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们眼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什么

大众眼中的心理学

开学的第一节心理课,小卡就给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牛博士扔出了颇具火药味的话题。

:牛博士,心理学是什么呀,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问得好。对于什么是心理学,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学,我想先听听大家是怎么看待心理学的。大家可以尽情发言。

小A:心理学家总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嗯,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其实大多数心理学学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周围的人得知了他们的专业,会马上好奇地发问“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么……”人们总是以为心理学家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和算命先生差不多。他们认为,你不是研究人的心理吗?研究心理不就是去揣摩别人的所思所想吗?

正解: 其实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即它们如何产生、怎样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例如,当你的同伴在你面前坐立不安、手心出汗,你能够推断出他正有烦心事,但在没有任何评估和测验的情况下,心理学家也不可能知道到底他在烦恼什么。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谓的“知心术”——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内心,除非他有超感知能力( ESP),关于这个能力,我们后面再谈。

小贴士
心理学

在英文中,表示心理学的单词psychology 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 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魂”,后者意指“讲述”,合起来就是: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现代心理学对其定义作了更详细的解释,认为心理学就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即达到“内外兼顾”的目的。

聊一聊
“心理学”一词最早是怎样出现的?

心理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却是在1502年才出现的。在这一年,有一个叫马如利克的塞尔维亚人首次以psychologia这个词为主题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心理学一词的debut(首次亮相)。之后70年,另一位名叫歌克的德国人又以此词为主题出版了《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一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以心理学这一术语为主题出版的书。

小B: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现在,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日渐火热,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很多人听到的第一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名词就是心理咨询,并把它当作了心理学的代名词。此外,人们关注一门学科,更容易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认识它。心理学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所以它更为大家所熟知,因此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学等同起来。

正解: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咨询心理学家的工作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扰,使其更好地发展,增加生活的幸福感。一般来说,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来访者虽有心理困扰,但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偏差。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就要由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出现心理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很多人从事这项工作可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缺乏必要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再加上国内行业规范还在完善中,使得目前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这种现象造成了一些人对心理学的失望,对此我们也很担忧。

小C: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可能还有过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有问题就是不正常、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所以与心理学有干系的非专业人士都不正常。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一方面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比较内敛,有了心理困扰倾向于自己调节,如果放在了台面上,就会被认为是很严重的精神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媒体在表现与心理学有关的题材时喜欢选择变态心理,认为这样更具有炒作价值。很多人是从电视、电影、报纸和杂志上认识心理学的,这很容易形成片面的误解,认为心理学只关注变态的人。尤其是好莱坞和日本的所谓“心理电影”,对此要负很大责任,《精神变态者》《发条橙》《沉默的羔羊》《本能》《催眠》等,为观众展现了光怪陆离的心理世界,也为心理学打上了带有偏见的烙印。

心理学家真的就是带着放大镜看人吗?

正解: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关于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学家和 精神病学家 混淆了。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所谓“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精神科医生和其他医生一样,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使用药物,他们必须接受医学与心理学的专业训练。与精神病学家不同,心理学家关心所有的人,虽然临床心理学家也关注病人,但他们没有权力使用药物。除此之外,大多数心理学家研究的都是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如儿童认知的发展、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跨文化的比较、人机界面等等。

小D:心理学家会催眠

:不错,同学们的观点越来越深入到心理学的专业领域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让人感兴趣。在很多人眼中,催眠术是一种很玄妙的技术。而知道催眠术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学家的工作联系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是因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在一些人看来,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家的典型代表,既然他使用催眠术,那么心理学家就是会催眠的;二是和几部深有影响的“心理电影”有关,如日本恐怖片《催眠》。这部影片夸大甚至是歪曲了催眠术的作用,纯粹是为了商业的炒作,和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催眠术相去甚远。

人们对催眠的诸多误解,为心理学又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正解: 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非心理学家的“招牌本领”,而且很多心理学家并不相信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和行为观察。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这种误会同样是弗洛伊德的影响所致。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就是释梦。这也不足为怪,因为人总是对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有一种顽固的好奇心,而梦似乎是透视内心风景的一扇窗户。许多人因此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同于梦的分析,又因为弗洛伊德的“代表性”而进一步使之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

正解: 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心理学工具箱里的一个起子。有关梦的分析的内容,我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会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 folk psychologist)。四岁的宝宝已经能揣度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小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闹,等妈妈高兴时,又会趁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建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洞察和推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这也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尽管每个人都是业余的心理学家,但“心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常常被冠以“玄”“神秘”“不可信”甚至是“伪科学”的名头。如果问非专业的人士什么是心理学,可能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上述这些偏见和误解。

聊一聊
催眠术

催眠术发源于18世纪的麦斯麦术。 19世纪时的英国医生布雷德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其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并认为麦斯麦术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经性睡眠,故另创了“催眠术”一词。但催眠的本质至今尚未明了。催眠术的方法很多,大多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某个小东西上,如晃动的钟摆和闪烁的灯光,然后诱导其进入催眠状态。人在催眠状态下会按照治疗师的暗示行事,操作不当会有不良后果,所以要由经验丰富的催眠治疗师来进行。催眠术在国外的一个应用是帮助审讯罪犯,使罪犯在催眠状态下不由自主地坦白犯罪情况。但现在很多司法心理学家反对这样做,认为催眠状态下的审讯对被告人有诱导之嫌,被告很可能会按照催眠师的暗示给出催眠师所“期待”的回答。

:好像我就是这么想的。

小卡有点小尴尬,转念一想,有点小赌气地连炮发问:

:牛博士,既然你说心理学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那么到底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到底包含了哪些知识?心理学家都在做什么?

:安抚地看看小卡,说:不急,我这就告诉你。

心理学知识≠一般常识

一些人对心理学家所做的事情不屑一顾,认为他们花很长时间而得到的研究结果多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识。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心理学知识不是一般的常识,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一般常识所能覆盖的领域。请看,下面是我们从《心理学与你》一书中摘录的几个“常识性”问题,你不妨试着回答一下,看看你的常识判断与心理学家的回答是否有区别。

◆做梦用多长时间?

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莱桑德尔说真正的爱情是“简单”又“短暂”的,像做梦一样。梦真的是来去一瞬间吗?你认为做一个梦所用的时间是:

老人进入梦境回到童年

1)一秒钟的几分之一;

2)几秒钟;

3)一两分钟;

4)若干分钟;

5)几个小时。

你隔多长时间做一次梦?

1)难得或从不做梦;

2)大约每隔几夜一次;

3)大约每夜一次;

4)每夜做好几次。

◆牛奶一样多吗?

五岁的瑶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便走了进去。在厨房的桌子上放着完全相同的两瓶牛奶。她看到妈妈打开其中一瓶,把里面的牛奶倒进一个大玻璃坛子里。她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目光从另一只仍装满牛奶的瓶子转回到坛子。这时妈妈突然记起她在一本心理学读物上读到的内容,便问:“瑶瑶,是瓶子里的牛奶多呢,还是坛子里的牛奶多?”瑶瑶的可能回答是:

1)瓶子里的多;

2)坛子里的多;

3)一样多。

◆哪一种决定风险大?

一帮朋友准备积一些钱作为共同资金在赛马会上下注。在每次比赛前他们都分别写出关于下注的意见。然后集中商讨,全组作出决定。在每项赛事上,最慎重的决定是一点赌金也不押,较为冒险的决定是在最有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少量的赌金,而非常冒险的决定是在不大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大量的赌金。与个人意见的平均情况相比,全组的决定可能:

1)更慎重;

2)更冒险;

3)既不更慎重也不更冒险。

下面让我们听听 心理学家的回答:

◆做一个梦要用若干分钟,而且每个人每天夜里都会做好几次梦。

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梦或梦没那么多,这是因为你忘了做过的梦或只记住了醒来之前的那个梦里的片段情景。研究梦的心理学家把微小的电极贴在正在睡觉的人的头上,记录的脑电波可以揭示出人们睡梦期间脑电活动的特有模式。做梦与这种脑电波是同时发生的(睡觉的人在出现这种脑电活动时被叫醒,报告说他们正在做梦),并伴有闭合眼睑下的快速眼动。在梦中发生的事情似乎和醒着时生活里发生的同样事情持续相等的时间,种种研究表明,做梦具有普遍性。

◆瑶瑶很可能会认为瓶子里的牛奶比坛子里的多。

一般来讲,七岁左右的小朋友才能明白同一瓶液体不管倒到什么地方体积都是不变的。瑶瑶只有五岁,如果她只是一般的小孩,当她看见瓶子里的牛奶比坛子里的牛奶液面高很多时,她会认为是瓶子里的牛奶较多。

◆全组决定很可能比个人决定的平均情况更冒险一些。

这是一个 集体极化现象 的例子。虽然这种现象很难被注意到,但是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真实地存在着。集体极化的一种特殊实例叫做冒险转移,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两位心理学家分别发现的。两位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很不相同,但都显示全组决定一般比个人决定更冒险。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在全组讨论中,大多数组员会发现其他人的决定比自己的决定更冒险。因为一般人赞赏冒险精神,这时比较慎重的人就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另一种解释是说比较冒险的意见在小组讨论当中更容易被提出来,其他的人此时更容易被说服。

:牛博士顿了顿,看看略显安静的小卡,他正微抬着头,似乎思考着什么。牛博士微微一笑,继续道:

心理学不是靠拍脑袋得出结论

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工作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一个心理学结论从出现到被接受,必须有严谨的研究方法的支撑,还要受到各种检验和质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可重复的,一般认为,一项研究如果能够重复并重现早期研究结果的话,那么就有理由相信,这两次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下面介绍心理学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例如,将幼儿与同伴玩耍时的情景拍摄下来,对不同行为进行编码,来分析是不是男孩在游戏中的攻击性行为要多于女孩。观察法获得的观察资料真实自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运用较广泛。

调查法

是以所要研究的对象为主题,预先设计好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问卷法和访问法。问卷法可以经由邮寄、电邮的方式进行,同一时间可以调查很多人;访问法只能在面对面的方式下进行,由访问员根据接受访问者对问题的反应随时代答或记录。例如,研究“初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特点”时,研究者就会针对中学生发放问卷,获取他们偶像崇拜的相关信息。

实验法

指在有控制的情境之下,实验者系统地操纵一些因素,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研究对象因为这些改变而受到的影响,也就是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要研究“某种玩具(拼图)对儿童智力水平的影响”,拼图就是被操纵的因素,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自变量,儿童智力水平就是希望获得的观测结果,我们称之为因变量。

聊一聊
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公元前7世纪做的。古埃及有一个名叫Psamtik一世的国王,他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将两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隔离起来,每天让人供应他们食物和水,却不许与他们讲话。国王设想,这两个与世隔绝的孩子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了。他希望这个音节是埃及语中的一个词。待孩子两岁时,他们终于发出了第一个音节becos。可惜,埃及语中没有这个发音。于是,这位国王伤心地发现,埃及人不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国王把小孩子的偶然发音当作人类最古老的语言,这不但使他大失所望,也使心理学的第一个实验“出师不利”。

个案研究法

是以个人或一个团体(如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以某个网络成瘾的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不仅要研究他当前网络成瘾的程度、日常行为表现、网络行为,内心对网络的想法,更要关注他如何进入网络社会、如何沉迷于其中的过程,当然关注这些也就少不了要了解他的家庭、学校环境,和同学的相处、学习成绩,特别是从他刚接触网络到沉迷网络的过程中,发生在他身上对他影响较大的事件等。进行个案研究时,多半要追溯个案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活经历,所以这个方法又称个案历史法。

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研究

:经过前面的介绍,小卡同学,你应该对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吧。再理一下你关于心理学的问题,如果要你列一个清单出来,你一定很想知道每一个问题该由心理学哪个分支领域的学者为你答疑解惑吧。列好你的问题,我来告诉你哪个领域的心理学专家可能解答你的这些疑问。

:哇,这么多心理学,听得我都头晕眼花了,牛博士,那岂不是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

:的确,心理学的应用价值非常广泛。

在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医院,我们可以看到临床心理学家的身影,他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建议,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对那些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如强迫症、厌食症、抑郁症、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则采用行为矫治或者药物治疗。除了提供心理帮助之外,他们也做一些研究性工作。

在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学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把知识充分地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等等;而学校心理学家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健康成长的工作,有时他们也针对个别学生提供学习上、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

在监狱、犯罪研究机构以及司法部门活跃着的心理学家通常被称为司法心理学家,他们研究社会犯罪的特征和规律,为决策机构提供预防、减少犯罪的建议,帮助偏离社会正轨的人重新踏上社会,有时也为司法部门在心理障碍病人犯罪的判决问题上提供科学定罪依据。

还有很多心理学分支领域,如军事、工业、经济等等,可以说,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心理学这样有这么广阔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好啦,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先前你写的那张纸,有没有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内容呢?你说对了哪些?哪些需要继续补充?还有哪些可能得划掉?

考考你:

1. 心理学一词是怎么来的?

2. 你眼中的心理学家是什么样子的呢?

3. 举几个生活中与心理学有关的例子。

4.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5. 看了我们的大致介绍之后,你对哪一个领域的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呢? 3UZDxbcG86vL9xeb33SXFLkutv6/+cYdXH5g3qgS636LUpjMooKDRKRtSU/hbt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