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雅集、城南诗社与传统文化空间的重整

1931年金铖在天津方志的题叙里说:“天津地处偏僻,昔非冲要。自与海外列国通商以后,于此为往来出入之门户。轮楫交驰,冠裳骈集,遂蔚然成一巨埠。而时局之推迁代谢,亦因以千奇百变,每出寻常想象之外,方诸往迹,迥不相同。故一切政治风俗,势皆不得不改弦更张,以随机应务矣!” 他说天津“地处偏僻”“昔非冲要”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古代天津作为漕运中转地,已颇为繁华,但他强调1860年的开埠,使天津“蔚然成一巨埠”则符合事实。从当时清政府绘制的地图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天津开埠前后发生的“改弦更张”的情况。1846年《津门保甲图》中地标建筑主要以官署、城墙、寺庙、园林等为主,而1888年出版的《天津城至紫竹林图》 ,它们已经被洋行、银行、保险公司、西药房、报馆、领事馆所取代。虽然不同的绘图主体会影响到地图的呈现,但同样由政府组织绘制,而且仅隔42年,却有如此巨大差异,表明了1860年的开埠对天津所产生的不仅是物质上城市扩大、居民增多,更重要的是西方文化借助租界进入天津,对城市文化产生了冲击,因此开埠对天津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决定地图的重要因素取决于文化观念。” 城墙、寺庙等尚还存在实体建筑 ,却在地图上消失,直接表明了传统文化空间在城市里急剧缩小,原先掌握着文化权力的传统文人在被不断削弱。但缩小与削弱并不意味着传统文人们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以严氏家族为代表的天津文人士绅们,利用雅集与诗社团结在一起,既坚持中国传统又吸收西方知识,积极参与到城市化进程里,提供了一种既有别于全盘西化也有别于“中体西用”的新型应对方式,由此引发我们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空间在城市现代化中的重新定位。 bK9VarZHCfdt5gUXKTLsuhD7Js/E7iAtdkWSsMrO9YmETf4JHtsTNLsGqxan0E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