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Henri Weil的语篇研究思想

布拉格学派是捷克语言学家Vilém Mathesius(1882—1945)创立的。他把19世纪的德裔法籍学者Henri Weil看成布拉格学派的思想先驱,明确承认他们的语言研究得益于前者的思想认识。Mathesius在1907年就指出,Weil第一个注意到句子可以划分成两部分:“话语基础”(the basis of the utterance,即“主位”)和“话语核心”(the nucleus of the utterance,即“述位”)(参见Mathesius,1961/1975:81)。

Henri Weil,原名Heinrich Weil,1818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曾就读于海德堡。他在1844年出版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等两部论著;第二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846年开始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1848年加入法国籍;1849年起任贝桑松文学院教授、院长;1876年起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主讲教师,并兼任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副院长;1881年担任法国希腊研究促进会会长;1882年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891年退休;1909年在巴黎去世。

Weil是一位古典学者,曾编辑、注释、翻译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作品,尤其对Aeschylus[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有“悲剧之父”之称] 、Euripides[欧里庇得斯(前484—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Demosthenes[狄摩西尼(前384—前322),古希腊政治家、雄辩家]深有研究。

1844年,他根据阅读、翻译古希腊、古罗马作品的经验撰写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讨论了古希腊语、拉丁语的词序跟法语、德语、英语等现代语言词序的异同。

人们一般从主语、动词、宾语的角度讨论词序,认为主语表达动作的出发点,所以应该位于句首,然后是代表动作的动词,最后是接受动作的宾语。但是,Weil发现古希腊语、拉丁语中有很多句子不遵守这个规则。例如,在Darium vicit Alexander(亚历山大打败了大流士)这一句中,宾语(Darium,大流士)被放在了句首,主语(Alexander,亚历山大)反而在句尾。(Weil,1844/1978:22)这是为什么?有人说,拉丁语有格的变化,宾格名词即使出现在句首照样是宾语,所以词序灵活。Weil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不同的词序表达不同的意思。

相对于主语、宾语等“句法运动”(the syntactic march / movement)概念,Weil提出了“意念运动”(the march / movement of ideas)的概念。他认为,句法运动由词尾的格变形式表示,意念运动则由词序表示,这两者不一定同步。句首成分是说话人首先要表达的内容,但不一定是主语。

Weil指出,人们在讲述过去的事情,或者讨论与眼前的情景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时,必须考虑听话人的知识背景;他必须为他打算说的话做个引子;他必须依赖听话人已经知道的眼前的事情,以便接下去说不在眼前的、对方不知道的事情。因此,一个语篇 必须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发点(a point of departure),是对话双方都知道的起始概念,就像两个情报人员接头的一个场所;另一部分是他打算要作的陈述(statement)(Weil,1844/1978:29)。

例如,罗穆卢斯(Romulus)创建罗马城这件事,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人是在讲述罗穆卢斯的故事,那么他可以说Idem Romulus Romam condidit(罗穆卢斯创建了罗马);如果他是在向游客介绍罗马,那么他可以说Hanc urbem condidit Romulus(这个城市是罗穆卢斯创建的);如果他是在介绍著名古城,那么在介绍了卡德摩斯(Cadmus)创建尼罗河畔古城底比斯,刻克洛普斯(Cecrops)创建雅典以后,他可以说Condidit Romam Romulus(罗马是罗穆卢斯创建的)。这三个句子的句法是一样的,主语都是Romulus,动词都是condidit,宾语都是Romam。但是,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引子和主要部分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句子的出发点、对话双方的汇合点,是Romulus这个人;第二个句子是罗马这个城市;第三个句子则是创建城市这个动作。它们传递给对方的信息、语篇的目标(the goal of discourse),也是不一样的。(同上:29—30)

Weil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语篇分析的思想,但是,他的分析方法跟传统的句法分析不一样。他不是孤零零地分析单句,而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 Aldo Scaglione教授,在为《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1978年版)写的“导读”中就把Weil的分析法叫作“语境主义的”。“对[ Weil]来说,不了解小句的整体意义,即它本身以及前文的意义,就不可能理解语篇各部分的具体排列。”(同上:xi)而且,他认为Weil的分析法跟倡导Textlinguistik的当代德国语言学家Harald Weinrich等人的理论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强调句子是整个篇章的一部分,句子分析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不断流动的语篇。(同上)

西班牙语言学家María Ángeles Gómez-González(2001:63)也肯定Weil为当代信息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认为他不仅证明了句子的词序跟语篇结构密切相关,受其影响;而且提出了在日后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主位/话题的4个特征:(1)代表句子的两个交际单位之一,即“出发点”(另一个是“语篇目标”);(2)承载已知信息(语篇目标则承载未知信息);(3)位于语篇目标之前;(4)通常编码为主语的句法功能。 M3bkPZwHk3FaC2rqmuS8FvIXeUdsLtUYL8PIUk3J7H+GK0X34pg1HlcG00RlTc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