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人口管控与疏解,改善人口结构
适时调节城市人口规模、密度与结构,协调人口增长与城市公共设施、生态资源间关系。在进行人口规模管理过程中,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城市人口结构转变;在人口密度过载时,联合周边中小城市采取人口疏解,以缓解超特大城市资源与管理负担。用引导性政策推动人口结构转换,避免特定人群过度集聚而导致城市治安和贫困问题,积极促进创新技术人才流入,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美国没有“户口”这一概念,而是通过社会保障号及其关联功能(如工资、信用)来对人口移动进行自然管束;公民享有自由迁移和移居的权力,但其生活状态(如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等)必须满足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新加坡为吸引高端人才,专门设置“准证制度”,获批后可随时赴新加坡工作及参与培训进修等,并可享受市民待遇,可申办永久居留权(汪怿,2012)。
(二)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超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对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对市场稳定的维系。通过专门的政策引导,提高城市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资源续航和可持续供给能力,以应对城市经济增长所引致的人口规模激增问题。2000年由美国规划协会提出的“精明增长”城市发展模式,为协调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双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建筑设计和技术创新用足城市存量空间,促进垃圾的及时回收降解以减少堆积掩埋等土地占用;在城市不同区域配置适宜的土地利用结构,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格局。
波特兰是美国著名的港口城市,该市通过制订土地利用规划、集约开发交通沿线和推行绿色交通三步走的举措,将城市现有用地需求集中在现有中心和交通线路周边,增加现有中心的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增加并改善环保出行工具,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轻轨)。10年间,该市人口增长了一半,但土地面积仅增长约2%;在城市西部建立的开发区聚集了约1200个高科技企业,成为美国的运动用品制造中心(黄小青,2013)。
(三)推动社会参与决策,健全公共服务与治安管理体系
明确服务型政府定位,积极推动居民及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与治安管理体系。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和生态发展方面的调节和服务职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决策参与度,通过“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公共物品社会多元化需求,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许前飞,2006)。如积极推动公私合作,实现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而言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社会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加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对参与投资的企业和机构而言,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通过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将经营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四)优化部门合作分工,提高城市治理效率
城市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治理。因此,在城市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应在区分症源的基础上,秉承“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管理手段,通过城市合理布局、城市棕地再造、交通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对有限土地空间的挖掘和高效利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监管、明确权责所属以杜绝政府治理低效行为,通过流程简化和信息化网络实现政策下达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细化部门职能进行分权,实施层级管理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效率。用引导性政策替代强制性法规,健全公共服务与治安管理体系,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美国纽约采用的反涂鸦治理方法,在专门立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网络系统和实施实时监控,构建公民参与与社区辅助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形成分工专业化、立法明细化的管理模式,治理行动取得显著性效果。日本首府东京所实施的社区组织管理模式注重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微观管理,通过“自治会”根据每个社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叶南客、李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