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北京大学国际汉语教育课型设置沿革

2.1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学位课程设置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自1952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调整到北京大学之后开展起来的,最早是作为留学生行政组织之下的一个教研室,针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工作,师资主要是从中文系或外语系调配过来的,教师主要通过在岗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职前教师的培养一直到1984年10月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惯称“汉语中心”)成立之后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心成立时只有20位教师,他们从中文系和外语系抽调出来,其中有4位教师为高级职称,包括同时仍在中文系任教的林焘主任。初建时工作重点主要是完善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急需的教材,同时也积极筹备招收研究生工作。

1986年9月,汉语中心开设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研究生班,学制2年,毕业两年后提交硕士论文申请学位。研究生班招收学生7名,但只招收了一届,1987年9月,汉语中心即在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5名,学制3年,毕业即获得硕士学位。

汉语中心早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特别重视语言研究基础,但也突出了学科特色,经反复讨论,确定了几门特色主干课程,其中之一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汉语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以及北京语言学院之间有不少课程是共享的。有些语言学课程要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去修,外校考来的学生还要重修中文系本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而有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则要到北京语言学院去修。研究生人数不多,第一年就开始观摩课堂,第二年作为教学实践,都要走上讲台独立授课。

1995年,汉语中心更名为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得以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比过去扩大,研究生教学自主性课程大为增加,但一些语言本体课程仍到中文系共享,来自地方院校的学生仍要补修中文系本科的那三门课程。1998—2000年,国家汉办提供经费支持了一批研究项目,其中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师李晓琪组织的团队以“关于二十一世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为题获得支持,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首次将职前教师培养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该项目成果《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一书的出版,推动了学科理论的建设,也对课程的设置给予了理论指导。学院据此进行了课程结构调整,对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学院此时师资力量不断培养和壮大,已经完全能够根据学科特点自主为研究生开设课程,课程设置也得到较为科学的规划和调整,一些交叉和重复性课程得以合并,一些教学内容则被分化出来独立设课,如语言教学理论分到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类的课中,而语言要素教学也细化为汉字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出来。 Z4k9qgA5UA9ROtBrPySy/VDM3ce2zZ8gU+ur5G/l22emSOmtTy2B+Jx+yUCHlG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