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是一本致敬之作,是一个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作者以学术方式向指导自己30年的导师、年届九秩的厉以宁教授致敬。

1991年,时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厉以宁教授同他的三个学生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合著了《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从战略的高度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探讨,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新道路。在这本书中,他们重申了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坚持企业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造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市场繁荣,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及协调三元经济结构,从长期动态观点改革优化计划与市场结合方式等重要观点,并明确指出“只要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得当,(20世纪)90年代内中国经济的繁荣是可以期待的”(厉以宁等,1991)。

重温历史,启示良多。其中,最重要的启示就是: 战略选择是走向繁荣的关键,不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企业或者大学,莫不如此。

回顾往昔,作者从清华园里的一名工科学子,转变为未名湖畔的管理科学研究生,进而成为一名燕园教师跟随厉以宁教授进行经济管理教学与战略管理研究,转眼已经30年。1986年,作者参加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习,学习期间猛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机械应用领域,而在“隔壁”的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领域,于是通过自修厉以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等著作复习备考。1991年,作者考入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跟随厉以宁老师学习,199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任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专职教师,并在1991—2002年期间跟随厉以宁教授等前辈从事中国自然资源定价与环境经济政策改革研究,其间又师从厉以宁教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并专题研究环境税收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后于2002年出版同名研究著作。1999年开始,作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事了一系列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英文书籍译介工作,包括主持翻译《公司战略经济学》(1999)、述评《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1999)等。2003年以后,作者的研究兴趣更多地聚焦在本土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并开始对自己在北京大学工作及相关研究中感受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例如,2004—2006年期间,作者对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人事政策改革与大学发展战略产生了兴趣,研究并撰写了《面向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领导的作用》《面向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的作用》,这两篇论文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作者在随后几年也因而得以参与“北京大学战略规划”及“北京大学章程起草与修正”等院校战略管理实践工作,对中国大学的战略管理实践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体会与认识。再如,2005—2015年,作者对华为、联想和海尔等本土新兴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继撰写并发表了《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本土企业战略:一个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战略规划如何成为竞争优势:联想的实践及启示》《中国本土新兴企业的战略双重性:基于华为、联想和海尔实践的理论探索》《“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2013)等标志性论文。又如,在2018年开始,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知识结构,在承担的学院“光华思想力”子项目“新时代中国卓越企业战略经营模式及成功之道”与国家发改委项目“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展望研究”中,又相继探究并撰写了《转型发展经济中的业务领先模型:HW-BLM框架及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国家竞争优势:修正波特钻石框架及中国应用前瞻》《迈向2035中国愿景:新发展理念驱动的经济现代化战略构想与核心政策》等实践相关性论文或政策研究报告。

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研究主题、基本方法和学术发展路径,作者体会到自己所受厉以宁教授的深层且重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从研究主题看,作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涵盖了企业战略、大学战略与区域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而企业发展与改革、教育经济、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厉老师所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事实上,除了倡导股份制改革外,厉以宁教授还是中国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领域的早期开创者,并且在20世纪80、90年代就在中国教育经济与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提出了“提升我国教育投资强度使之达到GDP4%”的重要政策建议。第二,从研究方法论来看,作者遵从了 “因问题,而学术;因学术,而思想;因思想,而光华” 的基本治学路径,而这恰是厉以宁教授带给学生与光华管理学院的宝贵精神财富。事实上,在1991—2002年作者跟随厉以宁教授从事中国自然资源定价与环境经济政策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就不断地为厉老师根据实践需要所提出的研究课题如“北京水资源定价政策”“中国环境税收理论与改革政策”等所惊叹,虽然当时对其重要意义和应用性感受不深,但厉老师从中国实践出发、以服务中国经济改革为要旨、做世界一流的中国学问的治学风格却深深影响了当时包括作者在内的一批青年学者。因此,当作者日后在工作和研究中碰到一些与己有关的现实问题时,便往往尝试从学术研究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学理探究,提出有理论支持的政策设计或管理思想,并且力图将其实践化、操作化,从而真正由实践驱动知识生产、用知识推进实践改进。时至今日,每当我在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和2号楼前看到厉以宁教授题写的 给青年学子的“敢当”寄语和“团结、博采、实践、创新”八字院训时 ,就不由自主地为他的大师风范和学术精神所感动。第三,从细分的研究领域看,厉老师把主要研究精力放到了宏观经济管理学、金融发展和中国企业股份制创新等领域,虽然他自己没有对战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却对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发展研究高度重视,特别是1991年出版的这本他与三名学生的合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就是例证。

如上所述,受厉以宁老师及前辈师长的影响,以及自己对战略研究的重点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作者在企业战略、大学与学术战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撰写了不少学术论文。为了感谢厉以宁教授对作者的培养,将它们统一汇编为上、中、下三篇,并命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博雅塔下的思考与求索》结集出版。本书的正题与1991年厉老师及学生合著的书同名,是为了表达对厉以宁教授及前辈师长的尊重与敬意,感谢他们在关键时点聚焦并拓展了这一重要研究主题,也希望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不断深耕下去。书的副标题取名“博雅塔下的思考与求索”,一是想说明自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厉以宁为代表的北大学者们学术创新精神的影响,二是想说明本书里的观点也仅代表作者的一隅之见,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者能自称正确无误。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上、中、下三篇,汇集了作者从2005年到2019年所撰写的16篇学术论文,包括已公开发表的12篇专题论文、2018年的1篇工作论文以及2019年撰写的3篇研究报告。 上篇名为“本土新兴企业战略”,是考虑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本土新兴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其战略发展模式与经验涵盖了本土成长型企业战略经营与变革管理的精粹。 本篇内容包括5篇文章。其中,关于华为的观点贯穿了多篇论文,并且涉及领导人任正非的战略思维与领导模式和企业战略经营与管理两个层次,代表了作者对中国本土新兴企业战略模式实质与精髓的学术理解与认识。

中篇名为“大学与学术战略”,是考虑大学与学术机构及学者的发展是中国 思想市场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因素 。大学与学术战略——包括学术机构与个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本书中将其置于中枢位置。此篇内容包括5篇文章。中篇的主旨是为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卓越发展提供战略管理启示,并为中国研究型大学中的社会科学学者(尤其是本土管理学者)做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提供哲学范式与方法论工具。

保障 。结合作者2019年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实地调研和所进行的深度案例研究,本篇涵盖国家税制、区域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架构与政策三个层次,内容包括6篇文章。下篇的要旨是在国家与区域层次上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体制的构建与政策改革,尤其是实现2035中国愿景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提供总体框架和核心政策建议。 驱动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架构与核心政策体系 将在其中扮演决定性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书不少篇章是已发表论文的汇集,考虑本书的主旨和出版时间上的要求,在编辑成书时作者未对论文的内容特别是数目字及相关数量计算进行修改或调整,而是尽量保持发表时的原貌。一方面,作者认为这样处理不妨碍这些论文基本观点的呈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在探讨和发展这些学术观点时的真实甚或曲折过程。不过,考虑到读者在阅读时的整体感受,本次汇编时在三篇的篇首和各章前面均添加了格言式引语,以突显该篇章的主旨要义。

最后要强调的是,本书能够汇集出版是众多老师、朋友及机构帮助与支持的结果。第一,是厉以宁教授及陈良琨老师的培养和帮助,使得作者能够走上经济管理学术研究之路,厉以宁教授学术人生所体现出的科学追求、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是作者毕生学习的榜样与不断追求进步的力量源泉。第二,作者要感谢书中一些论文的合作者,他们是张莹莹教授、曲红燕博士、杜胜楠硕士、胡威博士后,他们与作者共同完成了书中的6篇文章的内容,并允许作者把它们编入本书。第三,感谢作者的学生齐宝鑫、叶强生、郭珍、高红敏、张文、范云静、吕增望、毛立云、谢勇鹏,是他们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协助使得本书中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第四,感谢作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同事张国有、刘俏、王辉、董小英、彭泗清、王铁民、武常岐、张一弛、张建君、张志学、刘学、马力、周黎安、陈玉宇、张闫龙、李琦、王亚平、姜国华、于鸿君等诸多教授的帮助和协助,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使得作者在近期能够集中精力尽快完成本书的编写。第五,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林君秀编审和徐冰编辑,是她们的努力和尽责使得本书能够及时出版面世。

参考文献: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1991.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我们是用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累积贡献得到体现和报偿;利用股权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坚力量和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续成长。知识资本化与适应技术和社会变化的有活力的产权制度,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华为基本法》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任正非 52cp4Y9K0dLbYDzBaVWigb+hscGvctGq56bLTtHbXx+dfdbACd/jfRMg27NZjb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