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努力推进内容创新战略

今天,我们在集团成立五周年之际,召开内容创新大会,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把集团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研究部署实施内容创新战略的具体措施。下面,我就内容创新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内容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先看国际出版业的情况。第一,为了垄断资源和市场,大型出版公司不断兼并重组,扩张规模,独立的出版社纷纷被并购,资源与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扩张与整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的一大趋势。第二,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顶级作家的畅销书大多集中在少数出版社手中。第三,教育出版仍然是最大的出版市场,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大众出版是出版业最活跃、最生动的领域,其中畅销书起着关键作用。第四,内容资源在多媒介的互动十分明显,拉动着大众出版市场。数字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学术出版市场的分化,电子出版和网络销售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五,国外大型出版集团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最近阿歇特出版集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我们频频互访,透露出进入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急切心情。综合分析这五个特点,我们看到内容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兼并冲着内容而起,品牌依托内容而兴,网络和市场也围绕内容而不断扩张。这说明,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内容已不限于传统意义,它已经成为多种媒体兼容互通,可多次多样地使用的,包括思想、文化、科技、娱乐等在内的各类信息。因为多元的使用价值,内容形成了自己的产业。150年前,马克思说过,人类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精神生产。由于科技发展,这种精神生产已经演化为内容产业。可以预见的是,当网络平台最终形成之日,当数字电视最终普及之时,最紧缺的资源将是内容,竞争的制高点也将是内容。内容为王将不是出版人的梦想,而是越来越明晰的现实。而内容的生命在于创新,内容的价值植根于创意。新知、新趣、新解、新意,新的设计、装帧、版式,都将成为触动心灵或抢眼夺目的重要因素。

我们再看国内出版业的发展情况。第一,民营出版公司日益做大,人们常常议论它们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其实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文化商人的形成。一些既有文化理想又懂商业运作,既追求眼前利益又谋划长远大计的新型书商正在涌现。这些精明的策划人,把目光盯在内容资源上,将精力注入内容创新中,北京的各种图书公司无一不是为了争夺内容资源,仅数年时间就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到了2600多家。它们无论是出于文化传承的目的,还是商业利益的考量,无不把创新作为生存的基础,作为发展和竞争的主要手段。第二,国有各大出版集团纷纷把内容提供作为自己的产业定位,把内容创新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像北京、上海、两湖和两广,已经做了数年准备,崛起之势可感,无声压力逼来。“中国文库”“世纪文库”“话说中国”等,都呼喊着一个共同的声音——内容创新。

我们再把眼光聚焦到教育出版。第一,基础教育教材面临洗牌。截至2006年,全国的情况是,小学、初中有59家出版社的179套教材,高中有32家出版社的59套教材,在竞争中瓜分了市场份额。我们占据着有利位置,但新一轮标准及教材送审即将到来,其中变数难测,沉浮未定。这既是凤凰集团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对我们内容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第二,教辅的市场销售比例上升,竞争加剧,利润率将持续走低,品牌教辅具有进攻做大的态势。第三,职业教育教材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扶持力度,学生人数将持续上升。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职业教育教材的更新速度,于是在教材市场需求增大的同时,各路人马蜂拥而至。第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逐步到来,高等教育出版物的需求量将稳步上升。江苏的大学数及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占全国第一,在这一市场已经被垄断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市场细分和新的服务赢得份额,任务十分紧迫。第五,教育报刊将会有大的调整与重组。全国共有100多家教辅报刊社,其中英语类约有40家,语文、数学类各有20多家。《英语周报》发行1634万份,已经成为全国首家“著名商标”。《学英语》《英语辅导报》发行量均超1000万份。随着行政手段的弱化,将发生大的重组,产生新的格局。透过这五种现象,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内容的竞争,而成败的关键依然是创新。

大众和专业出版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2005年,全国每天出版的图书达600多种,选题重复、跟风严重,单品种图书的平均销售量不到2000册。另一方面,畅销书此起彼伏,《品三国》在几个月内销量突破了80万册。《话说中国》历时8年,投入数千万,实现销售1.3亿元。综合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总量激增,但平均销量不大;二是亮点频出,单品种销量惊人。稍加比较不难看出,其中创意、创新是两者的分水岭。

国内各种出版力量的基本动态告诉我们,作为出版企业,最根本的是要抓内容创新。通过内容创新,教材才有可能在新一轮审查中胜出,教辅才能在市场中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同,报刊才能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众图书才能形成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专业图书才能具备学术的影响力。可见,内容创新关系到凤凰集团三大出版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集团版图书在三大市场的占有率,更关系到集团“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可以这样说,竞争留给凤凰的时间已经很少很少,我们必须抓紧再抓紧;市场留给凤凰的空间也已经很小很小,我们必须奋进再奋进。我们必须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内容创新问题,必须从做强做大的高度来思考内容创新战略。同时,针对自身实际,扬长补短,谋划未来,使内容创新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客观分析集团内容生产的状况

江苏出版业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一代又一代的出版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造了令同行瞩目、让后人骄傲的业绩。

一是 重点图书获奖情况处于全国前列。从1991年以来,各社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出版物大奖101个,其中国家三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75个,国家级电子音像奖22个,国家级期刊奖4个,获奖比例在地方出版集团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 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图书板块,如译林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汉译大众精品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文学、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当代文学和港台言情小说、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学术丛书、江苏美术出版社的“老字号”系列、凤凰出版社的古典文学系列等。

三是 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大众读物,《草房子》《芝麻开门》《平原》《玉米》等优秀作品,特别是《希拉里自传》《兄弟连》《魔戒》《情海星空》等畅销书,在社会零售市场为集团的品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 一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图书,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专业图书,成为集团获取各类奖项的主力军,如“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我的经济观》《动物世界的黎明》《临床皮肤病学》等。

五是 基础教材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国标品种基本齐全,仅次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位列全国第二,并且进入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2006年)秋总发行量达到7825万册,其中省外4415万册。

六是 集团出版的职业教育公共课教材已基本覆盖全省,专业教材也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影响。

七是 幼儿课程读物在省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八是 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教材实现了点的突破,已有31种教材选题入选国家“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这八个方面代表了我们内容生产的主流,凝结了众多出版人的汗水,体现了凤凰集团的突破与创新、发展与开拓。

但是,有些情况也让我们坐立不安,甚至深受刺激。我2005年9月上任,10月赴京,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同志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看不到你们江苏的书。最近,集团出版部召开了座谈会,各方专家所言所议,同样令我们汗颜。他们都是好意,也说了不少鼓励的话,但这样一种共同的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据“开卷”统计,全国31家出版集团中,凤凰集团在全国零售市场上位列第8,市场占有率仅为1.62%,排名第一的中国出版集团的市场占有率竟是我们的4.7倍。同时,我们大部分出版社的排名都在100名之后。对开卷的数据大家有不同看法,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通过中国书业中这个唯一的市场统计平台,我们至少可以从总体上看出我们在全国零售市场的表现,可以感受到我们内容创新力弱,畅销书少,适销书、常销书总量不够,大众市场的占有率不容乐观。

在省内市场,2005年,在发行集团的发行总量中,集团版文教图书占34%。在以非教辅为主体的纯零售图书方面,集团版图书占总量的14.2%。大众图书市场份额占比更叫人看不懂、坐不住。

市场销售的是内容,市场表现可以折射出内容生产的方方面面。最近,集团召开了不少座谈会,听取了老同志、社长、总编、编辑、发行等各类人员的意见,我今天的讲话,很多内容都是大家的分析和意见,不少段落就是基层的领导直接写下的。我们深感集团战略要和各单位战术对接,首先,各级干部的信息要沟通,思想要打通,认识要统一。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大家认为,制约集团内容生产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

第一,战略定位。 教材和核心教辅,印量大,码洋大,利润大,营销过程相对简单。而大众和专业图书策划难,品种多,印量小,营销复杂。这一特点产生了驱动效应,使内容生产的注意力聚焦到教材及核心教辅,有意无意间削弱了大众和专业出版。作为出版企业,尽可能挖掘利润最大的板块,是符合企业利益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正是过去这一正确的选择,才奠定了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但政策环境和市场情况变化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教育出版方面,从结构上看,门类不全,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出版力度不够。缺少“走天下”的品牌教辅,缺少包括学生工具书在内的“走天下”的中远距离助学读物。教育报刊产品缺乏整体竞争优势,市场布局过度依赖省内,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很多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整体作战能力较弱。在大众和专业出版方面,没有中长期的指导思想、定位、思路和规划,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随机性强,没有形成真正高精尖的、有重大影响的特色板块。主动策划的少,零散偶遇的多;短平快产品多,中长线产品少。从集团整体层面看,思路不够清晰,定位不够清晰,板块不够清晰,重点也不够清晰。

第二,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是出版产业的本质要求,是内容创新的核心环节。但我们对内容资源的调研不够,对作者资源的掌控不足,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快,内容呈现的形式讲究得也不够。同时,在政策支持、机制保障和资金投入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第三,营销问题 。我们营销理念比较落后,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创意平平,销售网络、营销能力等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少。

第四,机制问题 。首先是考核机制亟待完善。现有考核机制重经济指标,重销售利润,符合过去发展的要求,今后基本面仍要坚持。但它对大众和专业出版产生的不利影响,必须认真对待,尽快分析解决。其次是运作机制不够健全。再次是奖励机制有些乏力。最后是投入机制有待研究。大出版需要大投入,品牌打造、市场培育、顶级畅销书竞争、核心产品集群打造、产品研发营销、人才挖掘培养等一切与内容创新相关的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在这方面投入较少,有的是钱少不敢投,有的是缺乏经营意识不愿投,有的是有钱想投但没有合理的机制投,使作者资源无法向集团聚合,甚至流失。现在有远见的出版社、出版集团,都在大搞“圈地”运动,买断作者,垄断资源。接力出版社高价从作家出版社挖走畅销书作家杨红樱,从春风文艺出版社挖走策划高手郭敬明,上海文艺出版社天价竞标《品三国》,花城出版社花重金买断《王蒙自传》。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不能只是感叹,不能只是抱怨,必须立即着手研究投入机制问题,必须有最大的魄力,下最大的决心,谨慎调研,审慎选题,看准项目,重资投入。过去我们抓教育出版,抓得早,抓得狠,抓得准,抓出了巨大成效。现在我们要像抓教育出版那样,在早、狠、准上下功夫。我们觉得,过去放开手脚抓教育出版,抓出了全国总量第一的经济大盘,现在也应该使之反哺大众和专业出版了。

同志们,讲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埋怨,责怪,不看主流;一种是重责任,重使命,深爱集团。我们在给省委领导汇报工作时列举了集团六大优势,一是教育出版在全国举足轻重,二是发行营销规模全国第一,三是重点图书获奖处于全国前列,四是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五是基础设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六是地缘优势突出。这是我们的主流,是集团的基本面,必须充分肯定。希望同志们听了以上分析,对集团主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充满信心,热爱凤凰;同时对局部的、发展中的问题有深刻的把握,从而居安思危,发展凤凰。

三、关于创新大众出版的思考

内容创新是大众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集团提升大众出版的主要手段。内容是出版产业链的第一环,而最终一环销售的也是内容,内容贯穿着全过程。在如今的多媒体时代,尤其如此。谁控制了内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内容创新,就是通过新颖的创意,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需求,使图书“双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要狠抓内容源头 。出版的源头在作者,创新的源头一般也在作者。拥有了高端作者,占有了高端出版资源,就拥有了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条件,就掌握了内容创新的主动权,就站到了市场竞争的前列。内容创新,必须巩固并扩大自有资源,形成特色、优势和品牌。在资源和作者问题上,我们要深入发掘,大胆创新,敢于竞争,通过买断著作权、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股份合作、提供优质服务等多种形式,储存内容资源,积聚创新能量。

二要研究细分市场 。大众出版的特性,就是要在细分市场中谋生。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市场潮流,细分目标群体。要通过细分市场发现选题、寻得作者,把创新的位置前移到市场的研究中去,前移到对需求的判断上去。

三要建好编辑队伍 。内容创新的关键在于优秀的编辑人才。案头编辑保证着图书质量,策划编辑影响着市场销量。他们在内容创新中侧重不同,作用不同,缺一不可。编辑队伍的专业功底、资源禀赋,市场嗅觉、创意本领、文化追求和商业眼光,对内容创新至关重要。《话说中国》的成功,可以说与策划人的创造性劳动密不可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成功,显示在屏幕上的只是几位主讲人,但每一份讲稿都有一个团队在进行内容设计,这些团队如同图书的编辑一样,承担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对内容信息再设计、再创造的创新责任。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内容创新的重要一环,他们是内容创新的主要力量。

四要定准方向选好板块 。内容创新的基础是明确结构、构建板块。结构杂乱无章,板块面目不清,内容生产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结构与板块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已有的优势上,必须建立在潜力优势的打造上,必须知己知彼,避其锋芒,抓住特色,重点突破,由点到线,由线而面,逐步做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经管书,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生活书,之所以形成特色,甚至具有垄断性,无不说明清晰的结构和板块对内容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五要创新内容的呈现形式 。内容创新,必须高度关注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这同样是内容创新的组成部分。装帧、纸张、印制等因素,都要提高到创新的层面加以研究,认真做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书名或装帧不一定能造就畅销书,但它往往会使一本好书失去畅销的机会。全国每年出版二十多万种新书,要不被市场淹没,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仅仅因为形式上的翻新就印量猛增的事例屡见不鲜,浙江版配图《唐诗三百首》的畅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的书仅仅因为开本变化、增加新的表现方式就会从滞销变成畅销。译林出版社的《生死朗读》通过改变开本,增加有声光盘,图书的销售也大大增加。同样,书名既是内容,又是形式,好的书名能对内容画龙点睛,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谁动了我的奶酪》《哈佛女孩刘亦婷》《登上健康快车》,都是畅销书的典型例子。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每一本书,都印有图书上架建议,化学工业出版社都印有专门标识,同类图书同种标识。这些细节的创新,都对图书的营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要强化全流程的组织领导 。出版社是内容生产的组织者,必须对图书结构有明确的把握,对板块有总体的设计,对需求动态有敏锐的感觉,对产品有相当精准的判断力,对生产的流程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要打通作者、编辑、制作、出版和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科学地整合内容生产要素,让生产力的组合在市场的变动中变动,让出版人与创新项目实现互动。要强化营销队伍和平台的建设,综合统筹,实现内容促营销、营销带内容的良性互动。“中国文库”“世纪文库”“话说中国”等丛书获得成功,不仅在于大投入、大制作,而且在于出版单位对资源、人力、资金的组织作用。各自为政不可能生产大规模的产品集群和板块。要加强内容的研发力量,根据市场趋势,策划新颖的选题和板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小我大,人好我优,时刻领先一步,占据市场最大份额。要从组织领导的保障机制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策划机制,形成研究、指导、协调的运作机制。

内容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立足内容抓创新,同时又必须跳出内容抓创新,为内容创新提供必要的保证。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创新理念 。一要改变大众出版等于亏本经营的观点。大众出版市场风险高,强烈依赖卖场渠道,平均利润小于教育出版。但是,只要大众出版真正做好了,盈利空间仍然不小。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众图书出版公司是兰登书屋,它每年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销售的图书在4亿册左右,而员工只有5000多人。兰登的经验是用不断的变革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在国内,商务印书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都已成为运作大众图书的成功者。二要改变大众出版可有可无的观点。大众出版主要通过社会零售市场,特别是中心卖场实现销售,对公众的影响力最大。出版企业要成为品牌企业、知名企业,就要依赖口碑和公信度。企业的名气不同,对资源、商机的获有率也就不同。三要改变大众出版题材缺乏的观点,树立起做好大众出版的信心。常有编辑抱怨,选题都被做完了。其实,内容资源是海量的、取之不竭的,关键在于抢先发现、善于发现,在于有效甄别、有效选择,在于举一反三、创出新意。大众图书市场上最近涌现的学术通俗热,就其内容资源而言,可以说无数人研究过、出版过,但由于针对市场需求有了新的策划、新的呈现形式,因而产生了顶级畅销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要创新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要成立集团大众出版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解决与大众出版有关的重大问题,为大众出版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考核机制,对现行出版社的考核评价标准进行审视,分类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加重对大众图书的考核权重。三是驱动机制,加大对大众出版的扶持力度。集团决定设立2000万元的大众出版专项资金,对看得准、有市场、有影响的好图书、畅销书和核心板块加大资金投入。四是激励机制,要对大众出版的成功项目和组织者、编辑及营销策划人员进行重奖。特别是在分配机制上,要大胆突破,勇于尝试。

第三要创新营销 。一要真正把全程营销的理念落实到内容生产的全过程,从内容资源的发现和选择开始,将营销渗透进每一个环节,直至把图书推广到读者的手中。二要加大对营销环节的投入,提高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要做市场细分,研究目标群体,瞄准特定对象,在细分市场中扩大营销。四要拓宽视野寻求新市场。在研究国内图书市场营销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地让图书“走出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6年发布了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外语教育计划,准备投入1.14亿美元,2007年启动。我们可以在海外市场中营销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读物,可以通过大众读物满足海外了解中国文化的市场需求,扩大市场空间,扩大营销总量。五要全面提高销售队伍素质,逐步使营销人员既了解市场又了解图书,既爱书懂书又精通经营之道。

第四要创新队伍 。一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识到一切创新都归结于人才的创新。二要大胆破格起用人才,用其所长,不拘一格,绝不求全责备。三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四要培养引进人才,对管理、编辑、营销等各类人才都要重使用、重培养、重激励,把优秀人才送出国培训,并为他们营造干事业的良好环境,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理想、有商业头脑、热爱出版、献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

第五要创新品牌 。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市场需求,集中力量打造支撑集团品牌的出版工程。从已有的共识看,汇集团之力,集各社之长,聚多方智慧,把“凤凰文库”打造成品牌出版工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凤凰文库”应该是具有文化之魂,具备凤凰特色,联结凤凰出版的过去与未来,既对过去集团版精品书做提炼汇集,又能展开未来出版的开放式构架。既有继承荟萃,更重创新力作,做到成体系、成系列、有规模、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构建“凤凰文库”,是集团提升大众出版、做精专业出版的重要举措,是对内容生产的一项中长期规划,对集团的内容创新和未来的品牌建设意义重大。要通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在年底前勾勒出“凤凰文库”的总体框架,确定先期进入的学科领域,细化选题项目,并纳入各单位明年的选题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同时,对“凤凰大众文库”等具有品牌意义的创意,也要抓紧论证。要先议后做,边议边做,逐步完善。

四、关于创新教育出版的思考

教育出版是集团的强势板块,要依靠内容创新,使这一板块优势更强、领域更宽、总量更大,使教育出版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一)建立基础教育教材出版基地,确立基教领域教材出版的领先地位。(二)创建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核心基地,确保在全国地方出版集团中位居前列。(三)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高专课程及教材建设,全面推进幼儿教育课程及课程读物建设。(四)形成高等教育教材、社会教育教材的多点高端突破。(五)实现教材与配套教辅、同步与中远距离教辅、省内与省外同步教辅、助学读物与助教读物的“四组结构体系”。

要实现上述目标, 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教材建设 。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主体地位,全力组织课标教材的修订,力争全部教材二次送审通过,并通过送审、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构建学科更为完备的品种体系。要抓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有利时机,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纲要》这个制高点,突出重点学科和主干专业,加大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研发工作,建设以若干精品教材为主要支撑的立体化教材解决方案。

二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力度 。要拓展省外市场,组建凤凰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力争基础教育教材全国平均市场覆盖率达到20%,教辅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10%。要稳固省内市场,确保省内教材(含租型)的占有率提高5%~10%,集团教辅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7%。要充分做好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的应对工作,确保应标工作全面成功。要充分发挥集团维护市场的整体功能,依托发行集团,派遣专人协助各地新华书店维护教材教辅市场,形成社店联系更加紧密、信息和利益联为一体的机制。

三要加强教育出版的研发与支撑 。要建设好教材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实现教材培训、课件开发、资源积累等后续服务工作,为打好教材市场的持久战提供技术支撑。要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筹建教育出版研发机构,聘请一批有全国影响的课改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申请一批国家重点课题,进行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研究,规划、协调各出版社的研发工作,为各类教育出版提供专业支撑。要着力发展三大教育报刊群——基础教育助学类报刊群、幼儿报刊群和教育研究报刊群,为教材尤其是基础教育教材提供专业学术支撑。

四要理顺教辅出版秩序,打造结构合理的品牌教辅体系 。第一,理顺系统教辅出版、发行秩序。各单位与其他社会力量在省内市场进行系统教辅方面的合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守出版法规;不得涉及试卷、练习册性质的同步教辅;对已有合作项目,要严格控制市场规模,主导市场运作;对其他社会力量已经占有的市场,以收复为主,收编为辅,收编必须以我为主,实现利益最大化;坚决禁止对集团内部形成冲击,防止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防止集团内出版社空壳化、边缘化。要研究与民营渠道的合作方式,创新经营机制,掌控市场格局。

第二,加强核心教辅建设。对于集团版核心教辅,要进行市场调研,不断修订,打造“正宗、无差错、高性价比”的品牌教辅。按照集团核心教辅规划,探索针对不同需求层次、不同区域、不同使用功能的细分市场,打造系列核心教辅。

第三,打造市场化品牌教辅和教育理论读物。要改变中远距离教辅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大考核力度,给予优惠政策,促进出版社的中远距离品牌教辅建设。要以“面向教材,面向教学,面向教师”为基本取向,对教育理论类教师读物进行规划,形成结构,形成系列,形成影响,形成品牌,争取三年内进入全国前列。

五、关于创新专业出版的思考

专业出版反映着人类思想创造、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是出版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是集团品牌的重要支撑,是集团高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当今图书市场,专业出版一方面向着更高端、更前沿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向着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畅销不衰,就是专业出版大众化的典型案例。

从市场角度看,专业出版潜力巨大。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出版与教育出版是出版产业的两个最重要的利润点。在我国,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低,专业出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较弱,但专业出版是提供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受众稳定、定价高、利润高、扩展力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各领域对专业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计,专业出版将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极具增长潜力的领域。用前瞻的眼光看,专业出版掌握了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资源,是一个国家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最大的专业图书出版公司里德-爱思唯尔集团,依靠其在专业内容上的强大实力,延伸发展多元信息服务,2005年电子信息业务收入达到33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美元。

我们要认清这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深入发掘专业出版市场的潜力,以更为广阔、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推动专业出版的发展。要以做精专业出版为取向,提高专业出版的学术档次,进一步扩大集团在专业出版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同度。

做精专业出版,一要利用专业出版与学术创新、学科研究前沿的紧密联系,抢占内容创新的制高点。二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形成细分市场的品牌特色,而不盲目追求量的扩张。三要充分挖掘专业出版与大众出版融合的附加值,挖掘资源潜力,围绕学术通俗化、普及化做文章。四要建立创新型发展支撑体系,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政府的力量和资源,推动专业出版的发展。五要加强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巩固和扩大一流作者队伍,培养一批适应专业出版的名编辑。六要创新营销模式,根据专业出版的特点,建立专业图书的直销渠道,培养专业的客户经理,建立专门的图书俱乐部,精选可靠的专业书店,全方位创新专业图书的营销模式。

六、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内容创新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出版主要被理解为商业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也具有很强的商业属性。商业出版追求经济利益,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但作为文化企业,我们必须肩负起传承文化的社会使命,必须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文化追求,坚持文化理想,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潮流,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注入先进文化,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坚守社会责任。参与市场竞争,但不失道德操守,争取企业利润,但不唯利是图。日本出版大崩溃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分娱乐化,图书失却了文化之魂,其他媒体替代了图书,从而产生了深刻危机。因此,在内容创新过程中,对于大众、教育和专业出版的属性,不能简单化,既要看到它们的商业属性,也要把握它们的文化属性;既要遵循它们的商业逻辑,也要尊重它们的文化逻辑;既按市场规律运作,又循精神生产规律思考,从而做到两个效益、两种属性、两个逻辑、两种规律的统一。

第二,内容创新,特别是大众出版的内容创新,切忌盲目冲动,不能大干快上。大众出版风险较高,平均利润较少,十本畅销书的风光,经常掩盖着九十本书的库存和亏损。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大众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一方面也要认真论证,审慎进入。一方面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一方面也要忌虚名,忌盲目,忌跟风。一定要把狠抓与抓实相结合,将敢于创新与控制风险同考虑。

第三,内容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全面铺开,而要扬长避短,差异发展,明确特色,突破重点,做出优势。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以教育出版为主,大众出版如何定位,应该思考。集团各级领导,既要有所作为,运作到位,狠抓到底,求实务实,又要注意到位不越位,抓战略,抓结构,抓板块,抓机制,抓人才,抓重大工程,抓主要环节,注意发挥集团上下两个积极性,注意调动各个单位每个环节的积极性。通常有这样的情况,领导不重视,好事办不起来,但领导重视过头,越位越时,好事却走向了反面。对此我们要注意总结,注意把握。

第四,内容创新既要把握时代脉搏,着眼未来,又要立足传统,着力现实,坚持自己的优势。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来,就很难明了向哪里去。创新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抛弃,而是在继承中与时俱进,在坚持中创新发展。一个单位也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有企业的精神、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战略思考。昨天我们请几位老领导开讲凤凰论坛,就是要把过去与现在联结起来,在联结中更好地思考未来,更好地开拓创新。

同志们,创新问题不是出版业特有的问题。国家需要创新,企业需要创新,每个员工都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理想和激情,需要规划和目标,需要机制和措施,更需要创新的人才和创新的实践。今天的大会,是集团推进内容创新战略的动员会和部署会。内容创新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出好书、出效益、出人才。内容创新要以人为本,要以实践为中心。在座的同志都是集团内容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应该产生一批凤凰集团自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出版家、管理专家和营销专家。凤凰的希望和未来在每一个人的肩上,只要我们这些人战略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勇于创新,敢于竞争,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不断深化内容创新战略。 Fr9XuUAnCp1lEEzTlsHcccpNKy4VsONAAU+UdMic9V79UXDkiYD5xpihXDR8G1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