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对外汉语教学职前教育发展

早期的汉语师资主要来自现代汉语或者外语相关专业,从面向汉语母语者教学转向面向非汉语母语者教学,所教内容和使用方法都有很大不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发端:记“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2010)中提到钟梫谈那时的教学:“说实话,这一批留学生刚来的时候,除了邓懿、杜荣有经验,我们谁也没干过这事,哪有什么依据?如果说有,那就是邓懿和杜荣从国外学来的那一套,但实际上不完全适用,教学背景、对象、目的都不同。”同样是教外国人,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教学还是有不同的。教师们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逐渐找到一些适合目的语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961年设置的储备出国汉语师资,也还是从大学里的中文系选拔出来再送去进修3年外语。70年代中期,教师主要是在上岗以后通过培训方式来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知识,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或专业的本科、硕士等学历教育设置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职前教育才真正得以展开。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制与1978年开设的现代汉语专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5年制本科,在外语方面加大了培养力度。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也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不过都是4年制。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设置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研究生班(次年改为硕士学位),此后各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学位课程。不仅师资队伍来源有了保证,汉语教学水平有了提升,在学科建设方面更是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初“对外汉语教学”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设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现代汉语”之下[《中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总览》(以下简称《总览》)]。1997年《总览》进行了学科调整,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从原来的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之下调整到了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之下。各院校也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但这种变化是渐变的。赵金铭(2019)谈到1998年6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下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同时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李晓琪等(2002)曾对1998年国内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9所高校的硕士招生情况进行过考察,4所学校相应定位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当年新开设该方向的1所学校也放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等4所学校则仍继续保留在“现代汉语”专业下。后来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合并到文学院外,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均陆续调整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之下。

李晓琪等(2002)也考察了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硕士课程情况,根据课程性质分为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文化四大板块,那些课程设置良好的学校“既能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又能做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课程方面的保证”,究其原因,“这些院校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并形成了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由此可见,要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增加积累,同时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倾注心力。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突出体现了学科特点,是高校硕士课程的重点课程,不仅开设院校多,而且占课程总数比例相当大。在上述9所院校中,属于这类课程的具体课目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设计”“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研究”“汉语测试的开发与应用”等。

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与壮大,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作为学科也逐渐实至名归。除了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之外,重在培养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也提上日程。2006年10月,“对外汉语教学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7年起即有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初期为3年制(后来不少高校改为2年制)。自此,很多高校同时开设两类培养对外汉语职前教师的专业,一类是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课程,一类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下开设专业型硕士学位课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主要由高校自己制定,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则受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指导。根据两个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学术型硕士侧重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型硕士侧重于教学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对外汉语教学职前教师的培养从研究型转向研究型和职业型并举。

尽管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描述上有区分,培养目标也有所侧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这两个专业常常是设在同一院系的,任课教师区分并不严格,常常同一个老师承担两个专业的相似课程,有的高校还会把一些课程打通,允许两个专业的学生合并上课。曾几何时,这两类学生的培养应该“趋同”还是“求异”成为争议话题,不仅学界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还有为数众多的文章也各抒己见。教指委2017年甚至专门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予以资助。尽管有不同看法,但两个专业都需要掌握汉语教学能力,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如前所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1986年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设置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班,次年起招收硕士学位生,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才调整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之下。这是由于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6年起即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生,学术型硕士与学术型博士专业不对应的状况持续了10年后终于理顺。

2006至2008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与中文系联合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班,目标即培养汉语教学师资,该项目招收了三届后终止。自2009年起,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独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开始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并行培养的时期。不过,从培养目标和设置课程来看,二者似乎并无本质差别。 0CM+JVb7XnCXIQxQFxO1ygB470xdevt16R0Mq4uUzYcBLn+HrOuVAhL+KkNBLg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