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所有与课程相关的、与学生和教师经验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课程的内容应该尽量清晰。下面有一些不同的内容选择标准可供参考。
(1)哲学取向标准。这些标准关注理论、方法论、价值方面的教学意向。如:
◆课程内容应该服务于提高而不是终止学生智能发展。
◆仅仅考虑技术事务的内容在大学教育中没有容身之地,课程内容还应该包括道德和价值方面的考虑。
◆课程内容应该有益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入而不是肤浅的理解。
(2)专业要求标准。这些标准认为,课程要清晰地反映出实践中的法定要求和需要具备的专业要求:
◆课程内容必须提供进入一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对职业规则的关注。
(3)教育心理学标准。这些标准有关心理规律的应用,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
◆课程内容应该经过细致的整合,避免出现知识的碎片,导致学生丧失发展“深入”学习方法的机会。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提供机会强调并发展高阶思维技能,如推理、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
◆课程内容应该与有过程的活动相关,有助于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4)可用性标准。这些标准关心教学等方面的可行性,与资源方面的考虑相关:
◆在缺乏合适的选择材料时,课程内容应该从一两本主要的教材产生。
◆课程的内容会受到一些关键教学资源的可用性的影响,如图书馆资源、计算机设备、人群、物理环境等。
(5)学生特征标准。这些标准关系到所教授学生的特征。这些标准非常重要,学生的特征可能在多方面影响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可以反映所有学生的情况、需要和兴趣。
◆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智能和成熟水平匹配。
◆内容的选择应将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考虑在内。
事实上,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性格(尤其是教师对自己角色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角色和课程内容功能的认识),以及教师所教授学科本身的规则和实践。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有助于学生学习。
通常我们会看看可以选择的教材品种,可能会与其他的教师谈论,看看他们使用什么教材,然后试着找到和我们计划在课程中要教授的内容最匹配的教材。下面是选择教材可以考虑的一些项目清单,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参照是否符合下面的描述。
1.对有难度的词语和概念的处理
(1)是否使用了斜体或粗体?
(2)是否列出了新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
(3)是否在课本中提供了术语表?
(4)如果有术语表,那么它是否以连续的旁白的方式出现?
(5)是否避免使用脚注?
2.教学指引帮助的使用
(1)每章开始部分是否有一个总览或总括?
(2)每章结束部分是否有总结?
(3)每章开始部分是否使用先行组织者 ?
(4)如果使用了先行组织者,是否对澄清观念起到了有用的框架性作用?
(5)行为目标是否可用?
(6)正文中是否插入了其他问题?
(7)如果正文中插入了其他问题,它们是否充分提醒了读者后文的信息?
(8)作者是否通过各种教学指引帮助向读者指明了什么内容是重要的?
3.印刷组织
(1)各章节标题是否有等级水平,不同章节标题的等级水平是否一致?
(2)主要的标题是否大写了?
(3)下级标题是否使用了提问的方式?
(4)是否为浏览提供了一些醒目的标志?
(5)每一章是否提供了一些能够简单、清楚遵循的提示?
(6)正文是否“组块”以促进更有效的阅读?
4.插图实例的呈现与恰当性
(1)使用的插图(示意图、照片等)是否与正文相关?
(2)插图是否有助于解释正文?
(3)插图是否为理解正文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4)插图是否有标题,是否能提供清楚的、相关的自我解释?
(5)插图的位置是否在有关文字的附近?
(6)插图如果在相关文字附近,参考起来是否清楚?
(7)作者是否使用不同的资料(包括流程表、运算法则与信息图)来保持吸引力?
(8)如果使用了不同的图表,是否对如何使用这些图表提供了清楚的指导?
5.自我测试的提供
(1)每章结束之后是否有问题用来测验学生对该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2)问题的难度是否合适?
(3)是否为读者提供了可检索的答案?
(4)如果提供了可检索的答案,是否提供了精确的信息指出答案在正文中的位置,比如“第67页第3段”?
6.效果加强
(1)在每章的结束部分,作者是否为进一步阅读提供了其他的注释或建议?
(2)如果为进一步阅读提供了信息,作者是否讨论了这些参考资料的关联性?
(3)这些效果加强资料是否适合于用来指导学生?
7.作者意图的澄清
(1)作者是否向读者建议应怎样来阅读教材?
(2)如果提出了阅读建议,作者是否对初入门学生和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指导?
(3)作者的意图是否是将所有内容很好地连接起来?
(4)如果作者有意图连接所有的内容,标题或下级标题是否提供了这样的信号,使教材的内容成为一个整体?
(5)页面和章节的设计是否有逻辑,是否体现出一致性?
(6)面向的主要读者是否觉得阅读起来容易?
应该对自己制作的或打算购买的教学材料进行仔细的评价,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相关性
(1)为何要使用该材料?
(2)该材料如何与课程单元或其他材料相关?
2.内容
(1)材料确实是真实的吗?
(2)材料平衡吗?
(3)材料是最新的,而不是陈旧过时的吗?
(4)材料对学生的知识情况有正确的预估吗?
(5)材料以合适的理解水平呈现了吗?
3.结构
(1)材料的选择有逻辑吗?
(2)材料进行了细分,结构清楚吗?
(3)材料的长度合适吗?
4.表达
(1)语言清晰吗?
(2)表格和插图的效果最佳吗?
(3)版面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吗?
(4)材料的呈现方式有趣吗?
(5)如果是为自学设计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使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