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一要全面领会,找准关键点,从而把握宏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要结合实际,找准结合点,从而明确道路方向、指引企业发展。对于中国出版集团而言,要立足于集团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集团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研判集团特点,明确发展道路
分析集团的特点是把握发展道路的前提。中国出版集团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悠久的光荣历史,二是丰富的优质资源,三是著名的文化品牌,四是持续的出版能力,五是集中的高端人才,六是持久的产品影响。经过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可以说在中国大众和专业出版领域,它的内容资源最丰,品牌声誉最响,综合实力最强,规模体量最大,出版人才最多,产品的社会影响也最为深广。国家级的资源、国家级的品牌、国家级的人才、国家级的大奖、国家级的项目、国家级的机构,确定了我们国家级的出版领军地位。这是我们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的重大现实;这是我们的光荣历史,也是我们的发展优势。但是,放在全国乃至国际出版环境中看,我们的内容生产强,产业基础弱;品牌影响强,市场竞争弱;专业和大众出版强,教育出版弱;传统出版强,数字出版弱;积累性出版强,原创性出版弱;出版人才强,人才结构弱;国内市场强,海外影响弱;重点单位强,整体实力弱。其中,透露着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科技融合和产业扩张等重大的创新能力问题。如果没有实招、缺乏硬招,和国内主要集团经济规模的差距,就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和国际著名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相争,就不是在增强,而是在减弱;和社会新型数字化出版力量相较,就不是赢得先机,而是可能丧失未来。
忧患是一种“问题意识”,也是一种聚焦危机、明确目标、激发斗志的能力。身处和平年代忧患难,背负光荣历史忧患难,拥有资源优势忧患难,中国出版集团三条皆具,忧患更难。孟子的名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不能不让我们警醒之后坐立不安。我们因为历史悠久,应该忧患更重;因为肩负国家使命,应该忧患更强;因为确定了“三化目标”(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应该忧患得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方向性,更具有坚毅、坚忍、坚韧的奋斗精神。集团的重大特点应该激发起我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应该激励起我们的忧患意识和昂扬斗志,同时也应该引发我们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
中国出版集团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这个“国家队”的具体体现,它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道路。它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始终坚持国有控股地位,始终坚持教育人民、引导社会、促进发展的产业方向,始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外国有益文明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符合时代潮流、记录时代步伐、发出时代声音的出版使命,始终坚持企业化、集团化、市场化的改革路径,始终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为了消费者、为了企业员工、为了公司股东的企业宗旨。
中国出版集团的发展道路,是由历史积淀、资源禀赋、国家使命和外部竞争共同决定的。这条道路的基本走向,是内容生产、营销的更加专业化,更加企业化,更加品牌化,从而有效规模化,更快数字化,逐步国际化,进而实现“三化目标”。它的基本追求,是思想的先进性、内容的传播力和文化的影响力。它的产业思想,是看重经济规模,但不会离开文化的航道追求规模经济;是欣赏别人做大,但不会乱了方寸、错了步伐、丢了文化。在发展道路的问题上,最重要的第一是定位,第二是定位,第三还是定位。我们的定位就是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道路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高度警惕专业化的内敛性,学会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工业加工方式、商业传播方式、数字表达方式,学会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资源化积聚、资产化运营、资本化运作,学会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生产、规模化营销、规模化效应。规模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但有效的规模是企业化的基本取向。有效的规模和规模的适度,是出版产业须臾不能放松的两个维度。失度的规模可能转化成库存规模、报废规模、亏损规模;而有效的规模却能占据市场,规模体量越大,市场份额越多,规模质量越好,越能长期赢得市场。
二、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结构调整
在古代战场,看上去打的是兵马,实际上打的是粮草;在现代国际社会,看上去比的是经济实力,实际上比的是综合国力;在市场竞争中,看上去拼的是经济规模,实际上拼的是企业综合实力。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三是全面建设、协调发展,四是统筹各方、可持续发展。
对于中国出版集团而言,全面建设、统筹协调,就是打造综合实力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出版产业,具有激发力和控制力的企业制度,具有创造力和爆发力的科技创新,具有竞争力和扩张力的内容生产,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集团实现宏观层面全面发展的四大支柱。我们要有大型企业的意识,要十分重视支柱性工作的全面布局;我们要有现代集团的意识,要特别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要有文化央企的意识,要高度重视思想的引领和文化的贡献。我们要在企业制度、企业经营、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协调互动中,形成我们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好集团内产业发展的六个主要方面:一是统筹出版、进出口和艺术品经营;二是统筹出版产业链编印发供的各个重点环节;三是统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四是统筹内部整合与外部扩张;五是统筹国内竞争与国际拓展;六是统筹重点企业与一般企业、集团总部与股份公司本部。统筹的目的是既择优扶重,又扬长补短;统筹的重点是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统筹的关键是抓住问题,迎难而上,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激发集团整体的竞争合力。
这就要求我们高度注意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有效地进行结构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于激发各类企业主体的新活力,着力于增强创新驱动的新动力,着力于构建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着力于培育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新优势,更多依靠内部需求拉动,更多依靠数字出版和大文化贸易带动,更多依靠信息技术、人力资本、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集约经营推动,更多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协调互动,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总量与结构、品种与质量、主业和多元、增长与质态的关系。具体而言,要从六个方面调整经济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做强做大出版主业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核心业务,构建适度多元的产业结构。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出版、进出口、艺术品经营三大业务比翼齐飞,大众、专业、教育三大板块均衡发展,重点书、常销书、畅销书三类产品协调互动,纸质书与电子书、出版产品和其他产品协同增长。三是调整市场结构,创造新产品、新需求,巩固成熟市场,开拓新型市场;重点提升大众阅读市场,主动服务政府采购市场;持续做大国内市场,不断做开海外市场。四是调整人才结构,要继续发挥编辑人才、出版人才、学术人才的领先优势,解决市场营销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奇缺的问题。五是调整投资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择优扶强,兼并重组,使优质的生产要素、资金资源配置到最优秀、最活跃的生产力上,实现经营成本最小化和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夯实发展动力,加强“五个建设”
动力机制是集团发展的关键。我们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迫切需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
动力的先导,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动力的关键,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动力的要害,是促进内容与科技、内容与资本、内容与产业的融合;动力的重点,是激发内容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而动力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发人、造就人。
企业的领导,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人的发展;要重视效益的提高,更要重视人的素质提高。要看到,经济数字的背后是人的精神、人的观念、人的思路、人的活力;要看到,贯穿内容创新始终的是人的知识创新、编辑创新、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们的机制创新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的管理创新是要激发人的主动性,我们的制度创新是要鼓舞人的创造性。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决策管控机制、企业用人机制、分配激励举措、培养造就办法、考核评价体系等,都要牢牢把握“开发人力资源、激活人力资本、形成人才优势”这个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个科学发展的核心。
考察近代以来的各种政治势力,特别是国共两党的较量,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关键在精神。综观企业的市场竞争、制度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产业竞争、品牌竞争等,其实质都是人的竞争,都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都是人才结构的竞争和团队建设的竞争。说到底,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取决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的“五个建设”,也就是从思想到组织、到作风、到廉政、到制度的全面建设的基本思路。这“五个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攻坚克难,形成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的法宝;同样,也是我们集团生发动力、产生活力、形成竞争力的法宝。企业的成功是内容、科技、制度、品牌的成功,更是思路、战略、理想和奋斗精神的成功。中国出版集团的发展动力,来自体制和机制创新,来自内容和科技融合,来自资本力量和品牌影响,更来自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来自我们的“三化目标”和“出版强国”的文化理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出版集团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研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本集团的科学发展,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的本集团的特色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出版“国家队”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团结奋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建设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世界著名出版集团”,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实现集团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