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20世纪末,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研究中开展了此项研究。2002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开始从事课例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聚焦在中小学课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例研究呢?国内外专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有研究者概括为:“课例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和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刘元满和刘路的专著《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以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为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无疑是将课例研究引入了国际汉语教育研究领域,是在课例研究方面一次有益的尝试。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围绕此范畴可以从多个维度开设多门课程,目前各高校都是如此设置和安排的。本研究课题围绕北京大学自1986年开始招收本学科研究生时就设立的一门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而展开。时任北京大学汉语中心主任的林焘教授和执行主任潘兆明教授,组织多方反复讨论,最终定下此课程的名称,并且邀请对外汉语教学的鼻祖级教师邓懿、杜荣、姚殿芳等共同上课。多人共同承担授课任务的模式一直延续多年,中心的老教师们在此门课程中不断地向后学者传授着知识与智慧,直到2000年,此门课程改由年轻教师承担,刘元满是其中之一。

记得1990年前后,刘元满在北大读研究生期间,我任研究生班主任。为完成研究生教学实习及考察任务,我曾带该班研究生一同南下至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校考察、学习和座谈。访学活动开阔了研究生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可以说,刘元满既是此门课程的受益者、实践者,更是开拓者。

自该课程设立算起,至今30多年过去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术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此门课程依旧是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课程中的主干课程。虽然此课程的内容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必修课程和其一生的研修主题。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学者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如今,刘元满和刘路选择此课程进行课例研究,无疑是准确的、精当的。对该课程进行解剖研究,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当下,其研究意义不言自明。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行动研究或者说课例研究中,对一门课程进行跨度5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实属不易。将5年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来,更是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样本。作者在自序中谈到“希望这个研究范式能够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研究带来一些新风,为教师教育的培养过程提供一些启示”“本研究构拟出的教师教育课例模型能够为国际汉语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想,这是本书读者的共同期望。

李晓琪
蓝旗营
2021年3月 ncIStbQGl63+98gYKAushcq/R8TLH/zvmC6g7CeCN2SkbKeUzSnxZlawrZWSez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