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数据处理

3.3.1 资料取舍

围绕研究问题“教师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示范”,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教学示范、观察示范、科研示范、教师的责任心四类,形成资料矩阵表(1)。后续资料的选取也都基本围绕上述分类进行。

表6 资料矩阵表(1)

进入学生授课和互评与点评环节后,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分类——反思示范,并结合已有理论文献,将教学示范类之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示范;将观察示范类并入教师的责任心类,形成品行示范,最终形成资料矩阵表(2)。在该表指引下,分析其后收集的资料,并对之前资料重新归纳整合。

表7 资料矩阵表(2)

3.3.2 资料解读:微分析

微分析,是围绕概念所进行的详细编码,是一种用来拆解资料并寻找词语或短语各种意义的开放编码形式。(林小英2015)可以选取资料中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片段或段落,逐字逐句详细分析;或将高质量但是具体而零散的资料片段先整合再分析。微分析就像使用高倍显微镜,更加近距离地审视资料。通过微分析,可以找到关键的本土概念,继而通过研究者的意义诠释逐级编码,最终找出编码上位的维度与类属。

以课堂教学示范为例,通过对齐老师第二次访谈资料的微分析,确定了教学示范的编码:语言要素准确度、交际流利度,话题管理、话语管理、课堂管理,主动发起预设事件、被动应对非预设事件。

编码上位的维度为: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课堂程序教学示范、课堂应变教学示范。每个示范含有各自的编码。

维度上位的类属为:课堂教学示范。课堂教学示范所包含的关系如下图。

图2 课堂教学示范编码

如图2所示,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关涉到语言要素准确度和交际流利度,课堂程序教学示范关涉到话题管理、话语管理、课堂管理,课堂应变教学示范关涉到主动发起预设事件和被动应对非预设事件。

3.3.3 资料归类与深入分析

连续比较法作为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代表路径,并不强调从已有文献或理论出发来建立一个初始的理论模型作为出发点。研究者拥有的主要研究资源为研究者本人和研究实地/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带着粗略的研究主题和做实地研究的基本方法素养,必须先“扎入”实地去搜寻所有“可能”的资料,研究者需要有意“悬置”已有的假设、判断和偏见,最大程度保证研究者全身心地关注研究现场和研究对象。(林小英2015)

连续比较法适用于单个案多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在前期课堂观察与对齐老师首次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初分类(表6),找到原始的维度与类属。后续资料分析皆在与表6的分类进行比较,通过连续比较法不断整合与补充,形成最终的资料分类(表7),通过微分析界定出确切的维度与类属(图2),直至形成研究结论。最终形成的理论概念模型图宛若合成照片,是对原始资料的有机整合与理论升华。

通过以上对研究过程的描述,我们可将类属分析的路径归纳如下:

原始资料→分类→编码(可与“分类”同时进行,微分析为详细编码)→寻找维度→寻找类属。 gyt/pmb0/DctS2P5s//jeP4V3TifpBGUv4NaaUKfGGGjS+x/a4v8dWemJ74lkp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