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我与手机摄影的故事

我是一个喜欢到处溜达的人。读书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筹划了各种自由行。上班后,由于工作原因我频繁出差,加上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计划一些更有挑战的旅行。十几年来,国内外的地方都去了不少,虽比不了职业旅行者,但在旅行方面我应该也算个“老江湖”。

我用照片记录旅途见闻,大概是从数码相机逐渐普及的时代就开始了。我用过卡片机,也用过单反。不过,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摄影,就是随手拍各种旅行纪念照。对那时的我来说,单反也是开自动挡当卡片机来用的。

直到2014年,我正式拜师学习风光摄影,旅行与摄影这两件事,才在我这里逐渐融合成了一件事——旅拍。

而在这之前的2013年,智能拍照手机逐步取代卡片机,微信朋友圈逐渐势起。当时的你我大概都没有太清晰地意识到,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我要跟你分享的我与手机摄影的故事就从这个时候说起吧。

1 2013的故事

智能拍照手机和朋友圈:一个新时代

2013年年初,我拥有了人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拍照手机——Nokia Lumia 900。有意思的是,这个节点正是朋友圈开始风靡的时候,大家拍照、分享的欲望突然间被大大刺激。随后几年,手机拍照功能随着互联网社交的爆发而极速迭代,几乎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研发的首要聚焦点。

我的第一组朋友圈。

虽然彼时画质和我的拍照技术都不太过关,但回看历史,记录的意义远大于一切。不经意间,我们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2013年新疆自驾。手机全景里的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和天山天池。印象最深的是赛里木湖,那就是我想象中天堂的模样。 @新疆,by Nokia Lumia 900

那年手机行业的巨头Nokia已英雄迟暮,但不得不说,在拍照上Nokia的确没少下工夫。比如这几张全景照片,现在看来,效果依然很不错。

不过这段时间,手机还是我拍照设备的“替补选手”,在用单反、卡片机拍摄之余,用手机拍两张照片发朋友圈,就是我当时的旅拍常态。那时候,手机与单反的差距十分明显。而且,在Windows Phone系统平台上,也少有对图片处理类应用的支持。

2 2014的故事

初识手机摄影魅力:轻便又快捷

时间来到2014年,那一年我开始学习风光摄影。回想当年的热情,我扛着好几公斤重的拍照设备登雪山、爬长城,大半夜趴在草原上等待日出,像打了鸡血。拍的照片不一定有多好,可真是累得够呛。

2014年,贡嘎雪山。在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蹲了4个多小时,就为了等这“日照金山”的一刻。持续的高原反应,呼啸的寒风,后半程的我已经是意识模糊…… @四川甘孜州康定,by Canon EOS 5D Mark II

那次的雪山之旅,我那部Nokia出了点问题,所以很遗憾没能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于是回来之后,我二话不说就换了人生中的第一部iPhone——iPhone 5s。这款手机在防抖、画质等性能上,明显比之前那部Nokia更好。

而且,慢慢地我还发现一件事,经由小屏幕呈现的照片,或来自单反,或来自手机,给观者带来的感受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有时,用手机拍的照片效果反倒更好。

还是2014年,我跟着几位风光摄影师去呼伦贝尔外拍。站在额尔古纳河这个“黄金机位”,当同行的摄影师们正为了拍全整个河湾而使出十八般武艺时,我只用手机上的全景功能,分分钟就轻松拍了许多张全景照片。甚至当他们还在摆弄云台、校准水平时,我连朋友圈都发完了。

2014年,额尔古纳河的日落。 @内蒙古呼伦贝尔,by iPhone 5s

在同一机位,使用单反拍摄的照片。即使使用了广角镜头,也无法记录整个河湾的全貌。想要用单反拍到如手机全景一样的视野范围,需要基于一个水平轴线拍摄多张。并且,还需要后期在修图软件中进行接片。一番操作下来,着实得花费不少工夫。 @内蒙古呼伦贝尔,by Canon EOS 5D Mark II

既然照片在朋友圈呈现的效果都差不多,我当然毫不犹豫地选那个更轻、时效性更高的设备。另外,那时候我出差越来越频繁,旅拍成了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活动。几公斤重的工作站是我的出差标配,想要再另外背一套单反设备,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手机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旅拍的唯一工具。

跟我来看看这组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街拍照片吧。这也是一次出差之旅,因为没有时间深度游,我就利用晚上和周末去“扫街”。古老典雅的建筑、满是涂鸦的小巷、自在闲适的当地人……没有了相机负重,我轻松自在地徜徉在墨尔本街头,用手机畅快地拍照,尽情地记录着这个我只看了一眼就爱上的城市。这是印象里我第一次只带了手机来拍照的国际旅行。

2014年,墨尔本街头。 @澳大利亚墨尔本,by iPhone 5s

只要不是追求摄影图库水准的高画质,并且照片的主要展示平台就是朋友圈,那手机真的够用了!

自从用了iPhone,我还发现了一个“新大陆”。那就是照片的后期处理居然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虽然彼时在iOS平台上,图片处理类应用称不上丰富,但相比Windows Phone,已经是宝藏般的存在了。自从发现了这个“宝藏”,无论是通勤时挤在地铁里,还是出差时候机中,那些平日里大量的碎片化时间,都被我用来在手机上做“后期创作”了,这简直太有意思了!

3 2015-2017上半年的故事

朋友圈“打卡”成了最大乐趣

2015-2017上半年这两年多时间,我几乎全部在出差中度过。疲惫的工作之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各地拍照“打卡”。

2015年,岳麓湘江畔。出差的地方离橘子洲很近,不过我没时间去游览,只能在傍晚前到江边散步,然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湖南长沙,by iPhone 6 Plus

2015年,匆匆路过宁波解放桥,看到了天空中异状的云彩。 @浙江宁波,by iPhone 6 Plus

2015年,踏着厚厚的积雪去张家口城郊拜访客户,离开时已是傍晚。工业厂区没什么特别的景色,我便以一个大雪窝为前景,拍下了这张照片。 @河北张家口,by iPhone 6 Plus

2016年,皋兰山三台阁上,一眼看兰州。 @甘肃兰州,by iPhone 6 Plus

2016年,夕阳晕染金鸡湖。记得拍这张照片的那天,我正在参与筹备公司的一次重大活动,整个人“压力山大”。即便这样,我也没落下拍照这件事。 @江苏苏州,by iPhone 6 Plus

2017年年初,南京百家湖,夕阳落桥头。 @江苏南京,by iPhone 7 Plus

2017年年初,威海海滨,绚丽的海上日落。 @山东威海,by iPhone 7 Plus

与纯粹的旅行不同,出差中的拍摄总是很匆忙。我常常在结束了下午的工作之后,把电脑放到酒店,就急忙奔向附近能拍照的地点。那段时间,我镜头里的很多地方并不是著名景点,但这并没有消减我拍照的热情。如果运气好,看到了美丽的日落,那大概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这段时间,我脑海中旅拍的概念基本上变成了“打卡集赞”。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拍一张不错的当地风景照,再发到朋友圈,成了我出差之余最大的消遣。

4 2017下半年的故事

原来,感受是最重要的事

2017年,我离职开始创业,空档的那段时间,我给自己安排了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对于旅拍,我有了与之前不太一样的感受。

去贵州铜仁梵净山,是刻进我心里的一次旅行。

梵净山的标志景观——红云金顶。 @贵州铜仁梵净山,by iPhone 7 Plus

梵净山常年云雾缭绕,故有“仙境”之称。不过,身处“仙境”之中却并不一定美好。我去的那天,雨雾蒙蒙,缆车被团雾包围,我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小盒子里。据一位当地“驴友”说,他此前曾来梵净山六次,从未见过仙山真容。可想而知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欲哭无泪!

遗憾又不甘心的小情绪,一直伴我走到红云金顶前。不过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也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将会看到怎样的奇景。正当我情绪低落之时,突然间,前方好像亮了起来,迷雾在十几秒内骤减,一座巨峰霍然出现在我眼前,我顿时惊呆了。

红云金顶现真容,一切只是转瞬间。

此前的惆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狂喜。我赶紧用手机记录下这个过程。随后几十秒,红云金顶再次隐入浓雾。

更棒的经历还在后面。照片中的这座巨峰是可以攀爬的,可直到爬到半山,我才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什么:单行道、全峭壁、没护栏——稍有不慎,后果很严重!

毫不夸张地说,瞥一眼山下,就是壮汉也会两腿发软。此时的我即便再想拍照,也是有心无胆(其实是手脚发软,连手机都要拿不住了)。于是我果断决定:收起手机,排除一切杂念,手脚并用,一鼓作气登顶。虽然到达顶峰时我的手脚都还在狂抖,而且仍笼罩在迷雾中什么也看不见,但此时我根本不在乎这些,心中只有对自己的无限崇拜。这简直就是一次人生壮举啊,太有成就感了!

经历过这次旅行,我不再强迫自己拍照打卡了。亲手触碰过冰冷的岩石,亲身经历过心悸与颤抖,即使攀爬过程中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但这个过程却刻在了我心里,这难道不比打卡发朋友圈更有意义?拍照很重要,但旅行中的独特体验更重要。

2017年,除了梵净山之旅,我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旅行。那年7月1日,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我特意跑到维多利亚港湾去看烟火表演,那晚的烟火真是美轮美奂。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维多利亚港湾烟火表演。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by iPhone 7 Plus

这已经是我不知第几次在维多利亚港湾看夜景了,工作之后的每一年我大概都要来香港一两次。不过这一次的感觉很不一样,没了工作傍身,我做了一个即兴的决定:去大澳渔村,去探访香港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

大澳是香港的“B面”,这里没有霓虹闪烁、行人匆匆,取而代之的是依山傍水、闲适优哉。这里的人还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居住在水上棚屋里,远离城市喧嚣,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一来到大澳,我就专挑游客少的路线走,却不想误入了本地人为庆祝重要节日而设的戏台。我找了个前排的座位,半眯着眼,窝在椅子里,晃着脑袋听着完全听不懂的粤剧,像当地人一样消磨着悠长的下午时光。时间就在咿咿呀呀的剧曲声中慢了下来,又慢了下来……

大澳渔村,青山绿水间的慢生活。 @香港大澳渔村,by iPhone 7 Plus

有意思的是,当我快离开时才发现,我刚进大澳就走反了方向,那些游客最常去的景点,我基本都错过了。不过也因此误打误撞,感受到了最原汁原味的本地人生活。

自此之后,我更加不强迫自己去景点“打卡”。甚至有时还会故意留出时间,收起手机,让眼睛和身体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感受旅途中的每一处小细节、每一点小快乐。

5 2018的故事

手机性能一路“开挂”

2018年,我被“绑”在创业项目中无暇远行。不过,手机的发展并没有因我而放慢半拍。正是这个时期,手机如穿上了铠甲的钢铁侠般一路开挂,各种黑科技好似瞬间傍身:像素越来越高,算法越来越智能,镜头数量越来越多……

当时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华为首推的“超级夜景”技术。直至今日,这依然是热衷拍风光的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它完全打破了原来“手机在夜晚不能拍照”的魔咒,而且操作比单反简单很多,关键是拍出的照片效果还特别惊艳。

古北水镇戏楼,建筑细节毕现。这哪里是手机,简直就是夜视仪。 @北京古北水镇,by HUAWEI Mate 10 Pro

同期的国产手机,也都在各自选定的赛道上进行着技术升级的狂奔。比如拥有那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的vivo,就在人像、自拍上狠下工夫。后来我作为手机摄影达人受邀体验vivo真机,简直被自己的“盛世美颜”所倾倒。

6 2019的故事

探寻照片背后的“意”

2017年年末到2019年年初,我有幸跟几位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老先生学习,由此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耳濡目染之间,我也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拍摄题材——北京中轴线。

长焦镜头里的故宫掠影。 @北京故宫博物院,by HUAWEI P30 Pro & vivo X30 Pro

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有二。其一,北京是国内外朋友来中国旅行的首选地之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摄影师,如果能为大家整理出一条极具代表性的旅拍线路,我会感到特别自豪和有成就感;其二,北京中轴线拥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悠久的传统文化,边拍边看书,于我是一个难得的深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尝试通过摄影语言来呈现历史之“意”、历史之“感”。

巧的是,2019年,手机在硬件上也大有突破。几家安卓厂商纷纷推出了拥有超长焦与超广角的多镜头旗舰手机。尤其是长焦功能,对古建筑的拍摄来说,简直是“神助攻”,我的作品也因此在构图、取景上更加灵活和丰富。

7 2020的故事

整理,为你呈现“手机摄影”的故事

面朝大海的理想假期,因疫情戛然而止。 @海南,by vivo X30 Pro

时间来到 2020 年年初,世界突然停摆。春节期间,在海南短暂地享受了两天阳光海浪,我就因疫情紧急返京。之后就是整整五个月足不出户的“闭关”。利用这段宝贵的空档时间,我仔细回顾与梳理了这些年与手机摄影结缘的点滴。也正因此,才有了现在你手中的这本书。

这些年来,手机摄影于我,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爱好或工作,它已融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融入我每时每刻的思考中。我很想借此机会,将自己这些年在这个领域的探索、思考、收获整理出来,如果能够为热爱生活、喜爱手机摄影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参考,那于我就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 QhiQ3caoPXnvEYOE6wZ9x5KXqFyAxuhIyCj77DN9pGE2CE8z0QFW8zsaU0q0pu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