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

自汉语中心招收研究生开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即为必修课,由几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分工合作授课,内容相对集中在语言要素方面,教师讲完自己的部分即可,彼此之间关系比较松散。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研究领域逐渐清晰,课程分野也就更为明确。2000年起这门课程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内容涉及学科理论、教学法、语言要素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测试等,课程也由本专业成长起来的几位年轻教师合作完成。最初分为五段,由5名教师分段授课,逐渐减到4人、3人、2人,2010年起则由1名教师独立授课。

如果以授课内容和形式来区分,这门课程自2000年改革之后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00—2009年为第一阶段,2010—2014年为第二阶段,2014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1.第一阶段(2000—2009年)

20世纪90年代,学界关于学科特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识到学科内容应该包含的内容很多,但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并未同步细化,因此这门课便承担了不少内容,包罗万象。课程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学科意识和教学技能。课程采用多人共同授课方式,由3至4名教师根据个人研究领域分段授课,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共同拟定。以2004年课程大纲为例:

第一讲汉语教学(教师A)

第一节 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及基本原则

1.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初级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1.初级汉语教学的特点

2.初级汉语教学的目标

第三节 初级汉语语音教学

1.语音教学的必要性

2.语音教学的内容

3.语音教学的标准和原则

4.语音教学的方法

第四节 初级汉语汉字教学

1.汉字的特点

2.汉字的难点

3.汉字教学的原则

4.汉字教学的内容

5.汉字教学的方法

第五节 中高级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1.中高级汉语教学的特点

2.中高级汉语教学的目标

第六节 中高级汉语词汇教学

1.中高级词汇教学的任务

2.中高级词汇教学的内容

3.中高级词汇教学的方法

第七节 中高级汉语语法教学

1.中高级语法教学的任务

2.中高级语法教学的内容

3.中高级语法教学的方法

第八节 中高级篇章教学

1.中高级篇章教学的紧迫性

2.中高级篇章方面的偏误

3.中高级篇章教学的内容

4.中高级篇章教学的方法

第九节 中高级修辞教学

1.中高级修辞教学的紧迫性

2.中高级修辞方面的偏误

3.中高级修辞教学的内容

4.中高级修辞教学的方法

第十节 语法理论、语法分析方法在中高级教学中的应用

1.语法理论的应用

2.语法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二讲测试(教师A)

第一节 测试概述

1.测试的作用

2.测试的主要种类

3.其他类别的测试

第二节 听力测试

1.影响听力测试的因素

2.听力测试的考核目标

3.听力测试的方法

第三节 阅读测试

1.阅读测试的考核目标

2.阅读测试的方法

第四节 口语测试

1.口语测试的特点

2.口语测试的目标

3.口语测试的方法

第五节 写作测试

1.写作测试的特点

2.写作测试的方法

第六节 命题的质量和要求

1.命题工作的重要性

2.衡量试卷的基本指标

第七节 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1.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2.主观性试题的优点

3.主观性试题的缺点

4.主观性试题的采用

5.主观性试题的编制

6.主观性试题的客观化

第三讲口语教学(教师B)

第一章 口语教学基本理论与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口语教学基本理论

1.口语是什么

2.“说”与其他技能的关系(口语课与其他课型的关系)

3.影响口语教学的因素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目的的变化

1.70 年代前的教学目的与口语教学

2.70 年代后的教学目的与口语教学

第三节 教学理论与口语教学

1.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2.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得失

3.国内按技能设课型的过程

第四节 初、中、高各阶段口语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 初级口语教学

第一节 初级口语的界定和教学目标

1.初级口语水平的目标

2.初级口语教材中的课文分析

第二节 样本:学生语料分析(2004年3月分班考试录音)

第三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方法

试讲及评价(各个环节,侧重传授教学经验、口语课上语言要素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初级上册(6人)、初级下册(7人)

第三章 中高级口语的界定和教学目标

第一节 中高级口语的性质

1.中高级口语教学特点

2.中高级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中高级的课堂活动

1.中高级课文分析及环节安排

2.中高级口语教学观摩片讨论

试讲及评价(并设计一节与课本无关的教学计划)

中级上下册(6人)、高级上下册(7人)

第四讲阅读教学理论(教师C)

第一节

1.引言及阅读理论模型·过程模型

2.阅读理论模型·因素模型

第二节

1.学生在课堂上对所读材料进行评论,教师提供反馈。

第一章第三节

2.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节

1.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总体要求”,学生介绍自己选文的标准

2.“多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问答题、信息转换题”,学

生根据讲授内容对自己所设计的练习进行修改第四节

1.评论学生所设计的练习以及对教材进行的分析

2.对讲授内容进行整体回顾

从以上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老师们的编排格式都不一样,但内容是互补的,涉及汉语语素教学,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篇章、修辞等内容;技能教学,以口语和阅读为主,教学法穿插其间;语言测试,包括测试的种类、不同技能的测试以及编制原则等。教学实践体现在口语和阅读部分,将口语课作为试讲课型,是因为对职前教师来说容易上手,阅读课的实践为尝试选文和设计练习。进入课堂观摩课程采用开放形式,学生在进行“试讲”前可以随时到留学生课堂上听课观摩。这样宽松的环境主要得益于留学生课程班级比较多,而研究生长期以来为9人,人数不多,观摩时不至于影响留学生课堂教学。

随着学科发展,研究领域扩大,研究生课程设置也随之细化,汉语第二语言语音研究、汉字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测试研究等内容都分化出去,“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得以瘦身减负,而集中于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和教学实践方面,由两位教师分别授课。教学内容除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外,主要为语言要素教学和技能教学,教师分工后各自讲授,自由度比较大。这种由两位教师共同讲授的形式持续到2010年。

2.第二阶段(2010—2014年)

一些内容分化到其他课程中,在课堂观摩方面进行规范,采用单人独立授课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方面的教学能力。

2010年,一位教师因故停上该门课程,该课由另一人独立承担。课程的大纲和内容便有了较大调整,对学生的要求也更为具体,该年度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如下:

课程要求:本课程2010年3月1日起开课,每周两次4课时,共16周。授课期间,学生可以旁听学院教师讲授的课程,按课型做一个听课计划,一个周期结束后形成一个听课报告。(建议听课类型及教师另行通知)

本课程有试讲环节,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之后选择综合、口语、听力等课程进行备课试讲。每周4人,分组准备教案,每人试讲30分钟+点评讨论20分钟=50分钟。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试讲30%+课程论文70%=100%。

表4 2010年课程计划

续表

续表

从授课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该课程已经集中于教学理论、各语言技能教学、教案编写及教材使用等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上。对课堂观摩及教学实践也进行了细化设计,详细列出了“听课报告基本要求” 。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1.关于课程:

什么课型?什么水平的学生?教材是什么?教学进度如何?已学了几课?本节课讲什么?

2.关于学生:

哪些国籍?母语是哪些?班里人数及男女生比例是多少?学生水平是否一致?课堂表现是否活跃?

二、课堂活动观察

1.课程的导入、呈现知识的过程和手段、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认知的态度和效果、阶段性小结与整节课小结等课堂教学场景。

2.学生座位的排列、学生回答问题的次序和频率(是否偏爱某学生)、老师走动的规律、是否有少数学生垄断课堂现象。

3.教师的体态语。包括目光、表情、手势、姿势、说话(语速、音量、有无口音和口头禅)、穿着、整体精神面貌等。

4.板书和教学媒体的运用。板书是否分明、清晰、简洁?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适当?

5.课堂气氛。是否轻松愉快、和谐融洽?能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教师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堂意见、问题答案等来引导课堂讨论?教师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6.教学细节。个人举止行为是否含有教学意图?文化如何渗入语言?

三、对教学的思考

1.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的本领。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控制节奏、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教学的内容等。

教师怎样讲授语言点?该课应达到什么目标,实际达到没有?学生是否明白该节课的目的、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和活动的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2.怎么导入?如何安排课堂活动?如何利用教材?介绍内容的方式有哪些?

3.怎样对待学生错误?有错必纠还是放任不纠,或者只纠正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错误?

4.如何控制课堂时间和秩序?是否准时上下课?课堂节奏怎么样?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授课内容太密集还是太松散?怎么控制课堂时间,是不停地看表还是明确地告诉学生每个教学活动必须用多长时间完成?教师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5.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定位及处理。是否突出了重点?教学方式是否恰当?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如举例说明(例句如何)、启发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逐步理解、进行类比等。

6.该节课亮点或闪光点。如情境创设、语言导入、突破难点的方法、动画演示、板书等。

四、对总体印象作出概括性说明

教师值得学习、借鉴或吸收的地方,缺点或不妥之处。设想自己上课将怎么做,会用哪些创新方法进行改进。

这样的要求步骤清晰、任务明确,学生从多个方面观摩课程,既有对课型本身的了解,又有对教学行为的观察,对于职前教师来说都是值得学习之处,特别是要求学生对该课进行评价和反思,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敏感度,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眼光和研究能力。这一模式对于观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刘元满(2011)随后考察了2010年春季14名硕士研究生对近30名熟手教师的观课记录和评价,发现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敏感度,能够以新手教师的眼光进行评判,对课程的思考既有领悟性的(主要指过去没有想到过的情况),又有反思性的(主要指过去凭主观想象以为应该这样的情况)。

3.第三阶段(2014年以后)

突出教学实践形式,以招募留学生志愿者方式进行“实战”演练,特别注意建立职前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信念。

由一位教师全程授课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由于语言要素教学已经分化为多门独立课程,因此只保留了语言技能教学部分,补充了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如教师教学意识、教师行为、教师话语、课堂管理、师生互动以及如何使用教学材料等。

2014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如下: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使学生既能充分了解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方面的规律,又能切实提高相关能力。通过教学观摩,了解教学程序;通过实践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具备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相关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中。

教学对象:本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课堂观摩+教学实践+讨论评价。通过前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进入课堂,以留学生志愿者为对象,分不同水平进行备课试讲。每周2人各1小时,共同讨论1小时。

课程要求:本课程2014年2月17日起开课,每周一次3课时,共15周(另有一周考试,一周端午节放假)。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旁听学院教师讲授的课程,一定要提前与教师联系,听课后形成听课报告。在实践课堂前要充分备课及时反思。(建议听课类型及教师另行通知)

实践课堂教材拟用《走进中国》汉语系列。

考核方式:成绩为百分制。备课材料30%+课程论文70%=100%。

参考书目:略。

表5 2014年课程计划

除了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教学实践模式上也作了改进。自2014年起,教学实践不再只是课堂模拟,而是进行实战教学。过去长期沿用的课堂模拟教学是在职前教师之间试讲,缺乏临场感,无法让学生处理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因此必须创造机会让其更早接触实际课堂。由于正式的留学生课程一般不接受职前教师独立授课,于是该课程采取了招募留学生志愿者的方式。教学实践历时6周,9名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授课,教室比较大,留学生志愿者都坐在前排,研究生(职前教师)们则坐在后边观课、记录。三个学时的课程中,两人分别授课一个学时,第三个学时为点评环节。先由观课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老师集中评价,优点及不足都即刻得到反馈。这一形式受到职前教师的极大欢迎,2014年春季学期全校课程评估时,该门课程得到99.5分(全校平均96.49分)。 gy1sibnblCD7fvEPRQtJd3PvcnRDggyZBKwgEOlgDNJBlOxLLIpU4/NNyPbzvh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