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品牌与经济为何没有同步成长?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大多数的出口产品仍打着其他品牌强国的品牌标志。“世界工厂”是对世界工业强国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特定称谓,中国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多年,很多出口产品位居世界首位,比如电子、电器、工程机械、橡胶轮胎、纺织品、日用品、玩具、家具等。在世界经济史上,英国、美国和日本都曾被称作过“世界工厂”。这些国家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经由发展和积累,也成为世界品牌强国。

目前,在中国输出的产品中,有80%以上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国际性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品牌的缺失致使中国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非核心部件的加工制造。

中国从1978年开始了自己工业化中期的进程,但由于工业化早期的过程过于曲折和反复,实际上中国错过了工业化时代品牌成长的最佳契机。所以,当中国经济开始真正起飞时,已是全球化大潮席卷世界之后。

和历史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阶段相比,目前能够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产品发展不如人意,可以总结为三个“不匹配”:中国品牌发展和中国经济总量不匹配;中国品牌发展速度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中国品牌发展和中国产品的全球占有率不匹配。

造成中国品牌与中国经济总量不匹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导致生产和品牌的分离。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大潮中,全球各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重新进行了国际分工。发达国家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不断向品牌端、研发端聚集,而将制造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获得的好处是获得贴牌代工的分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但其产生的长期后果是生产和品牌的割裂,中国不再能够像全球化之前各发达国家那样,在工业化进程中保持生产和品牌的同步增长。这也可以看作是工业化过程的后发劣势,先发国家可以放弃产品的生产环节,而对品牌倾尽全力进行保护,这样一来,给后发国家留下的空间就很有限了。

第二,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企业缺乏打造全球化品牌的动力。中国有高达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企业在国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数上来看,很多企业在国内就能拥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因此缺乏打造全球化品牌的动力,自然也就谈不上追求国际品牌影响力。

第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近30年的时间,中国的本土市场与全球市场长期割裂,中国经济自成一体,没有加入全球市场,品牌的全球化传播停滞了相当长的时间。

第四,中国文化和全球主流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品牌在全球的传播与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密切相关。在大航海开始后的500多年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和精英阶层都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高度熏陶和同化,因此欧美流行文化也基本代表着全球流行文化,而中国是极少数未受其同化的国家之一,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在以西方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难以顺畅地传播。

第五,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战略长期滞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商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专业化的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较晚,大部分企业缺乏系统化的、持续发展品牌的习惯和能力。此外,中国本土传媒行业、品牌中介咨询机构发育较晚且慢,也在客观上没有对中国企业品牌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以上这五个原因阻碍了中国品牌的成长速度,使中国品牌未能和中国的经济体量同步发展,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中国品牌发展的难题。 aCL+dQGH30CK8cCdEDmOt8wQxujlVKhjo9R7OjSzQEV60Gn0/CbSQ67vtWhsy4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