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徐泓先生的又一部大作《明清社会史论集》将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令我十分高兴和敬佩!

在当今台湾学界研究明清史的学人中,能够在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行中同时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徐泓先生大概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就台湾的情况而言,现在任职于台湾各重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中青年明清史学者,大部分出自徐泓先生的门下,明清史研究蔚然成风,以致使某些心存高远的人士格外不服气,指责徐泓先生为“学阀”。

“学阀”一词,据我猜测,可能是源于汉唐时期的门阀制度吧?故而又有更加吓人的名称——“军阀”。大概就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军阀”过于吓人,1949年之后,大陆的各界人士,不时要狠狠地批判“军阀”,“军阀”的名声臭不可闻。连累之下,“学阀”一词,也就很难吃香,流行不起来。替代之法,是启用了“权威”或“学术权威”的雅称。

“权威”一词,是颇为符合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的原则的。在先秦的典籍中,“权威”即已出现,如《吕氏春秋》云:“万邪并起,权威分移。”恩格斯亦云:“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论权威》)有了这双重的保障,即使是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红卫兵”造反之时,革命小将们也不敢造次,擅自消灭“权威”二字,只是在前面多加了几个字,成为“反动学术权威”。由于有这样的辞源关系,徐泓先生在大陆明清史学界中,没有人称他为“学阀”,倒是不时有同行称之为“明清史学术权威”。顾颉刚先生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人物,学问精深,20世纪50年代之前,已经被戴上了“学阀”的帽子,但到了60年代后,换了一顶帽子,即“学术权威”或“反动学术权威”。

如此说来,徐泓先生在台湾被指责为“学阀”,在大陆被同行尊称为“明清史权威”,倒也不是不可以欣然接受。无论是“学阀”“军阀”,还是“学术权威”,都不是任何人心存高远、想当就能当得上的。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勇士唐·吉诃德,很有拯救世道的雄心壮志,但是没有听说人们称他为“军阀”。再如我们古代的吴人孙山先生,“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荣登榜末,我们总不好称他为“学阀”吧?就说眼前的事吧,我和我所认识的许多同行,在历史学界谋饭碗也有三四十年了,也都很希望有人称我等为“学阀”,但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没有!

无论是“学阀”也好,“学术权威”也罢,人们对这两个词的解读可能有许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学阀”和“学术权威”,必须经过自身艰辛的学习、劳动、探索,从而形成足以影响同行学人以至后世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流派。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徐泓先生无论被讥责为“学阀”,还是美誉为“学术权威”,都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徐泓先生在明清盐业史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风气变迁研究,明代家庭、婚姻及人口研究,明清历史地理与城市史研究,明清史源学与《明史纪事本末》的校证,以及学术史的研究回顾与史料编纂等领域,都做出了卓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尤为难得的是,他于古稀之年,尚能密切注视国际上明清史研究的最新动向,向国内同行及时介绍国际上明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关于“新清史”问题的讨论,何炳棣先生研究成果的引进等,在国内明清史学界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如此看来,徐泓先生“学阀”和“学术权威”的帽子,还得继续戴下去。

我和徐泓先生相识已有三十余年,我们既是同乡,又是同行。为了避免“亲亲相护”的嫌疑,我就不好对本书中的大作高论妄加评说了;再说,金声玉振,文心雕龙,又何须我来饶舌!徐泓先生征序于我,我就借此机会,聊些跟徐泓先生似乎有些关联的“学阀”“学术权威”的事情,以供徐泓先生及我们的同行们一笑。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陈支平
2017年3月10日
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j4lggVThTmQ/il0nbfWo52SbvOJi7Qt8wHDpNfS7MNaNV3jAn7iaWNED8v3Cr+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