面文献中使用“语篇语义学”这个术语的。在此之前,Halliday曾经把词汇语法层上面的那个层次简单地称作“语义学”。例如,他在《功能语法导论》第一版的“绪论”里说:“语言的平面,或层次,即从意义到表达的编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是语义学、语法、音系学。”(Halliday,1985: xiv)“语义学跟语法的关系是实现关系:措辞‘实现’,或编码、意义。措辞又接着被声音或书写‘实现’。”(同上: xx)但是,在1992年发表的《系统语法与“语言科学”这个概念》中,Halliday说:“实现过程也把一个平面(层次)的范畴跟其他平面的范畴联系起来。因此,词汇语法平面的范畴‘向上’跟语篇语义学相连,‘向下’跟音系学相连。”(Halliday,2003:210)这说明他是在“语义学”的意义上使用“语篇语义学”的。
相对而言,Martin对语篇语义学的讨论要深入一些。他从1979年开始在悉尼大学讲授自己对语篇语义学的认识,1992年把有关讲稿整理出版,定名为《英语篇章——系统与结构》(Martin,1992: xiii)。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关于语篇语义学的第一部专著。该书的第一章名为“语篇语义学——一个关于三层分节的建议”,介绍了语篇语义学这个概念的缘起及其主要内容。Martin指出:
就像《英语的衔接》,《英语篇章》也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来探讨篇章结构问题,并且开发了以篇章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句为中心)的新的分析方法,作为对语法的补充(下文第二章到第六章)。《英语的衔接》把语法跟衔接分成两部分(分别作为结构性或非结构性意义资源),《英语篇章》却有另一种分工:以层次分类,分成语法与语义学(分别作为小句取向或篇章取向的意义资源)。这样一种语义学以篇章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句意义为中心,所以,我们称之为语篇语义学。
(同上:1)
这说明,在Martin看来,“语篇语义学”中的“语篇”一词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必需的,是有特殊意义的。但是,它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在3.5节再详细讨论。下一节,我们先从Firth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