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汉字的起源

提到汉字的起源,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甲骨文(图1-1)。确实,殷商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体系,这是学界普遍公认的。不过,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体系,那么在成熟之前,更早的文字又是什么样的?汉字是怎么起源的?

图1-1 商代甲骨文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人提出来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结绳说。如《周易·系辞》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即汉字起源于结绳,后来用书契取代了结绳。书和契是两个概念,“书”是写,“契”是刻。甲骨文是有写也有刻。

第二种说法是仓颉造字说。《荀子·解蔽》提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古人的神话传说中,经常提到仓颉造字,把中国文字的创造归功到仓颉的名下。这也是一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卦画说。这种说法认为,汉字起源于阴阳八卦的卦画。不过,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对这个说法是否认的,他认为:“在殷时,文字久已发生,所以八卦的卦画绝不是文字所取材的。”(《中国文字学》)

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则认为:“在文字发生的原始阶段,文字和图画大概是长期混用的。”裘先生还以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原始文字为例,说明这个文字和图画的混用阶段。(《文字学概要》)纳西族的《古事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图1-2),你能看出来是什么意思吗?

图1-2 丽江纳西族《古事记》

要想理解这段文字,得先知道这些文字符号的意思(图1-3):

图1-3 文字符号的意思

将这些文字符号串在一起,这段原始文字的意思大致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着白风,右边吹着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撞在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

早期的文字应该是跟图画混在一起来使用的,所以裘锡圭先生认为:“古汉字、圣书字、楔形文字等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体系,一定也经历过跟纳西文相类的、把文字跟图画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始阶段。”(《文字学概要》)

在商代成熟的甲骨文之前,汉字也曾经历过一个图跟文混用的阶段。所以,甲骨文并不是无源之水,是传承有序的。例如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符号(图1-4,第一行),距今约7000—8000年,比殷墟甲骨文(第二行)早了3000多年。对比殷墟甲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相似性和延续性。

图1-4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符号

有一种说法,说汉字最初不起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类似西亚、非洲和其他的一些更古老的文明,后来才传到了中国,才有了汉字。有了这些出土文物后,可以证明汉字是一个自源的文字体系,而不是借源的文字体系。像日文就属于借源文字,借用了汉字的符号。

图1-5 舞阳贾湖龟甲契刻符号与殷墟甲骨文比较

我们可以再比较一下舞阳贾湖的龟甲契刻符号和殷商甲骨文(图1-5)。舞阳贾湖的龟甲契刻符号里的“目”和“日”,与殷商甲骨文是一样的。

汉字的发展,是什么时候走向成熟的?饶宗颐先生认为:“汉字到武丁时代,大致已经定型了,达到基本成熟的地步,每个字大体以一形一声为主。从殷代便由图形为主定型而成为文字,商代以后三千年,汉字向前发展,只有数变(即繁简之变)而无质变。”(《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

图1-6 殷商武丁时期甲骨文

图1-6是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是成熟的汉字了。刻工技艺很高,站在书法的角度来看,一行一行竖下来,行气流畅。

汉字构造的造字规律,前人总结为“六书”说。“六书”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班固的说法,一种是郑众的说法,一种是许慎的说法。这几种说法大同小异: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三种说法,以许慎的影响最为深远。就许慎的“六书”说而言,没有创造出新字形的是哪几个?是“假借”和“转注”。创造了新字的呢?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这四个。有鉴于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提出“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中国文字学》)

唐兰先生的这“三书”说很有合理性,对我们理解汉字的特点大有裨益。象形和象意都离不开象,形声也要借助于形。所以,汉字的构成离不开蕴含了“象”的“形体”。 0xAheMygTIj7gNsNhFMCDMgUMK81XACoxkoEsV4KInP9i04qOGoL7j2cGp7Lcs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