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两汉

汉代书法的日常应用,主要在这些载体:帛书、简牍、器物以及刻石等。

图3-12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局部)

图3-13 帛书《老子》甲本(局部)

图3-12是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可能抄写于汉惠帝时期,是有关战国纵横家人物故事言论的文本,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马王堆一号汉墓则出土了《老子》甲本(图3-13)和乙本。《老子》甲本比乙本早,乙本又比魏晋时期王弼注的《道德经》本要早一些。今天我们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就是王弼注的《道德经》版本。而帛书《老子》甲本应该是在汉高祖刘邦之前的一个版本。这些写本让我们看到了西汉早期隶书的形态,它们承上启下,上承秦代隶书,下启隶书在西汉后期的成熟形态。

汉代的书法墨迹,以简牍为最常见。如《张家山西汉简》(图3-14),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包括27种律和1种令,涉及西汉初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各个方面,规定得特别详细。

图3-14《张家山西汉简》(局部)

又如居延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签牌(图3-15),主要用于标记文件或物品。上面有个小洞,用来穿绳,穿上绳就可以系缚在物件上。看着这几个小签牌的隶书,令人遥想书写者当时的情形,真是无拘无束,舒展自在。

再看东汉永寿二年(156)的一个陶瓶(图3-16),是用朱砂写的。文字内容是一篇“镇墓文”,意在为世上的生人祈福,为地下的死者解谪祛过使之免受苦难,这是当时的墓葬习俗。

对于汉代的书法,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汉代的一些石刻隶书。

如东汉隶书名作《石门颂》(图3-17),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意在表彰顺帝初年(125)的司隶校尉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石门通道是褒斜谷石门隧道,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石门颂》虽具有“纪念碑”的性质,但不同于“碑”,“碑”是把石材从野外取回来,慢慢打磨成一块光滑细腻的石板,然后再书刻和立石。而《石门颂》是就着山崖直接凿刻,所以笔画线条不易精细,显得粗犷,但在后世“善鉴书者”的眼里,却有一种闲云野鹤之趣。20世纪60年代末国家在石门地区兴修水利,为免《石门颂》被淹到水底,因此将之整体切割下来,迁移到了汉中,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图3-15《居延西汉简》(签牌)

图3-16 东汉永寿二年陶瓶

图3-17 东汉《石门颂》(局部)

图3-18 东汉《曹全碑》(局部)

《石门颂》是就着摩崖而刻,《曹全碑》(图3-18)则是取石材打磨精刻而成。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十月,是东汉郃阳县的县属王敞、王毕等人筹资,为了颂扬当时郃阳县县令曹全的功德而立。《曹全碑》现藏于在西安碑林。

从艺术审美来看,《石门颂》与《曹全碑》正好是两极,一个是奔放野逸的极致,一个是精致秀美的极致。 GNxYaQ1s1c6LUdNW5H9Raa9CVoeONeBftfb/Zd+6HiGcd124c9O0oWl3NavKOS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