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国:经久不衰的时尚帝国与独树一帜的高科技

法国为全世界贡献了最多的时尚奢侈品品牌,这些品牌的诞生与法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法国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发展为欧洲大国,17—18世纪路易十四时期,法国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18世纪开始,法国在与英德争霸的过程中接连失利,国内革命频发,但其工业化进展并没有受到致命影响,在“一战”前发展为欧洲工业化强国。

法国引领了17—19世纪西方艺术的潮流,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艺术中心。17—18世纪,法国王室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浪潮对服装、家具、工艺品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法国引领西方艺术浪潮,相继诞生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巴黎成为现代艺术发源的中心,诞生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众多艺术流派。当时的著名艺术家不是出自法国便是在法国成名。法国的奢侈品品牌也吸收了艺术革命中的大量成果,比如创建于1913年的香奈儿,早期服饰设计以黑白强烈对比的风格独树一帜,与毕加索创立的立体画派风格一脉相承。

从国家经济发展和品牌特色来看,法国拥有大量驰名全球的时尚奢侈品品牌,结合其文化艺术的积淀、手工艺传统和现代工业资本手段,一直保持着时尚品牌帝国的地位。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国在“二战”后“辉煌的30年”里,通过国家经济计划与科技政策快速实现产业调整,在高精尖新兴工业领域实现突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升级,诞生了不少高科技企业品牌。

历久弥新的时尚品牌王国

在法国品牌中,时尚奢侈品具有独特地位。路易威登、香奈儿、迪奥、轩尼诗、卡地亚、爱马仕等知名品牌均位居世界品牌价值榜前列,成为法国国家品牌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也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国,有近8%的公司涉足时尚与奢侈品领域。法国时尚奢侈品品牌的经久不衰,与其文化、艺术、管理和产业等诸多因素相关。

法国是最早诞生奢侈品的国家。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年),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喜好宏大辉煌的风格,在修建凡尔赛宫期间极尽奢华,动用了三万余名工人、建筑师和工程师,还邀请了许多手工艺大师和艺术家打造华美的陈设、家具和艺术品,使法国宫廷艺术在卢浮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当时,凡尔赛宫成为欧洲贵族社交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发源地,奢侈品产业因而得到快速发展。

到拿破仑统治时期,贵族传统依旧持续。路易威登因为成功设计一款名为“Gris Trianon”的皮箱而受到乌婕妮皇后的青睐,成为皇室御用工匠。卡地亚因拿破仑三世堂妹的推荐而打开王室大门,在1904年又被英皇爱德华七世赞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1939年,卡地亚获得15张王室委任状,成为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俄罗斯等众多显赫王室的御用珠宝商,其品牌因而拥有了皇家御用的高贵光环。

随着“贵族品位”向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和中产阶级扩散,法国大众消费者也开始竞相追求高品位、时髦与个性化,这种消费需求成为法国奢侈品产业持久的动力。

法国时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艺术与创意。虽然近代法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角力中不占上风,但是在文化艺术领域却成就辉煌。

从企业管理传统看,法国奢侈品产业的家族式管理颇具特色。法国既有科技密集型的大中型企业,也有大量基于轻工业和传统工业的中小企业,呈现“二元性的企业结构”。奢侈品做工精细、工艺复杂、质量考究,很难用大生产方法进行生产,而家族式中小企业适合针对小规模人群实现高端定制,以体现其高附加值和独特品位,因此大量时尚奢侈品企业是从家族型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姗姗来迟的工业革命也为法国家族式的奢侈品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时间。在工业革命之后,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为大型企业,而大量的中小企业成为庞大时尚产业链的坚实基础。

从产业结构上看,以服装为龙头的法国时尚产业实际上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法国发达的农业产业为纺织、染料等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材料、化学等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服装面料、香水、化妆品的科技含量;辉煌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传统、设计与创意产业及当代市场营销技术相结合,使时尚产业又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代表。

法国时尚奢侈品品牌的发展并非仅仅依托文化积淀的老本,而是经历了多次产业升级,其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手工艺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在工业化之前,服装、家具、酿酒等奢侈品制造主要基于传统手工艺。此间诞生的轩尼诗(1765年)、卡地亚(1847年)、爱马仕(1837年)、路易威登(1871年)等奢侈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无不在于工艺技术上具有独到优势。在1867年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中,爱马仕的皮具制品曾赢得一级荣誉。凭借工艺精湛的声名,爱马仕在1918年从马具制造商成功转型为皮具制造商。

工业化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高速发展,工艺技术的质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时尚品牌在这一阶段大量涌现,如欧莱雅(1907年)、香奈儿(1913年)、迪奥(1946年)、纪梵希(1951年)等。在面向更广大消费群体时,法国时尚品牌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锐意求新,绽放出新的生命力。比如,路易威登在结束宫廷服务后,专门为旅行者设计了一款平盖旅行箱,很快成为一种精致实用的流行产品。“二战”之后,香奈儿时装一改传统女装的烦琐风格,以简约、舒适的风格彰显新女性独立自由的风采。在这一时期,法国奢侈品生产从个人定制转向规模生产,适当借鉴工业技术来完成手工操作所不能实现的工艺,但同时又保留其手工制作,以彰显产品的稀缺性与高品质。

时尚产业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在科技革命和现代营销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法国奢侈品品牌进入时尚产业阶段,以现代工业的产品、科技和集群优势推动品牌发展。迪奥、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快速向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现代奢侈品优势企业的地位。从化妆品行业来看,在法国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形成了香水香精集群,在中央大区和诺曼底大区形成了化妆谷集群。通过化工、生物的高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集群,化妆品行业得到持续升级。直至今日,法国的时尚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丰富,由品牌企业、经销商、推广机构、时尚媒体、投资资本和时尚消费者构成了完善的时尚产业体系,持续保持着全球时尚中心的地位。

资本驱动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法国知名奢侈品品牌纷纷通过上市获得更加广泛且雄厚的资金来源,从而扩大运营规模。产业并购浪潮则造就了多个奢侈品产业巨无霸,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LVMH集团。LVMH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团,由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于1987年将路易威登与酩悦·轩尼诗公司合并而成。随后,LVMH集团不断扩张,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扩大它的“世界高贵版图”,从法国的纪梵希、丝芙兰,到西班牙的Loewe、瑞士的豪雅表,到美国的Donna Karan、Marc Jacobs和BeneFit,再到意大利的Fendi及Emilio Pucci,均被LVMH收入麾下。

以文化艺术传统为依托,鼓励艺术创意和文化活力,并通过现代产业化与资本运作持续提升产业质量和规模,正是法国时尚奢侈品品牌成为法国国家品牌的核心驱动力。

“战后辉煌30年”,产业结构升级,高科技产业突破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推行经济计划化走得最远的国家。“二战”结束后,政府通过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化”,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1959—1974年的15年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

战后,法国产业发展的核心策略是利用资源与资本集中化手段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突破。结合自身的技术比较优势和欧盟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法国实施了包括超音速协和飞机、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火车、大型民用飞机、民用核能、迷你通信网络在内的六个大型工业计划,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除大规模集成电路未能取得市场优势外,其他领域至今都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法国政府对科技管理的集中度也非常高,先后创建了一批全国性的科研机构,逐步建立起一套国家技术创新研究体系,并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多种政策手段推动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在政府主导的经济计划和科技政策的扶持下,法国产业结构在战后实现了显著升级,主要体现在总体产业结构变革和产业内的结构调整。

在恰当的产业政策推动下,法国在高端工业领域发展迅速,拥有全面系统的航空产业,如包括大型民用客机、运输机、军用战机等在内的整机系统、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产业和完善的航空服务业。著名的空中客车(Airbus)于1970年12月成立,是欧洲一体化产业合作的典型,由英国、法国和德国共同创建,由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公司(EADS)持有,总部设在法国图卢兹。空客与美国的波音、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等品牌在飞机制造业的第一梯队激烈竞争,超大型运输机和客机是空客富有竞争力的重要产品。

在民用核电领域,法国也位居世界领先地位。阿海珐集团(AREVA)是世界核能工业的领导者,拥有从铀矿开采、提炼,核电站整体设计、建造,到核废料处理等全过程系统技术,具有强大的产业化能力。

在轮轨高速铁路领域,法国也是业内的领头羊,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发高铁,经过约20年的努力,第一列高速火车于1981年投入商业化运行。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法国的施耐德电气、阿尔斯通核电汽轮机发电机均是专业设备领域的领导者品牌。

在其强势工业领域,法国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然而由于工业集中化导向,尽管法国在局部工业领域实现了突破,但整体工业实力相对于美国等大国来说仍然存在着差距。

“法国制造”的困局与“再工业化”战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经济发展出现滞缓。法国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化和高端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制造业规模的萎缩。2000—2014年,制造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例从22.9%降至11.2%,法国成为欧洲国家中“去工业化”趋势最为严重的国家。法国工业产品在高技术领域面临美、德、日等国的竞争,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又难以与新兴工业国家抗衡,导致其海外市场竞争力不足。制造业的空心化成为法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1世纪,为了重振经济和科技产业,法国推出了一系列产业和科技政策。2002年,法国颁布“企业科技创新计划”,2005年成立了国家科研署(Agenc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ANR),旨在通过资金调控与项目引导,促进公共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研发合作,引导和强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2009年,法国政府着手推进“再工业化”的战略。2010年,法国工业部长宣布设立“法国制造”标识,提升法国产品的品牌价值。2013年,法国政府推出“34项工业振兴计划”,设定了三大优先发展方向。今天,法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仍旧拥有强大实力,低谷之后正蓄积力量,准备重新起飞。

在国际产业格局激烈竞争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各经济大国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也是知名品牌在全球市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法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dK4rAf4IK/7/MY80VzmO65l23c/tFw4nDbcWNAN4JWByOSE1fsffQp1EHZYKAg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