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课例研究的必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历经多年,有一条明晰的发展路径,而调整教学实践方式之后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这促使我们思考各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方向研究生课程很多,有的旨在打好汉语基本功,如对语言要素的把握和解释;有的旨在让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者的特点,如语言习得研究、语言学习研究;有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而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课程,则应通过语言技能/要素教学、汉语教学法、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来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一门设置广泛、特色鲜明的代表性课程,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普遍意义的教学模式?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如何促进职前教师学习?哪些事件影响了学生们的教学信念?课程如何获取反馈以改进教学?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出明确的回答。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者、职前教师、教学材料(授课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要素。2001年我国教育领域首次使用了“教师教育者”的说法,自此“教师教育者”这一概念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学术话语体系(颜奕、罗少茜2015)。本研究借鉴颜奕、罗少茜(2015)对外语教师教育者核心内涵的表述,提出汉语教师教育者是指培养或培训汉语教师的人员,即教师的教师,在本研究中指教授该课程的老师齐老师,有时会根据语境需要,使用“老师”进行表述;职前教师是指即将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在校学生,在本研究中指参加该课程的研究生,为叙述方便,本研究所用“职前教师”或者“研究生”所指对象是同一的,有时因语境需要,也会使用“学生”进行表述;“教学材料”是指教师教育者给职前教师提供的该课程的授课内容。

尽管教师教育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理解进行调节,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最后的教学评估来判断该门课程的成功程度,但我们只看到了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无法了解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也不清楚教师教育者和职前教师在具体环节中有着怎样的思考。了解教师教育课程的规律,发现有价值易把握的教学模型,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教育者提出建议,对课程进行必要调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将该课程作为课例,采用多期跟踪方式观察教学过程,运用量化和质化分析方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我们首先对2015年春季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学期的课堂跟踪考察,学期结束后又继续对师生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提出改革建议。后期连续4年对课程跟踪考察,不仅是对该门课程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梳理,而且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考查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将课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将课程主体参与者——教师教育者和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师教育者,考察其自身的教学信念及如何确定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师生之间以什么样的关系在往前推进;对职前教师,考察其认知系统及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课程知识,哪些因素对其认知系统产生作用,个体的教学信念如何建立起来。初步构建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型,用以指导教学,通过课程跟踪情况,再次进行调整,逐步达到合理、有效的目标,使其具有普遍意义。 d9f12leua9ufGDygQW7/G3xzx8gOWYhQpDXksAn5wSQ3X+H6CAqLjxu3C/t6AP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