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喜欢文学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大文豪歌德的经典著作《浮士德》,作品讲述了浮士德博士为了返老还童,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青春的故事。
但是你听说过为了获取超凡的演奏技巧而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故事吗?尽管今天科学昌明,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魔鬼,可在18世纪,这却是大多数人都相信的事情,否则音乐家怎么能演奏出常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难度音乐呢?
在乐器王国中,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皇后”;钢琴可以以宏大的音响奏出雷霆万钧之势,小提琴却是用它纤细柔婉的音色奏出迷人的旋律。小提琴与钢琴相比,更像是一位娇柔的美女,其韵味比钢琴更加勾魂摄魄。小提琴的外形有些像葫芦,上面张有四条琴弦,使用琴弓拉奏。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乐器,却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驾驭。
18世纪,意大利有一位名叫塔蒂尼的小提琴家,创作了一首震惊乐坛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非常动听,而且有许多艰难复杂的技巧,除作曲家本人,几乎无人能够演奏,所以这首乐曲在当时被视为小提琴的“禁区”。
人们非常好奇,塔蒂尼是怎样创作出这样的一首乐曲,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如此高深精湛的技巧。塔蒂尼亲自讲述了下面这个有些诡异的故事。
作为一位小提琴家,塔蒂尼希望自己能够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他朝思暮想,于是在1713年的一天夜晚,梦见自己遇到了一个会拉小提琴,而且有着超凡技艺的魔鬼。开始时,魔鬼并没有理他,只是自顾自地随意拉起小提琴。魔鬼的琴技让这位当时已在乐坛上享有盛誉的小提琴家惭愧不已,两人的差距简直就是云泥之别,他对魔鬼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魔鬼演奏完一曲后,塔蒂尼便试探着问魔鬼,怎样才能拥有像他一样的琴技。魔鬼回答说,这需要塔蒂尼用自己的灵魂来交换。
开始塔蒂尼非常为难,但魔鬼的演奏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旦听到,就仿佛被施了魔法,根本无法逃避。在巨大的诱惑下,塔蒂尼便答应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以换取魔幻般的琴技。随后,魔鬼又为塔蒂尼演奏了一首旋律优美、技巧华丽的乐曲,并向塔蒂尼传授了其中高难度的技巧秘诀。乐曲演奏完后,魔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梦醒之后,塔蒂尼立即找来纸笔,凭记忆把这首乐曲记录下来。由于乐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他便为这首乐曲取名为“魔鬼的颤音”。没有想到,这首《魔鬼的颤音》一经演奏,便立即风靡。塔蒂尼一生创作了数百首小提琴作品,但其他的没有一首像《魔鬼的颤音》这样精彩。即便是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这首《魔鬼的颤音》依然是小提琴演奏音乐会的热门乐曲。
1765年,塔蒂尼亲口将这首乐曲的奇异故事告诉了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后来拉朗德在他的著作《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一书中披露了这个故事,人们才知道,原来是塔蒂尼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才换来如此优美的音乐与超凡的技巧。
塔蒂尼后来回忆说:虽然我梦醒后凭借记忆完成了这首《魔鬼的颤音》,但实际上它与我在梦境里听到的那首把我彻底感动的乐曲还是差距极大,大到我宁愿把自己的小提琴砸掉,从此和音乐永别。
《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对演奏技巧要求极高的作品。所谓颤音(Vibrato),是指演奏家依靠手指起落,使两个音快速多次交替,奏出的匀称的波动效果。就像人用舌头打嘟噜的效果一样。颤音在乐谱上标记为“tr”。
《魔鬼的颤音》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速度比较慢。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些幽怨的感觉,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这一乐段中基本没出现颤音。
第二段是一段快板。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很有气势,接着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急速跳跃一般充满动感,时而悠扬婉转,显得仪态万方。在这一乐段里,颤音不时闪现。
第三段一开始是抒情的慢板,就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带点颓废的意味,之后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泼,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需演奏双音。
在每个快板段落中各有一段颤音,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展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营造出声嘶力竭的哭喊效果,使人为之震动。
不管这个关于魔鬼的故事是不是塔蒂尼为了炒作杜撰的,在他一生创作的众多小提琴曲中,论音乐旋律之美和技巧之繁难高超,达到如此程度的,只有《魔鬼的颤音》这一首。
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
塔蒂尼是巴洛克末期和古典主义前期的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理论家。在他的众多小提琴作品中,以奏鸣曲《魔鬼的颤音》最为著名。
朱塞佩·塔蒂尼(169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