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个问题:
以经典作家为例谈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欧美文学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莎士比亚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研究。莎士比亚研究历史悠久,范围广阔,包罗万象。纵观文学研究的历史版图,莎士比亚研究是色彩最突出的一个板块。不仅欧美国家研究莎士比亚,亚非国家也毫不示弱。莎士比亚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而是世界的莎士比亚。每年有关莎士比亚的学术著作在世界各地争相出版,不计其数。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专门的学术期刊密切关注莎士比亚研究动态,引领莎士比亚的研究方向。《莎士比亚研究》是世界性莎士比亚研究学术期刊,由菲尔莱·狄金森大学出版社和联合大学出版社(Cranbury, NJ: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每年出版一册。该学术期刊的编辑是莎学专家李·贝罗(Leeds Barrol)。这个期刊力求不断地创新,近期增加了一个新的议题,就是按照目前莎学研究情况对莎学专家们进行一个评估,以此来梳理莎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探索莎学研究的前进方向。这一议题产生以来,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一展身手,品评专家们的作品。这不仅是对莎学专家们的一次挑战,也是让广大的莎学学者尽快地接触和了解莎学主题的一个良好的方式。《莎士比亚季刊》1950年由美国莎士比亚协会创办。这个季刊的宗旨就是探索研究莎士比亚的新视角。这些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学术刊物把焦点放在莎学研究的前沿和创新发现上。这一方面开拓了莎学研究的新领域,凭借欧美研究莎学的优势,站在了莎学研究的前沿;另一方面也为莎学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常青树做好了准备。专门研究一位作家的学术期刊能够保证几十年长盛不衰,足以体现莎学研究的魅力。

当然,必须承认,莎学研究的魅力除了因为莎士比亚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家以外,还有欧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莎学热的推动作用。莎士比亚因为伟大的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又因为为世人瞩目而经久不衰。

西方莎学研究体现出以下的态势:第一,涉及面之广令人应接不暇,如主题研究、人物研究、戏剧艺术手段研究、语言研究、戏剧独白研究、莎剧的个案研究等。更可观的是,每一方面的研究都做得极其细致,如人物研究方面,不仅有莎剧中的主要戏剧人物的研究,还有小人物的研究。人物类别的研究也蔚然成风,如对莎剧中丑角的研究、莎剧中女性人物的研究、历史人物的研究等,不一而足。可以不夸张地说,文学研究所及之处都有莎士比亚的身影。第二,就研究方法上讲,莎士比亚研究中融入了各种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尝试不是粗糙地运用某些文学理论去解释莎士比亚的作品,而是比较透彻地深入到文本中,通过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文本,灵活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莎剧中的人物时,戏剧人物被变成了现实中的人物。这样的转变使得分析者把人物放在了剧本的语境以外的社会层面来分析,既体现了精神分析批评流派自身的特点,又反映出研究者触及现实生活的脚踏实地的精神。虽然现代文学批评的诸多方法介入了莎士比亚的研究,但是莎士比亚研究中从来都没有放弃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对莎剧的冲突、戏剧矛盾方面的社会学文学研究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既接纳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又不放弃传统研究的思路,这使得莎士比亚研究像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恢宏壮阔。莎士比亚研究是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巨大的实验场。莎士比亚作品的丰富性,使各类的文学理论,传统的或现代的,都能找到用武之地。第三,比较突出的研究态势是历史语境的介入。历史剧是莎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历史语境的介入是当然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让历史的语境介入到莎士比亚的研究中?这个问题,西方学界解决得比较有创意。他们从莎剧的历史外研究历史。例如,莎剧中提及了某一历史人物,研究者便会跳出文本,到历史中去找到有关这一人物的资料,然后再回到文本,进入文本。这一出一进之间便产生了比较意识,这样,研究者获得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以此审视历史人物是如何被莎士比亚诠释的。第四,莎士比亚的作品内部文化的研究是西方莎士比亚研究中的一大看点。“作品内部文化”指的是与现实中的文化所区别的文本自身所描写和创造的文化。比如,有的研究者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的物体,像衣服、摆设、纺织品之类。戏剧中出现的物体当然有对现实世界物体的参照,但是并非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作品中的物体并非仅仅是物体,它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为数不多的大作家才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文化,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表演文化。作家描写的这些文化原本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但在作品中又进一步变形。研究者们把融入了作家思想的文化因素从作品中提炼出来,通过他们的研究再一次使之与现实世界产生某种联想,成为现实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作品内部文化”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这就是这种研究的奇妙之处,也是研究者在莎学研究中的突破点。第五,莎学研究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另一个研究是标点符号的研究。标点本身是无意义的,在我们普遍的意识中,标点只是表明语言中间的停顿。但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大师,他对于标点的运用也不同凡响。标点不仅是莎士比亚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语言音乐性的需要。看似无意义的标点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却可以传播思想情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些莎学研究者在这方面投入了精力。第六,联系式研究方式也成为当今莎学研究中的一大奇观。例如,在研究标点问题时,一些研究者将标点问题与当时的印刷业联系起来看。印书的美观和实用性有可能影响标点的标注。这种细微处的问题导向又把莎剧研究的目标引向了莎剧书写方式如何受到当时印刷业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可见,莎学之于西方,若红学之于中国,其普遍性和研究的持久性、世界性,很难有其他的研究能够望其项背。

莎士比亚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仅以学术期刊《外国文学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为例,便可见中国学界对莎士比亚研究的重视。

《外国文学研究》自1978年9月创刊,到2004年8月已出刊108期。据不完全统计,约刊发莎士比亚研究论文、国内外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综述等128篇,平均每年推出4~5篇。这些文章遍及莎学的多方面,偏重于莎士比亚的总体评论(中国人的莎士比亚观),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包括《哈姆莱特》等剧作与十四诗等诗作)的专论,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戏曲(剧)的比较,以及莎士比亚诗剧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包括语言的运用技巧)的探究。

中国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是大规模、高强度、全方位的研究:研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增强;而且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历史悠久,参与者中不乏学术泰斗。

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来分析中国欧美文学研究的特点具有代表性。莎士比亚是一位戏剧家,而中国文化也以诗与戏剧突出。在中国的民间与宫廷都有逢年过节唱戏的传统。虽然中国的戏曲与莎剧形式不同,但是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这些元素是类似的,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种文化语境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莎士比亚的悲剧很早就被引进中国,并被广泛地研究。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使莎氏研究可以相当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欧美文学在中国研究的状况。

下面,我们对中国莎学研究做一个个案分析,见微知著。 VEk5+mL2V7Q8aZiK8ktWMc6n4koE3GgqG2GzUip4iCs4A2PLjSNbl5bf+Ddzp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