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中的南伯子葵、《人间世》中的南伯子綦和《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是否是同一个人?郭象《庄子注》盖以为皆寓言人物,所以未尝措意。成玄英《疏》于《人间世》南伯子綦下释曰:“伯,长也。其道甚尊,堪为物长,故〔谓〕之伯,即南郭子綦也。” 于《大宗师》南伯子葵下则曰:“葵当为綦字之误,犹《人间世》篇中南郭子綦也。” 成《疏》误将《人间世》中的“南伯子綦”写作“南郭子綦”,应是偶然的笔误。在成玄英看来,南伯子葵、南伯子綦和南郭子綦显然是同一个人。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王夫之《庄子解》都未关注这一问题。 吕惠卿于《大宗师》的南伯子葵之名特加发挥:“南则明也,伯则为物长者也,葵则向明者也。南伯子葵则其质之明而可以为物长趣明而不已者也,是以知问道也。” 《庄子》一书拟想出来的人物名号,或有其深意。然而别无佐证,刻意深求则难免穿凿之病。从吕氏的发挥看,他并没有将南伯子葵与南伯子綦、南郭子綦关联起来的意思。或许这个问题也并没有进入他的视野。相较而言,王叔岷《庄子校诠》中的考辨更具说服力:
成《疏》:“伯,长也,即南郭子綦也。商丘,地名,在梁、宋之域。”《释文》:“南伯,李云:‘即南郭也。伯,长也。’商之丘,司马云:‘今梁国睢阳县是也。’”案《大宗师篇》成《疏》、《事文类聚后集》二三引此,南伯并作南郭。伯、郭声近相通,《齐物论篇》:“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徐无鬼篇》作南伯(参看《经义述闻》九引王念孙说)。《大宗师篇》:“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文选》范蔚宗《乐游应诏诗》注引作南郭,并其比。
这则考辨以《庄子》内篇与杂篇以及其他典籍中的引文相参照,证明“伯、郭声近相通”,是令人信服的。以同样的方式,王叔岷指出“葵”字当作“綦”字。 由此可知,《大宗师》的南伯子葵、《人间世》的南伯子綦就是《齐物论》开篇就出场的南郭子綦。
《齐物论》开篇的“吾丧我”和“天籁”几乎塑造了读者对庄子哲学的基本理解。然而,南郭子綦竟然是既无圣人之道也无圣人之才的。作为至德之境的向往者,南郭子綦所言与其说是问题的答案,毋宁说只是问题的提出。换言之,“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不是一个终极的哲学洞见,而是指向答案的根本问题。
南郭子綦虽然不是闻道者中所造之境最高的,但在庄子构造的哲学世界中,却有其不可或缺的位置。这一点,需要联系《庄子》内七篇中颜回的形象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